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来菲斯塔的亮相让韩系车好不容易又火了一次,这款倾向于运动化的紧凑级轿车,可谓一次性将年轻人想要的统统给了够。网上对于这款车型也是好评如潮,令不少车迷朋友们动了心。这可能也是韩系车自打跌入销量谷底以来,最接近逆袭的一次机会。
不过,传统燃油车在节能减排的大环境,以及新国六严格标准落地的双重压力下,市场表现每况愈下,今年的金九银十更是整体销量急剧下滑。尽管有出彩的菲斯塔脱颖而出,但韩系车想要通过传统燃油车重新占据新能源汽车当道的中国市场,显然已经是不合时宜的出路。
反观韩系车对于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布局,仅仅只在今年伊始发布了几款经典车型的插混版本,例如现代索纳塔PHEV、起亚K5 PHEV。这似乎只是为了妥协于双积分政策,而不是真正有意布局新能源汽车领域。作为拥有LG、三星两大擅长动力电池的企业帮助下的韩系车企,真的如此不思进取吗?
实际上韩系车在新能源领域的发展一向积极,是目前少有的同时布局了混动、纯电动以及氢燃料电池领域的汽车品牌。只是由于进入中国的时间差以及近年来品牌影响等因素,才使得其车型数量和销量寥寥无几。
而且在中国市场的一蹶不振也并没有影响到它在全球市场的发展步伐,在美国,现代和起亚依旧保持于《消费者报告》可靠性排名前十位。今年四月甚至一度击败了美国本土老牌车企福特,成为了美国市场仅次于丰田的混合动力汽车畅销品牌。
由于韩国和日本的情况比较相似,国土面积小资源非常匮乏,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韩国必须要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只不过前些年韩系车紧随了丰田的步伐,一门心思要走氢能源路线,对于电动汽车的研发进度略有影响,但实则也比国内绝大多数新能源车企走在了前列。
早在2009年现代便推出了第一代混合动力车型,分别是HEV版本以及PHEV版本的索纳塔。这两款车在2010年首次进入美国市场之时,通用和本田的第一代混动产品还尚未大范围普及,仅仅只有丰田凭借着普锐斯独霸着美国混动市场。
当时第一代索纳塔HEV车型的油耗已经可以做到百公里4.8升,比许多同类竞品更为优秀,只不过在系统结构上并没有太大的亮点可言。索纳塔HEV采用了最常规的混合动力套路,一台2.0升阿特金森循环发动机以及一台电动机。但不同于丰田或通用采用ECVT的做法,索纳塔HEV搭配了一台6AT变速箱。
丰田和通用采用ECVT是为了通过行星齿轮和离合器解决动力传输问题。而索纳塔HEV配备的6AT虽然在传统燃油车领域多年的应用里得到了可靠性验证,而且可以进一步优化燃油经济性。
但混合动力汽车本就拥有的优异平顺性是否需要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在当时的市场是一大疑问。甚至有人猜测韩国车企无法攻破ECVT传动系统的技术障碍,所以才使用了6AT顶替。
好在到了第二代混合动力系统,韩系车型的混动技术已经升级成为了TMED混动系统。不仅在发动机和电动机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抛弃了阿特金森循环发动机,转而采用了更高压缩比的新系列发动机,电动机功率装置和动能回收方面也进行了非常明显的优化。可以说在当时完全达到了能够与丰田、本田、通用三大家比拼的实力,只不过依旧保留了6AT变速箱这一传动形式。
显而易见的是,韩系车在混动领域的技术思路虽然没有丰田、本田、通用那么多的黑科技,但在燃油经济性和驾驶体验层面绝对拥有一流水平。现如今韩系混动车型依然在美国市场畅销便是最好的说明,而其在中国市场的停滞不前显然与技术层面没有太大关系。
此外,韩系车企近年来在最新平台开发出的两款新能源产品IONIQ和KONA,尽管还没有在国内上市,但它们当之无愧为现如今市面上新能源汽车的代表作品。
IONIQ于2016年在韩国首发,一经问世就打上了和世界接能汽车销量冠军PURIS,以及世界纯电动汽车销量冠军LEAF对标的名号。
此外,从一定程度上来说,IONIQ应该算是世界上第一款同时能够兼顾纯电、混动和插混三种动力模式的新平台车型,而且2016年就已经实现量产。
其中,IONIQ纯电版本搭载了88千瓦的发动机,28千瓦时电池包,续航200公里,最高时速165公里。并可支持100千瓦快充模式,25分钟便可充至80%。值得一提的是,IONIQ EV的百公里能耗超越了特斯拉Model 3,达到了惊人的15.5千瓦时,从问世起就保持着2016年和2017年度美国EPA节能测试冠军的记录。
尽管IONIQ 200公里的续航里程是其致命的短板,这样的续航里程数也确实无法适应当下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但现代已经承诺将会开发更高续航的版本,而高续航里程版IONIQ的出现,可能才是韩系车企真正布局国内新能源市场的第一步。
另外一款纯电车型KONA则提供了40千瓦时和64千瓦时两种版本,续航里程分别为300公里和470公里,百公里加速最快可达7.9秒,最高时速167公里。
同时也可以支持快充模式,一小时内可充至80%。比起IONIQ虽然能耗稍微弱了一些,但KONA在续航里程方面提供了更佳可靠的保障。
通过上述我们可以看出,韩系新能源产品规划的非常务实。同丰田和本田一样,它们更注重于充电便捷性和能耗,不单纯追求长续航,一出手就能研发出两款效率如此之高的产品,韩国车企在新能源领域的实力显然不容小觑。
而如果未来韩系新能源车型能够在续航里程方面追上其他车企的步伐,国内众多技术实力不够扎实的新能源汽车厂商将会面临又一位“恶狼”般的对手。前有特斯拉在上海建厂虎视眈眈,后有韩系新能源产品蠢蠢欲动,往后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争夺战只会愈发惨烈。国内厂家们在技术研发方面应当更加紧迫,一旦落后,可能会被吃得连骨头渣都不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