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赛道 互联网巨头也要参赛?

港股研究社
关注

巨头从幕后走向台前 产业互联网之战已悄然打响

整体来看,目前百度、阿里、腾讯、华为在智能汽车的布局最为积极。虽然,华为对外界早已表示"我们不造车",但却被业内公认为是必然发生的事情。毕竟,早在2014年华为就在其著名的"2012实验室"内设立车联网实验室,蛰伏5年,华为怎么看都不像玩票。

事实上,各家的逻辑也基本清晰,以软件供应商、系统解决方案等角度切入造车领域,打法上有区别,但也存在很多业务的重叠。当然,以自动驾驶切入的百度还是与其他几家略有不同。

比如,阿里的斑马网络、腾讯的梧桐车联、华为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新品牌HI等,但百度把大量的投入放在了自动驾驶领域。

但通过复盘国内科技公司与汽车企业合作的发展路线可以映射出了一个事实:从2014年阿里联手上汽打造出中国第一代"互联网汽车",到腾讯、阿里、百度、美团纷纷投资造车新势力,再到百度、阿里、腾讯、华为相继打造自己的智能汽车生态,近年来科技公司与汽车企业的合作变得越发密切。

一定程度上来讲,这也有新能源汽车赛带上衍生出的一些问题的成分在内。

不论是国外的特斯拉还是国内的造车新势力四小龙,目前来讲,都未能逃脱汽车质量备受诟病的怪圈。似乎也侧面表明了,作为造车新势力在技术上还存在很大程度的优化空间。

有汽车行业专家表示,互联网巨头与传统车企的深度合作,可能是中国式电动化、智能化的重要解决方案。虽然这种合资造车的形式会存在一些特殊危机,比如主导权、话语权之争。

就拿阿里和上汽合资造车来讲,从阿里一贯的市场打法来看,不论是投资还是收购,最终都追求完全控制。UC如此,优酷如此,那么,在合资汽车的项目上面,是不是也会发生同样的事情?而事实上,这也并不仅会是阿里需要面对的问题。当科技巨头争相与传统汽车更加紧密的合作之后,这可能会是一个共性问题,同时,还有可能会涉及到利益的均衡性等多方面因素。

但这些对于科技巨头或者汽车企业而言,却并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一道必答题。因为,当下的时代正处于一个消费互联网的尾声而产业互联网正在拉开序幕的交替期。

而就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来看,随着各行各业基础设施的逐渐完善,未来几年将是整个行业的格局重塑期。科技巨头下场造车会是产业互联网的重头戏,也会是必然趋势;而对于一些传统汽车企业来讲,在自身的优势基础上,融合了资本和互联网技术后,也就拥有了在行业新一轮洗牌中抢占更多市场的机会。可以预见的是,新能源汽车格局还存在诸多变量。

文章来源:港股研究社,转载请注明版权。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