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不倒”先生到底错在哪?
北汽集团南征北战,最终收归的没有成功,而自己也元气大伤。北汽集团的精力、资源被分散,核心的自主品牌业务也受到牵连,迟迟没有起来。
去年10月,徐和谊又做出重要决策,整合自主品牌业务,统一品牌“Beijing”,站在舞台上的62岁的徐和谊,激情四溢喊出:“到世界,向未来”。
有韧性,击不垮,徐和谊在自己续任期将满的最后一年,在北汽集团的核心自主品牌业务上,果断选择收缩,雪藏绅宝,砍掉传统燃料,押宝新能源汽车,宣布未来5年将投入200亿元推出两个新能源平台来实现Beijing 品牌的换道超车。
这是徐和谊的背水一战。借着整合的机会,砍掉销售数据本来就不好看的绅宝,从此无压力;新能源本来就是北汽的优势,更何况也是中国自主品牌突围欧洲的唯一途径。如果一切顺利,Beijing将帮助北汽集团实现弯道超车,走向世界。
然而,“革命尚未成功”,徐和谊离开了。但徐和谊的梦还在延续,徐和谊卸任北汽董事长后第一次公开露面,他又高谈阔论,提出了对新能源市场的看法和前瞻意见。或许他的梦,还有实现的载体,但不再是北汽集团。
有人说,北汽集团自主品牌在行业中处于如此之境地,徐和谊有责任。有人评价,中国成功的自主品牌不在少数,即便是抄作业,北汽集团也不该抄得这么差,毕竟相对于其他同体制的车企,北汽并不缺资源,无论资金还是人才的引进。
上汽的自主品牌是“大众的技术+通用的营销”联合推动起来的,北汽虽然没有,但徐和谊第一时间就招贤纳才。
同时,北汽集团在徐和谊的带领下,几乎每次都能踩准节奏,甚至早人一步看到机会。无论是收购萨博打造中高端自主品牌;高薪引进团队打造自主品牌;三顾茅庐前来技术专家;与行业组建生态联盟,宣布与百度合作开发无人驾驶,与乐视合作;新能源部署上,北汽瞄准时间,在竞争对手还在多路径布局的时候,迅速直接推出纯电动车,迅速抢占市场,并获得补贴。———不过,事至如今,萨博雪藏了,人才流失了,联盟没有发挥作用,新能源汽车产品依然缺乏竞争力。
北汽集团的自主品牌也曾有过高光时刻,威旺开局得胜;北汽绅宝2016年销量高达22.5万辆;北汽的新能源,销量也曾独占鳌头。但好景不长,北汽集团的业务总是缺乏后劲。
高层动荡,人心不稳,管理混乱,整个团队缺乏上进心和使命感。这是北汽集团这些年透露出来的现象,研究院有能力的走了,丑闻却不少。
“有丰富专业经验的领导唯我独尊,企业会有更高的效率,长城的魏建军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支柱。没有专业经验的领导唯我独尊,专业的能人就会来来往往留不住。整个企业表现出来的景象是缺乏战斗力,得过且过,缺乏激情。”业内人士分析。
徐和谊有理想,有胆识有魄力,也有激情,但最大的问题是,不够专业,也不大信任外人,导致“外来的和尚难念经”,最终激情而来,失望而归,长此以往,整个企业表现出来的景象是缺乏战斗力,得过且过,缺乏激情。
加上重量级研发人员频繁离职,北汽集团至今没有建立起强大的研发体系,在其他企业都在产品上进步的时候,北汽集团的产品力,北汽寄予厚望的新能源车,还是在“油改电”,而竞品早已是纯电平台———,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导致了最终的结果与徐和谊的理想之间产生了偏差。
继任者的取舍考验
成功的原因总是惊人相似的,而失败,则各有各的不同。徐和谊在办公室挂了大大的“纳贤”两字,但徐和谊费尽心思招来的人才都散了。营销端的张欣、李峰、蔡建军、张勇,研发端的汪大总、顾镭、高卫民、常冰等等。
这也是继任者姜德义需要面对的考验。虽然曾在行业内创造了很好的业绩,但来自水泥行业的姜德义,同样面临的第一个坎就是不懂车。
汽车行业有自己的规律,可以说相对于水泥行业要复杂的多,2万多个零部件,牵一发而动全身,加上车企正处于转型的当口,辨清方向就不是易事。
北汽现有的主力技术是绅宝的剩余技术,以及之前花了大力气开发的ARCFOX。绅宝“油转电”的技术,在未来的竞争中,肯定是要被淘汰的。而ARCFOX倡导的高端新能源,机会已经越来越少了。
特斯拉和蔚来汽车,已经在这个领域占领了一定的市场地位,也打造了相对成熟的车主粉丝群,这部分的消费总量是有限的。而目前,上汽的R品牌,东风的岚图、一汽红旗旗下的C级新能源汽车等等,也都在往这个市场挤;而外资高端品牌,保时捷、沃尔沃、宝马奔驰等,几乎各家都有了高端领域的电动车推出,留给ARCFOX的空间究竟有多少?
而 ARCFOXT面临的同样问题是,产品尚未上市,离职的高管却不少,北京新能源汽车营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ARCFOX事业部总经理陆皓、ARCFOX品牌担任前瞻设计总监的乌琳高娃均纷纷离职。
按照徐和谊之前的说法,未来还将投入研发200亿。愉观车市认为,北汽先要解决的是200亿研发投入如何有的放矢?北汽首先该有机制保证研发的投入是针对消费市场的需求推出的,符合新的消费需求的产品。与此同时,还要建立引进核心人才的机制,使得引进人才与现有团队之间形成合力。真正组建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团队。
另外还有个棘手的问题是,徐和谊大刀阔斧布局的那些企业的问题怎么解决?继续亏下去,难免会影响北汽自主品牌业务的聚焦,力不从心,因小失大;如果痛下决心,快刀斩乱马,恐怕对于一家国有企业来说,这个决心也不是那么容易下的,有时候,撤退比进攻更难,而相信任何接盘者都都不想背上“败家”的名声。
继任者姜德义已经56岁了,他的战略将决定着北汽下一个五年。而在此之前,先要给北汽定一个明确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