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界技术秀后迎第五“界”,鸿蒙智行能否一路繁花

帮宁工作室
关注

作者 | 沈天香

编辑 | 李国政

出品 | 帮宁工作室(gbngzs)

场外,紫色繁花挂满风铃木枝头,摇曳生姿。场内,余承东独霸舞台演讲,时而诙谐,时而谨慎。

2月20日,在鸿蒙智行尊界技术发布会上,这位华为集团常务董事、终端 BG 董事长、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BU 董事长首次公开尊界S800的6项“自主智能”核心科技。

其中,3项首发技术——灵龙行平台、天使座主动安全防护系统和星河通信,展现了华为在汽车底层架构、安全保障和通信技术上的创新突破;3项升级技术——鸿蒙ALPS座舱2.0、华为车语系统2.0、华为巨鲸电池2.0,进一步提升了用户在车内的交互体验和车辆的能源性能。

走上舞台后,余承东先介绍鸿蒙智行已有的 “四界”,即与赛力斯合作的问界、与奇瑞汽车合作的智界、与北汽集团合作的享界,以及与江淮汽车合作的尊界。

有趣的是,“四界” PPT 引发网友热议。有人提出疑问:“看来余大嘴只承认‘四界’,媒体爆料的尚界到底有没有?” 还有人断言:“尚界就是造谣。”

网友的问题很快有了初步答案——第二天,余承东就出现在上海,开启鸿蒙智行的新叙事。

2月21日,上汽集团官方发布消息称:上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华为终端有限公司在上海签署深度合作协议。双方将在产品定义、生产制造、供应链管理、销售服务等领域展开战略合作,打造全新新能源智能汽车,共同为用户带来领先的智能化出行体验。

上汽集团董事长王晓秋和余承东见证签约。上汽集团总裁贾健旭、华为终端智选车业务部总裁汪严旻分别代表各方签约。‍‍‍‍‍

官方表示,双方团队将深度融合、携手共进,共同探索智能汽车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新路径,致力于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智能汽车产品,为用户提供更加智能、便捷、安全的出行体验。‍‍‍‍‍‍

虽然此次签约并未表明合作项目是尚界,但是从余承东出席签约仪式来看,基本可以确定此次合作基于鸿蒙智行模式。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官网显示,上汽集团此前已申请注册“尚界”及“上汽尚界”商标。

上汽相关负责人在回复帮宁工作室时表示,合作的很多细节还在打合中,名字最终是不是尚界还未确定。

此前,已有相关人士透露尚界第一款车已经敲定,即以上汽荣威旗下内部代号为“ES39”的车型为雏形,搭载华为座舱和智驾,提供两个纯电续航版本。

“ES39”定位于纯电动豪华SUV,基于上汽新纯电平台——星云打造,预计在今年四季度上市,覆盖15万~25万元区间市场,是最便宜的鸿蒙智行车型。

上汽和华为基于鸿蒙智行模式达成合作,放在几个月前还难以想象。

一方面,上汽集团在行业首家提出“灵魂论”。2021年,在被问到是否考虑在自动驾驶方面与华为等第三方公司合作时,上汽集团原董事长、党委书记陈虹表示:“我们的‘灵魂’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中。”帮宁工作室了解到,至今上汽内部对此依然有左派和右派针锋相对。

另一方面,去年12月19日,余承东在鸿蒙智行年度直播中表示:“很多车厂想和我们合作,我也很抱歉,但我手里没有那么多资源了。”然而,没过多久,华为与上汽谋划第五“界”的消息就传得沸沸扬扬。

汽车行业就是这么魔幻,形势发展让人善变,哪怕是顶级大佬。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对余承东和鸿蒙智行而言,尊界S800的6项“自主智能”技术发布才下眉头,其它“界”事却上心头——包括与上汽合作的尚界,个中矛盾似乎“无计可消除”。

鸿蒙智行的前身是智选车。2021年4月,华为与赛力斯在上海车展上联合发布赛力斯华为智选SF5,成为智选车的雏形。同年12月, AITO问界发布,带来首款车型M5,首个“界”诞生。

问界大获成功。2024年,问界M7成为新势力年度销冠,累计交付19.59万辆;M9上市12个月,累计大定突破20万辆。这两款车分别在30万元以上和50万元以上SUV市场拔得头筹,将赛力斯带上了一个新高度,市值一度突破2000亿元。

问界模式跑通之后,华为鸿蒙智行模式下的其它“界”轮番登场。

从定位上看,目前鸿蒙智行各“界”之间,有区隔也有互补。其中,问界重点聚焦全系列 SUV;智界主打中端和中高端产品,覆盖轿车和 SUV;享界主打行政高端用户,宜商宜家;尊界则是定价百万元级的豪华品牌;尚界预计面向年轻化市场。

2023年11月,华为与奇瑞合作推出智界。虽然首款车型智界S7(轿车)反复上市3次未成爆款,但丝毫不影响第二款车型智界R7的节奏,后者上市4个月累计交付突破4万辆,大定突破7万辆,成为25万元以上纯电SUV销量冠军。

定位更高端的享界,在销量上显得逊色。今年1月,享界S9交付643辆,但在40万元以上豪华纯电轿车市场,享界S9连续6个月占据第一。

去年,鸿蒙智行交付44.5万辆。今年初宣布,“四界”将在2025年挑战100万辆销量目标。分摊开来,享界和尊界不是冲量产品,重担主要压在问界和智界上,甚至要靠最新增加的尚界。

已有的“四界”正在将加大产品攻势,在工信部发布的最新一批新车申报信息中,它们均有上新,包括2025款问界M9、智界R7增程版、享界S9增程版,以及尊界S800。

去年6月,余承东表示:“30万元以下车都是亏损的,消费者愿意买贵的。华为做20万元以下的车就亏死了,现在还不具备这种能力。但之所以还愿意做一些30万元以下的车型,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买得起,能够享受到鸿蒙智行卓越的产品体验。”

如今,余承东愿意在尚界上尝试布局20万元以下市场,是否意味着鸿蒙智行已经具备“这种能力”?

答案难言乐观。两个月前,在鸿蒙智行年度直播中,余承东表示,目前每卖出一部智界R7,就要亏损一两万甚至两三万元。“但是销量增长上去,成本降下来,将来就不亏,现在还是让尹总(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出血的。”余承东说。

连25.98万~33.98万元的智界R7尚且亏损,那定位在15万~25万元的尚界又该如何盈利?

根据上汽集团发布的业绩预告,预计2024年净利润为15亿到19亿元,同比减少87%到90%。同时,预计2024年实现扣非净利润-41亿到-60亿元,同比减少141%到160%。

目前,上汽集团正在对自主板块大动刀。2024年7月,上汽集团高层换防,王晓秋担任董事长,贾健旭担任总裁,随即拉开整合上汽大自主的序幕。10月28日,飞凡回归荣威,成为整合第一枪。

今年1月,上汽将上汽乘用车公司(荣威飞凡、名爵)、上汽国际、创新开发研究总院、零束科技、海外出行等5家企业,打包组成大乘用车板块。围绕构建该板块的目标,上汽集团启动公司管理层竞聘上岗机制。‍

最近,上汽乘用车发布干部任免通知,涉及荣威品牌和名爵品牌,涵盖销售、市场、品牌管理以及网络发展等多个核心条线的63位中高管。

尚界能拯救上汽吗?从盈利角度来看,短期内很难。不过,如果尚界成为爆款,大大提振上汽自主的信心,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帮宁工作室了解到,余承东给上汽的保证,是尚界这款车能“保3冲5”,即月销量至少达3万辆、冲击5万辆。

再看鸿蒙智行这方,下探是不得不去走的一步。

去年下半年,高阶智驾的门槛被拉低至20万元左右,如智己、小鹏等。今年初,中国品牌掀起“全民智驾”热潮,比亚迪更是拿出了“智驾价格屠夫”的架势,大幅拉低智驾上车门槛。

这对以智能驾驶为傲的鸿蒙智行,甚至对整个华为汽车业务来说,都是巨大的冲击,各“界”压力不小。毕竟,谁具备技术领先、具有规模化成本优势,谁才能掌握话语权和主导权。

过度扩圈,各方困惑‍‍‍

在此次上汽官宣前,外界原来都猜测,最有可能成为第五“界”的,是广汽集团。

1月10日,广汽宣布与华为联手打造一个新的高端智能新能源汽车品牌,成立“GH”项目公司(暂定名),注册资本15亿元。双方团队已联合办公,将基于全新架构和技术,推出一系列智能化新车型。首款产品定位于30万元级。

不过,广汽方面对外表示,其合作模式不同于鸿蒙智行,将以创新模式为基础,寻求差异化发展,而非延续或复制已有模式。

此前,余承东表示,华为与汽车企业合作分3种模式:其一,零部件Tier 1模式;其二,HI模式,即与车企联合开发,华为提供全栈解决方案,包括硬件、软件,帮助车企造车;其三,智选车模式,即在HI模式基础上,深度参与产品定义、整车设计,以及产品进入华为销售渠道。

但GH项目将以新的深度绑定的合作模式,充分融合华为和广汽各自优势,通过联合定义和设计,在产品开发、营销策略以及生态服务等多个领域,展开合作,打造基于全新架构、技术领先的新汽车品牌——并非前3种模式之一。

网传GH项目首款车型“向往”谍照‍‍ 

其实,华为在汽车领域的合作模式,早已不仅限于那3种,许多车企与华为的合作越来越深,模式多样。

去年,长安汽车通过阿维塔科技入股华为旗下的引望,意味着它将直接获取华为在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领域的先进技术,且在股权层面与华为建立牢不可破的纽带。

几天前,岚图汽车CEO卢放与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靳玉志宣布:岚图将All in智能化,全品类车型搭载华为乾崑智驾方案,覆盖MPV、SUV、轿车,并于2025年内落地,实现智驾的“超级+普及”。

靳玉志说,华为乾崑是全民智驾的发起者、推动者和引领者,希望在智能驾驶领域有更大作为,计划将高阶智驾能力下放,让购买十几万元车型的用户,也能用上安全、舒适、高效的智能驾驶功能。

目前,华为乾崑智驾合作车型已覆盖轿车、城市 SUV、MPV 和硬派越野等领域,搭载华为乾崑智驾 ADS 方案的品牌越来越多,如长安深蓝、比亚迪方程豹、北汽极狐、长安阿维塔、广汽传祺等。

东风奕派最近表示,其与华为的合作非常深入,涉及全流程,从最早定义开始,到中间项目研发,再到产品落地之后的渠道、销售流程,包括营销模式——进入到销售大日程,从产品定义开始,到交付用户。内容主要是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

“鸿蒙智行logo中间是我们智能驾驶的标,所以鸿蒙智行的核心就是智能驾驶。”余承东多次强调。

然而,在越来越多车型搭载华为智能驾驶方案后,鸿蒙智行的核心竞争力是否还存在?

“普通消费者如果只看中华为的智能化能力,不一定选鸿蒙智行的车,因为搭载华为智能化技术的品牌越来越多,(那些品牌)有些车型无论是风格设计还是定位,都有独特的优势。”有观点认为。

还有观点认为:“鸿蒙智行的蛋糕还没做大,‘孩子’却越来越多,僧多粥少,有可能最后谁都没吃饱。”

从当下格局来看,鸿蒙智行虽已构建庞大的合作阵营,覆盖了各细分市场,但前行之路绝非坦途。

尚界加入,在丰富鸿蒙智行产品矩阵的同时,也带来诸多挑战。价格下探后,既要保证盈利空间,又要维持华为一贯的技术与品质水准,这对成本控制和技术优化提出了极高要求。

上汽与华为如何在合作中高效整合资源,在保证产品性价比的同时,避免因过度压缩成本而影响产品体验,将是尚界成功与否的关键。

在合作扩圈方面,华为与众多车企深度合作,虽然带来了更多可能性,但加剧了内部竞争。

那些不同品牌都搭载华为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技术,产品逐渐同质化。如何在技术共享的基础上,帮助各合作车企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成为华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若无法区分各品牌特色,消费者在选择时很可能迷茫,影响鸿蒙智行的竞争力。

这不仅仅是鸿蒙智行的问题,也是所有与华为合作的车企需要考虑的问题——如果都把华为智能化方案当作核心竞争力,那自身特色又在哪里?

处于金字塔尖的尊界S800,离这些较远,暂时无此烦恼,似乎兀自在按照每3个月的节奏推进。

去年11月26日,它在华为mate品牌盛典上首秀。约3个月后,举办此次发布技术会。再过3个月,即5月底,这款“中国迈巴赫”将在2025粤港澳大湾区车展期间上市,正式接受用户和市场的检验。

陪伴余承东和鸿蒙智行的,会是一路繁花么?

       原文标题 : 尊界技术秀后迎第五“界”,鸿蒙智行能否一路繁花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