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去年新能源汽车无论是市场份额还是销量都有不小的增长,但增长的背后除了欢声笑语也有苦涩。2024年1-12月降价规模227款,已经超过2023年全年148款的规模,也大幅超越了2022年的95款的降价总规模。在激烈的价格战面前,比亚迪的电动化优势也在被蚕食。华创证券数据显示,去年第三季度,比亚迪单车均价为13.9万元,同比降1.4万元,单车净利也同比下降。2024年特斯拉全年全球交付178.9万辆新车,相较于2023年的180.86万辆,下降了1.1%,这是10年来首次下跌。
不难发现过去一年以来,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新势力还是传统车企,单纯降价多数时候难以刺激稳定增量,同质化的车型和卖点是市场资源的浪费和低效。时代呼唤新的技术增长点,拉开新能源汽车下一个阶段的序曲。所以去年多数车企的宣传重点已经变成了,“端到端上车”、“城市智驾全面开通”,智驾平权的时代已经到来。
比亚迪要做智驾领跑者
01、7.88万的智驾开启智驾平权
“素有价格屠夫”之称的比亚迪,前年推出了 9.98 万的冠军版车型,去年是 7.98万 的荣耀版车型,今年变成了7.88万智驾版车型。每一次在新能源市场都刮起了不小的旋风,王传福说比亚迪在10万-20万区间拥有定价权并不夸张。这次比亚迪除了几款基础入门车型之外全面拥抱高阶智驾,更厉害的是加量不加价这比单纯免费带来的市场刺激更大。
比亚迪没有用采用一味低价的智驾策略,其智驾系统入门级“天神之眼C”搭载了英伟达Orin N、地平线J6M芯片,保留了更高的功能上限。
具体来看,A 平台搭载双OrinX芯片,算力508TOPS,有 3 颗激光雷达,定位超高端,主要搭载在仰望品牌;B 平台1颗OrinX芯片,算力254TOPS,有 1 颗或 2 颗激光雷达,主要搭载在腾势、比亚迪品牌。A、B两个平台都可实现城市领航功能,但也依赖供应商。C 平台则是入门版本,无激光雷达,主要搭载在比亚迪品牌,现阶段可实现高速和城市快速路领航、自动泊车等功能,比亚迪表示到年底可实现城市记忆领航功能。
据36氪汽车报道,比亚迪天神之眼 C 平台的软硬件方案成本在5000元以内,其中包含智驾域控、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等传感器。而行业智驾供应商的方案成本可能在6000-7000级别,高出比亚迪方案不少。这跟比亚迪多数零配件选择自研有很大关系,再加上百万级的规模效应,加量不加价的策略未必会有亏损。
中信里昂预计,通过提供平价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比亚迪将为电动车竞争开辟新战场,预测今年2025年比亚迪L2级以上自动驾驶总渗透率将提升至约40%。华尔街见闻消息,比亚迪内部的预期较此更高,预期会有200万辆以上。
比亚迪野心勃勃,但同行也早有准备,长安汽车赶在比亚迪发布会之前,宣布今年8月会将激光雷达下放至10万元级车型;吉利也在酝酿一场智能化发布,意欲在 10 万元级市场普及高阶智驾功能。高阶智驾全面下放当然是好事,但是单纯堆料不一定能够做出好产品效果如何还需要长期观察。
就在比亚迪发布会后的第二天,华为的余承东便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智能驾驶,凑合能用与好用并安全,是完全不同的境界!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说华为鸿蒙智行是断代领先!” 同样是在比亚迪发布会后的第二天,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也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智能驾驶不是一场秀,实践出真知。”
02、卷技术加速行业淘汰
7.88万智驾版海鸥看上去不错,但是相对较低的配置其实际路况表现仍有待观察。长期关注智驾行业的朋友都知道,高阶智驾有着“能用、好用、特别好用”的区别。从目前的用户推荐和购买指标来看,智驾仍然属于相对靠后的需求。
但当小鹏靠着10万级别的Mo3开始月销3万加的时候,技术内卷就成为一场不得不跟的战争。过去,消费者认为“智驾=新势力专属”,而比亚迪通过“技术平权”重新定义了市场认知。一旦7万元级车主也能用上高速NOA,“性价比智驾”将成为比亚迪新的品牌标签,这对以智能化立身的玩家构成直接威胁。2月10日比亚迪智驾发布会后之后的第二天,在产品上存在竞争关系的吉利汽车和小鹏汽车股价出现了较大幅度下滑,市场已经开始了某些联想未必真切但压力正在整个行业蔓延。
有业内人士指出,比亚迪这一系列动作,对于智驾原本就在第一二梯队的玩家影响不是很大,但对于一些合资品牌影响则会较大。依靠外部来弥补智驾缺点则非常昂贵,因为这涉及到的不只是软件,需要有端到端的人才、足够强的算力和数据量,很遗憾多数合资品牌难以聚焦做好产品。
特斯拉“快卷不动了”
01、马斯克成为特斯拉的“麻烦”
据特斯拉最新公布的数据,2024年第四季度,特斯拉共计生产45.94万辆汽车,交付49.56万辆汽车,未达到华尔街的预期。2024年全年,特斯拉共计生产177.34万辆汽车,交付178.92万辆,较2023年的181万辆交付量下降了1.1%。这是特斯拉自2015年以来首次出现年度销量同比下滑,低于分析师普遍预期的180万辆。
在全球主要市场,特斯拉的暴跌趋势明显。据ACEA数据显示,2024年1月至11月,特斯拉在欧洲售出28.3万辆汽车,同比下降14%。2025年1月,特斯拉在澳大利亚的销量较去年同期暴跌33%,在挪威,特斯拉1月份的销量更是下跌了38%,瑞典、法国、西班牙等国家,特斯拉销量均出现了大幅下降,跌幅普遍在40%以上。
针对下降的原因,特斯拉给出的官方解释是,主要由于红海危机导致特斯拉在欧洲唯一的生产工厂——柏林超级工厂停产,以及混动车的冲击,抢占特斯拉纯电动车的市场份额。但事实上,同期欧洲电动车总销量是大幅增长的,比如欧洲最大市场德国的纯电动车销量在2025年1月同比增长了53.5%达到3.45万辆的水平,但特斯拉在德国的销量同比下跌59.5%至1277辆,其他欧洲国家的情况与德国类似。红海危机对于大部分车企来说带来的影响几乎是一样的,并没有专门针对特斯拉。
汽车研究机构New AutoMotive指出,欧洲市场销量的下滑,与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近期争议言论密不可分。马斯克在社交媒体上公开支持英国和德国的极右翼政党,引发了广泛争议。在美国市场亦是如此,过往特斯拉车主的主要标签是支持环保和新能源谱系偏左,但马斯克现在明显跟偏右的特朗普一党混在一起。给特斯拉的市场营销带来无穷无尽的麻烦,以至于特斯拉高层有人建议马斯克应辞去特斯拉相关职务,以避免其言论将特斯拉拖进困境。
02、特斯拉需要加速了
如果说马斯克的言论争议属于“盘外影响”可大可小,但特斯拉的产品更新已经到了需要广大用户来催促的地步。
特斯拉主力车型的老化问题也是其销量下滑的主要原因,特斯拉的主力车型在续航里程、智能化程度、内饰设计等方面已经逐渐失去了竞争力。销量的颓势也影响了业绩。2025年1月30日,特斯拉发布2024年四季度财报,四季度营收257.07亿美元,同比增长2%,远低于分析师预期的272.1亿美元;当季营业利润同比下降23%至15.83亿美元,显著低于分析师预期的26.8亿美元。
华尔街分析师整体调降了对特斯拉2025年盈利的预期。富国银行的分析师Colin Langan指出,特斯拉在核心市场的增长已经明显放缓。他表示,特斯拉现在更像是一家没有增长潜力的公司。
过去特斯拉降价带来的效果立竿见影,销量和利润都能够得到一定保障。但现在已经有点越降价销量和利润表现越差的困境。特斯拉公司称主要是由于Model 3、Y、S 和 X 等车型的平均售价下降;四季度毛利润率为16.3%,弱于分析师预期的18.9%,也低于上年同期的17.6%。
2月14日,据外媒报道,由于库存堆积,特斯拉提供高达 6,000 美元的 Cybertruck折扣。此次折扣力度是上个月的两倍。
特斯拉一直号称以成本来定价,目前基础成本确实来到了历史最低,但销量大爆发并没有出现。根据特斯拉Q4财报,由于原材料的改进,特斯拉每辆车的COGS成本(包括原材料、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正在降低,达到了大约24.5万元,是有史以来的最低水平。
如果这样的事发生在三年前或许特斯拉仍然是一骑绝尘,但现在已经是2025年市场竞争烈度和技术内卷程度足以让每一家车企心惊肉跳。马斯克需要回应特斯拉还能做什么,现在的下跌究竟是暂时性的,还是长期趋势,特斯拉还有没有隐藏大招?
为了稳定市场情绪,马斯克表示,2025年特斯拉汽车销量要重回正增长。特斯拉承诺,会在2025年推出一款更具有价格竞争力的车型,该车型将使用现有平台的零部件以及下一代平台的部分技术,其起售价预计在三万美元左右。可能是传说中的Model Q车型。
而在中国市场,Model Y已经开始正式交付,新款依然延续了“大鼠标”的造型,车身线条和现款差别不太大但主要变化有两点——前脸采用了新的分体式大灯+灯带设计。被人吐槽跟小鹏撞设计,但从全球用户大定十万来看说明颜值上还是能打的。此外一直有传言特斯拉将为中国市场,打造全新 Model Y 车型推出备受消费者期待的三排七座版本。之前一直传说要进入中国市场的Cybertruck,早在去年年底就已经完成了工信部的能源消耗量备案,而这通常是在进入市场做准备,如果真的能够成功上市,那恐怕真的在皮卡领域没有竞争对手。
马斯克更是将2025年财年描绘为准备之年。例如2025年6月,特斯拉在美国奥斯汀和加州将提供付费无人监督全自动驾驶(“FSD”)机器人出租车服务,并于2026年在美国全面铺开;同时其认为人形机器人Optimus 的潜在收入为10万亿美元。
FSD去年被吹捧得火热,但按照马斯克在财报会上的说法,目前FSD计划2025年在美国推出,欧洲目前还在审核阶段。而对于中国,特斯拉表示在训练模型方面遇到了阻碍,目前只能通过网络视频进行训练,这对于电动车多、路况复杂的中国道路状况来讲,显然不够。
不过不得不说,特斯拉去年在AI方面的进步还是遥遥领先的。2024 年,特斯拉的人工智能训练计算能力实现了惊人的飞跃,提高了400% 以上。这一巨大的提升为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算力支持,使得特斯拉在自动驾驶算法的训练和优化上能够更加高效地进行。 智能辅助驾驶系统(驾驶员监管版)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截至 2025 年 1 月,该系统累计行驶里程超过 30 亿英里(约 48.28 亿公里)。
相比较媒体多数看重的Model Q车型在中低端市场的“腥风血雨”,笔者还是更看好FSD入华带来的智驾较量,FSD在华表现优秀的话,将成为特斯拉新的卖点,并且是缺乏竞争性的卖点。这不是说国内的智驾就不行,而是FSD会加强特斯拉粉丝的支持力度,就像是一直被吊打的Model Y销量仍然没有哪家能够真正超越。
写在最后
价格战的本质是同质化的内耗,熬死对手赢得最后的胜利,但目前包括特斯拉在内的车企都陷入了这种内耗,迟迟看不到终局。市场需要新的技术比拼,需要新的跨时代产品来打动用户,而非比谁的融资能力强,谁画的大饼更香。
参考资料:
马斯克画的大饼,能否拯救25年的特斯拉 来源:星车场
揭秘比亚迪智驾普及战 来源:36氪汽车
比亚迪掀起了一场风暴 来源:华尔街见闻
7.88万还配智驾,比亚迪又掀桌 来源:差评
特斯拉打响蛇年价格战第一枪 来源:财经杂志
原文标题 : 比亚迪7.88万上新,特斯拉销售危机,2025混战“智驾平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