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名容易改命难”。
逆天改命,对于普通人来说是遥不可及的事情,一般只能出现在百亿票房之中。
改名对于普通人来说也是一件大事,需要提出合理的申请才能变更,对于企业来说,改名虽然限制更少一些,但也有许多不便,特别是对于上市企业来说,更是影响重大。
2月14日,北汽蓝谷发布公告称,公司名称将变更为北汽极狐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作为国内首家上市的新能源汽车公司,北汽蓝谷曾被称为国内新能源第一股,如今在2025年开年之际变更名称,背后颇有深意。
同时新的公司名称更是将业务范围聚焦到新能源汽车上,这与不少新能源汽车公司表示要转型成为科技公司刚好相反。
逆袭的极狐
作为国内最早成立的一匹新能源企业,北汽蓝谷的背后是北汽集团,更是集团唯一的电动汽车平台,从2018年上市以来,推出了包括极狐、BEIJING和享界三大新能源汽车品牌。
根据统计,2024年北汽蓝谷的销量为113860辆,同比增长23.53%,期中极狐的销量为81017辆,占比超过70%。
从数据上来看,极狐目前是北汽蓝谷的销量主力,而曾经作为新能源先锋的BEIJING已经是强弩之末,只能在网约车市场挤出一点销量。
2024年对于极狐来说,可以称得上一个好年份,从2016年品牌成立以来,去年是极狐销量表现最好的一年,年度累计销量同比增长翻倍,单月销量更是连续五个月破万辆,终于在国内新能源品牌中站稳了脚跟。
极狐销量的增长,一方面是来源于新能源汽车整体的销量增长,根据统计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35.5%,在多项政策的支持下,新能源汽车成为了消费的主要推动力,在大跨步的替代燃油车。
另一方面,是极狐本身的策略调整,从2024年6月份开始极狐就在终端推出优惠政策,降价幅度在1-2万元,随后更是将优惠力度扩大到3万元,甚至连上市不久的极狐阿尔法S5也在范围内。
具体来看,极狐主销车型阿尔法T5和阿尔法S5通过“低价高配”的策略实现了销量的快速增长,16万元的纯电车型标配800V快充,宁德时代电池等高端配置,将性价比拉满。
极狐阿尔法S5更是成为消费者心目中的“红米汽车”,在小米SU7一车难求的影响下,性价比更明显的阿尔法S5成为了不错的平替产品,特别是当时小米汽车还与北汽有着不少关系。
当然销量的增长还来自与极狐市场的扩大,2024年极狐的全国门店增长到394家,城市覆盖率翻倍,更是渗透到了镇江、泰州等三线城市。
此为,营销上北汽蓝谷也推动极狐的曝光度,2024年北汽蓝谷与华为鸿蒙智行达成了合作,成为“四界”之一的享界,让极狐这个很早就接入华为生态体系的新能源品牌再度被消费者关注。
在“鸿蒙智行”这块金子招牌的影响下,与其有关的汽车制造商曝光度都提升了不少,特别是在享界发布的前几个月,北汽蓝谷更是备受关注。
可以说在2024年新能源汽车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极狐找到了一条能够对抗竞争的发展策略,顺利渡过了风险,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新能源品牌。
进入2025年,极狐依然采取成功的价格策略,2月13日极狐再度加入价格战,以终端优惠3.2万元的力度开启了新一轮竞争。
更名求变
北汽蓝谷改名,让人很容易联想到另一家车企赛力斯,在与华为达成合作后,赛力斯抛弃掉曾经的小康股份,以新名称赛力斯成为了国内新能源车企中的新星。
巧合的是,北汽蓝谷也是在与华为合作之后才有了名称变更的行动,与赛力斯不同,北汽蓝谷选择了将极狐这个品牌名称提升为公司名称。
在北汽蓝谷的公告中强调,更名是为进一步聚焦新能源汽车主业,强化品牌在市场中的辨识度与影响力,以全新的企业形象,更好地契合公司未来发展方向。
确实,北汽蓝谷已经到了不得不变的时间节点,毕竟从2020年开始,北汽蓝谷已经连续五年处于亏损状态,而且在不断的发展中,亏损的金额还在不断扩大。
根据初期财报统计,北汽蓝谷2024年净亏损为65亿元-69.5亿元,较2023年扩大了20%,累计亏损已经高达300亿元,公司负债率更是被推到90%以上。
面对亏损,北汽蓝谷只有不断地通过资本市场融资了来进行补血,在2024年末,北汽蓝谷再获得一笔101.5亿元的增资,缓解了经营压力,但是靠外部融资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市场需要看到北汽蓝谷的变革,特别是在极狐汽车销量明显增长后,更需要统一宣传名称来让资本市场的热钱正确的流到北汽蓝谷的口袋中。
在北汽蓝谷之前的宣传中,北汽蓝谷和北汽极狐几乎是割裂的存在,不少消费者甚至是在看到极狐汽车的尾标才能将其与北汽蓝谷连接到一起。
当然这样的问题对于极狐来说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了,在极狐汽车宣传初期,曾经一度绑定麦格纳制造,在一段期间内,极狐汽车的尾标上都是麦格纳,但是,对于普通的消费者来说,麦格纳制造并不等同与加分项,知名度并不高。
同时,更名后极狐在北汽蓝谷的重要性将被进一步提升,也表明在北汽蓝谷内部对于极狐和享界的资源倾斜度有了结论,自主品牌极狐将继续成为主要投资方向。
在享界S9发布之后,关于北汽蓝谷将扩大与鸿蒙智行的合作消息不断被释放出来,引发了外界的忧虑,认为北汽蓝谷可能要大力发展享界而放弃极狐,这样的猜测对处于上升期的极狐来说是相当危险的。
毕竟在经历多次暴雷之后,市场对于新能源品牌一直处于谨慎态度,这些流言蜚语很有可能影响到极狐的销售。
北汽蓝谷在这个关键时间点释放改名的消息,也是给市场吃上一颗定心丸,让车主和经销商相信极狐汽车。
从进入2025年以来,新能源汽车的竞争并没有因为参与者变少而有所缓解,反倒是竞争不断加剧,特斯拉再度拉开价格战,蔚小理紧跟而上。
在传统车企中,比亚迪再度发力,智能化浪潮一度推进到7万元的车型上,众多车企只能不断跟进,长安汽车要在年内将激光雷达下放到10万元级车型,极狐的高配低价策略在2025年可能会失效。
同时改名毕竟只是表面功夫,北汽蓝谷更需要面对的是如何减少亏损和实现盈利,找到新的策略来应对2025年的汽车市场,要不然很有可能落得一个“改名容易改命难”。
注:图片部分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原文标题 : 北汽蓝谷更名,极狐能否挑起改命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