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到自己的生态位,保持足够的定力,适应流量时代的营销模式,以用户为中心去思考产品......这些问题,或许是今天睿蓝眼前,需要严肃作答的必答题。
正文
日前,电动势从相关知情人士独家获悉,睿蓝汽车研究院或将取消独立架构,并入吉利汽车研究院总院。
看到这,可能不少人会疑惑。
什么睿蓝汽车?怎么从来没听过呢?
嗯。的确,作为新势力品牌,睿蓝汽车很是低调,以至于今天几乎很少有主流市场的消费者,听说过这个品牌。
但事实上,睿蓝汽车的来头,是响当当的。
作为一家2022年才成立的汽车品牌,其背后的“男人”,是吉利和力帆两家大厂。
我猜,你是不是觉得更奇怪了?
声势如此显赫,睿蓝汽车也太低调了吧。那么睿蓝汽车的发展,到底如何呢?
今天,我们就用一篇文章的时间,来聊聊,我们所看到的睿蓝汽车。
不知名也卖不动
相比其它新势力品牌,睿蓝汽车是一家含着金钥匙出生的车企。
一方面,背靠吉利和力帆两家大厂;另一方面,睿蓝汽车出生伊始,还是带着使命来的。
据悉啊,李书福本人,是非常重视换电的。到了21年底,吉利的集团CEO淦家阅更是预告了吉利在换电领域的动作,把换电模式推升到了吉利集团战略的高度。
自此,睿蓝汽车才在众人所望之下登场。可以说,从诞生的那一天起,睿蓝汽车身上就扛着推升吉利换电模式发展的担子。
但遗憾的是,直到今天,睿蓝似乎还并没有彻底发挥出这把金钥匙的价值,以至于,睿蓝到今天,都很难说真正有了一个特色鲜明的市场定位。
或者说白了,睿蓝似乎还没有找到自己的生态位。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回看睿蓝短暂的发展史,可以看到这样的一个轨迹 。
一开始,睿蓝从主打换电起家,上来就对准了B端市场。2022年成立后,当年2月,就发布了第一款换电车,枫叶系列。
这款车,思路非常清晰,瞄准的就是有真实高频换电需求的B端市场,再直白点,其实就是以网约车为主的营运车辆。
要不说,睿蓝含的是金钥匙呢。新车发布才一个月,3月份,同为吉利体系的曹操出行,就和睿蓝签署了枫叶的采购合作。这合同一签,就是5年,粗略算了下,光这波就多达数十万辆。
当然,要开餐馆也不能只有自家人来吃,3个月后,也就是21年6月,睿蓝又针对C端市场,发布了睿蓝7和睿蓝9。当然,这两款也是换电的。
但是嘛。毕竟也不能说发动员工买车,在真正的消费市场,睿蓝的销售并没有那么顺利了。
即便是高峰期,销量也徘徊在百余台。
从产品来看,这几款车,亮点几乎就是换电。但除此之外呢?似乎在产品打造上缺乏必要的亮点。这一问题,也自然反映在了睿蓝的销量上。
2023年,睿蓝汽车累计销量仅3.8万辆,同比下降32%,是吉利汽车旗下唯一同期销量下滑的品牌。
到了2024年1月,吉利汽车甚至已经不在财报中单独列出睿蓝的销量数据了。
销量的持续低迷,也使得睿蓝汽车的业绩出现大幅度滑坡。根据吉利汽车和力帆科技披露的财务数据,睿蓝汽车2023年度营业收入为34.83亿元,同比下降40.35%;净亏损高达6.22亿元,而上年同期尚且盈利1558.84万元。
很长一段时间,相比于蔚来动辄30多万起步的高端定位,睿蓝倒是巧妙的卡位了十余万的换电市场。可随着蔚来平价品牌乐道的出现,十余万级市场不仅有了竞争对手,这个对手的产品力还很强。这样一来,睿蓝那原本就没能站稳的生态位,似乎还陷入了被抢夺的尴尬境地。
好了至此,睿蓝的市场表现,相信你已经能有所了解了。
现在重点来了。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睿蓝销量的颓势呢?
战略缺乏定力,摇摆不定
坦率的说,造成睿蓝销量的低迷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
可能是市场对换电的接受度不够,也可能是睿蓝自身品牌影响力太低,也可能是因为产品能力不足。
而对于具体原因,官方也有过解读。
作为出资公司的力帆科技,曾在回复投资者提问时表示,睿蓝作为新生品牌,睿蓝汽车在C端市场品牌推广还需要一定的过程,且可选车型较少,并未采取大幅降价手段充分参与价格竞争,承受较大压力,同时B端新能源市场的萎靡不振,也导致睿蓝汽车整体销量受到较大影响。
关于这则回复,像可选车型较少,没有参与价格战等因素,我们暂且不讨论。因为都是官方的主观判断。毕竟特斯拉的车型也不多,但销量也有目共睹,这些主观判断是不是造成睿蓝销量低迷的主要原因,先不作讨论。
我们先来划一个重点“B端新能源市场的萎靡不振”。
这句话,看起来云淡风轻,但不经意间显现出的,或许是睿蓝对于换电路线微妙的态度。因为都知道,B端一定是换电更务实的市场。
所以我们看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情况,在2024年,睿蓝时隔一年发布的新品,竟然是一辆燃油车。
没错,睿蓝X3pro,作为2024年睿蓝的力作,是一辆货真价实的燃油车。
并且,睿蓝还表示,下一步,还要发布一款支持“可充可换可增程”,并且还大肆宣扬这是全球全球首创的技术。
显然,睿蓝尴尬的销量,不仅让外界对于其如何跑通换电业务产生了议论,就连其自己似乎也变得没有那么坚定了。至少反映在产品上,睿蓝对于定位路线的选择,开始飘忽不定了。睿蓝副总陈高旭,也开始公开表示,一开始就认为换电是充电补能方式的一种补充了。
简而言之,换电又没那么香了。
其实从睿蓝自身来看,也可以理解这种摇摆的压力,虽然背靠吉利,但吉利内部品牌林立,与睿蓝汽车定位有重合者,如吉利、几何、银河等品牌、系列颇多。吉利换电业务的载体,也并非只有睿蓝一家。睿蓝作为合资公司,没有明显证据显示拿到了主力推动的大量资源,所以表现的纠结似乎可以理解,母公司的压力和自身的压力,都需要考虑协调。
但是,作为一个新兴品牌,在今天要生存下来,保持战略定力,找到自己的利基市场是绝对必要的。睿蓝今天换电,明天燃油,后天增程,显然不利于生态位的卡位,更不利于消费者的心智认知。从长远来看,吃下一颗定心丸,把准战略定力,或许是当前,睿蓝的必要选择。
更令人遗憾的是,除了自身定力的修炼不足,面对市场,睿蓝似乎几乎没能适应当前新兴的营销打法。
营销似乎还停留在传统车时代
我们说,当前汽车圈的变革,是多重力量的杂糅。
一方面是能源切换,一方面是智能化的来临,另一方面就是整个营销体系的换挡。
试问,今天,市场上但凡卖的好的车企,哪一家不是流量高手?哪一家不是长年霸榜社交媒体的冲浪玩家?魏建军那么大年纪了,有那么多不适应,也必须老老实实的站出来,抛头露面做流量。再极端一点的例子,哪怕是海岸另一边的特斯拉,老板马斯克也要买下一家社交媒体,那网络营销可以说是玩弄的滚瓜烂熟。
但是,睿蓝,作为一个新势力品牌,先不要说会不会玩流量了,就连最基本的让消费“听说”,做的都不够。更不要提“了解”和“喜欢”了。
我们说,任何一家公司,其发展都带有创始人的特质。反应在睿蓝身上,这或许就不得不提到一个汽车圈的重量级人物——蔡建军了。
作为睿蓝的营销舵手,蔡总的履历当然十分厉害,先后在长安、北汽、宝能、吉利总部担任过高管。
但是有一点不得不得不说,蔡总一直是搞销售的。传统渠道玩的贼溜。整体的行为风格,坦率的说,是属于车圈里较为老派稳健的人士。基本功看那肯定相当扎实,但营销上似乎在面对新玩法时,多多少少有那么些低调了。
就拿个最简单的例子来说吧,车圈一把手IP,哪家没一个大嘴巴?就连哪吒,创始人不擅长,周鸿祎作为投资人都必须出来帮腔顶住。为什么?不是说大家喜欢高调,喜欢抛头露面,都是大佬了多少都喜欢深居简出的,但还是要出来,因为流量就是销量啊。蔡总真的不考虑一下吗?
另一方面,睿蓝似乎对于市场的感知也存在偏差。过去是我造什么,你开什么。为什么呢?因为供给不多,需求旺盛,所以选择不多。但是今天不是这样了,对于用户而言,我不要你想什么,我只要我想什么。车好不好,用户说了才算。
但是你看看睿蓝的发言:
不赞成智能化是电动车的灵魂。——2024的年北京车展睿蓝高管发言
增程换电让里程可升级,出行起来更自由。——睿蓝某高管发言
坦率的说,这些言论,很难说对错。但从言论本身,我们似乎就有理由怀疑,睿蓝对于产品的理解,是缺乏用户同理心的。
就拿智驾来说,在智驾已经成为消费者选购车辆,重要参考因素的今天,讲出这样的话,真的有助于销量吗?至于对“可充可换可增程”的押注,今天的普通用户,真的需要这么多补能形势的集合吗?对于消费者的体验,真的有很大的提升吗?这些真的是用户想的吗?
所以,最后总结一下。寻找到自己的生态位,保持足够的定力,适应流量时代的营销模式,以用户为中心去思考产品......这些问题,或许是今天睿蓝眼前,需要严肃作答的必答题。
只是,在竞争愈发白热化的今天,留给睿蓝的时间,可能真的没那么多了。
祝福睿蓝取得突破。
原文标题 : 摇摆不定的睿蓝汽车 | 电动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