中国汽车出海会遇到哪些挑战?《汽车商业评论》总编辑贾可给出的答案是——中国汽车自己太卷了。
在日前的“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上,贾可作为主办方代表,在演讲环节谈及近期引发行业热议的欧盟针对中国电动汽车加税问题。贾可表示:“行业的竞争内卷太厉害了,所以我们如果这样的内卷,会把我们自己全球化的道路给堵死。”
贾可的这一言论迅速引发业界热议。许多网友直接在评论中指出,作为中国汽车产业的一份子,贾可将加税原因归咎于中国企业内卷,令人感到不可思议。
贾可认为:“如果说国外是一个有秩序竞争的一个市场的话,我们不要打破这个秩序,而是通过技术,通过更好的车,在其中占有一席之地。”
显然,以产品力为卖点,打开市场,是中国汽车出海的必由之路。但深耕产品力,与“打破秩序”本身并不矛盾。事实上,纵观汽车工业百余年的发展史,汽车工业中心由欧洲转移到美国,再由美国转移到日本,几乎都伴随着秩序的重塑。在不颠覆旧秩序的前提下,实现汽车工业的转型升级,几乎是不可能的。
对于美国福特,新秩序是T型车的工业流水线;对于日本丰田,新秩序是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的精益生产模式。而对于中国而言,中国汽车引领的新秩序还在塑造之中,但显然不是一个简单的“卷”字即可概括的。
贾可的上述言论,不禁令人心生疑惑,作为一个在汽车行业摸爬滚打二十余年的老媒体人,为何会对行业发展存在如此之大的误判?
也许,贾可对于行业的“误判”是有原因的。在贾可的演讲中,他将“卷”视为中国汽车行业发展中的毒瘤,虽然并未直接点名,但言辞之间却几乎都在影射比亚迪。在许多观众看来,贾可“误判”是假,输出观点批评比亚迪才是真。
那么贾可与比亚迪之间的梁子,是何时结下的?
2016年,比亚迪曾遭遇一次乌龙事件。当年,山西太原将全市的出租车全部更换为电动汽车,成为全球范围内第一个全面推行“出租车电动化”的城市。拿下太原出租车市场对比亚迪至关重要,但就在这年4月,一条消息让比亚迪及公众倍感恐慌。
据多家媒体报道,山西太原一位出租车司机在比亚迪电动汽车内意外去世,死因为“被电动车电死”。几乎所有媒体报道都将信源引向贾可的微信朋友圈。在事件发生后不久,贾可就在自己的朋友圈发布了先关传言,并信誓旦旦地表示司机是“被电死”的。
当年,公众对于电动汽车的了解远不及今日,许多人对于电动汽车的安全性尚存疑虑。贾可的发言迅速引爆了公众对于电动汽车的不安全感。但随后,太原警方发布辟谣,出租车司机去世系“因病猝死”,与车辆无关。
有业内传言称,上述事件发生后,比亚迪方面选择报警处理,计划从严追究。贾可得知后,通过各种关系联系到比亚迪官方,希望能够低调处理。最终,贾可在《汽车商业评论》杂志及网站道歉,比亚迪也没有继续追究贾可的相关责任。
曾经被比亚迪“放过一马”的贾可,在近十年后的今天,似乎并未愿意“放过”比亚迪。近期,贾可通过多篇文章,含沙射影地批评比亚迪的商业模式,甚至扣上了“下毒”“无法无天”等帽子。
不过,在批评他人“无法无天”的同时,贾可及《汽车商业评论》自身似乎也并未坚守自己的底线。
2023年8月,包括中宣部、网信办在内的是部门联合发文,要求要求加强论坛活动规范管理,并明确提出论坛活动“不得随意冠以‘中国’‘中华’等字样”。但直至今日,贾可主办的“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依然使用“国字头”的名号。
而在此之前,贾可经营的“轩辕大学”也备受争议。2021年,教育部等八部委曾发布文件要求清理整顿民间使用违规“大学”“学院”等名称的组织,除中央及省级人民政府依法审批的事业单位外,其他个人、组织不得以“大学”“学院”为名设立组织。
但贾可似乎并未认真执行这一文件要求。据上游新闻当年的报道,有市民向上游新闻投诉轩辕大学涉嫌违规且并未改名。有消息称“轩辕大学”的学费高达10万元/年,主要报名的“学员”几乎都是汽车供应链上下游高管,而“授课老师”则大多为主机厂高管。有汽车从业者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样的商业模式就是给主机厂与供应链企业提供联系机会,“这里面水很深”。
如今,“轩辕大学”已经改名为“轩辕之学”,但其商业模式本身仍未改变。《汽车商业评论》推出的“轩辕奖”“金轩奖”等奖项,似乎也与“轩辕之学”秉持着相同的模式——一些备受市场认可的热销车型几乎从未上榜,相反,一些冷门车型却年年霸榜,这不禁令人感慨,这样的榜单究竟是靠实力,还是靠“钞能力”?
也许,在汽车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贾可,早已熟知如何笼络拥有“钞能力”的金主,却忘记了坚持自己作为媒体人应该坚持的底线。就像贾可创办的杂志名字一样,他应该做的是发出真正有价值的汽车商业评论,而不是靠商业合作去肆意对中国汽车进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