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造车,从“流言”变成“宣言”!

资本邦
关注

有多少人愿意为小米汽车买单?

当小米宣布完正式进入智能电动汽车领域后,小米造车能不能成功,有多少消费者愿意为小米汽车买单的问题随之而来。相比智能手机,智能电动汽车的复杂和难易程度提高了几个量级,甚至几十个量级。

小米在手机领域的成功,不一定就能够复制到汽车领域。虽然在小米宣布正式造车之前,它已经陆续申请一些和汽车相关的专利,但是小米在纯电动汽车平台、自动驾驶、三电核心技术等核心科技领域的储备并不多。当然,这些可以在小米开始造车之后追赶,但追赶的难度可想而知。外界不少人看好百度、苹果等科技企业造车,皆因为两者在自动驾驶领域已经布局多年,且技术储备丰富。另外,富士康选择造车之前,其母公司鸿海集团已经推出MIH纯电动专属平台等。

第二点,无论是传统巨头大众、丰田,还是造车新势力头部企业特斯拉、蔚来、小鹏以及理想等企业都已在汽车领域布局多年,小米要想抢夺智能电动汽车市场份额,恐怕没那么容易。

第三点,小米在手机渠道和IOT领域的渠道营销确实做得非常不错,但是这样的布局不一定能够套用到汽车领域,而且两者之间的玩法有很大的不同。

此外,相比智能手机和智能家居,汽车的价值要高很多。消费者可以花几千元、甚至上万元去买小米的手机和智能家电等,但是是否愿意花几万、甚至几十万去买小米的汽车就很难说了。简而言之,小米的品牌能不能支撑消费者不选择BBA、蔚小理以及国内合资品牌自主品牌的智能电动汽车,来选择小米的汽车尚未可知。即便是苹果的品牌影响力,恐怕也要打上几个问号。

抛开上述这些小米不得不面临的难题不谈,从资金、人才储备和规划以及选择造车时机来看,小米想要造出车来并不会那么难,问题是小米想要造出什么样的车来吸引消费者买单和获得市场的认可以及小米会选择怎样的方式来造车。

小米会选择自建工厂的模式造车吗?不排除这个可能性,但是这个可能性应该很小,因为需要大量的时间来获得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等。当然,小米可以选择收购一家有生产资质的车企来达到获得成产资质的目的。另外,近两年代工模式又开始兴起了。小米或许采取代工的模式可能性更大,或许和百度一样,与其他车企组建一家合资公司,同时小米持有这家合资公司的控股权和话语权。此前,也曾有消息称,小米已经和众泰、长城等企业洽谈过。不过,众泰已经自身难保,长城汽车已经否认。有业内人士猜测,小米可能和长安汽车或者比亚迪合作。

对于小米造车,很多业内人士都表示支持和看好。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手机市场已经进入饱和期,没有更大发展空间,以小米为代表的手机企业必然要寻找新的发展方向,规模化、标准化的新能源汽车行业与手机行业相近,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是手机企业拓展业务的最好选择,这是大势所趋。”

汽车行业分析师任万付也发表类似看法,他表示:“汽车产业目前正处于变革期,有很多新特点,其中之一就是与科技型产业融合。所以科技公司有进入汽车行业的基础,也有用武之地。可以看到,现在入局汽车行业的科技企业都是各自赛道的佼佼者,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财务角度增长面临瓶颈,汽车行业千万亿级的规模,无疑是一块诱人的蛋糕。小米等科技企业选择入局,会让汽车行业变得更好。”

写在最后

当前,芯片行业、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已经站在风口上,企业选择跨界而来,选择迎风而上,亦或想乘风飞翔都需要勇气和实力。为了造车,雷军选择亲自带队,无疑彰显小米对待造车的态度是非常认真的,决心也非常坚定。但是,造车这条路或许并不一条康庄大道,必然充满险阻,雷军能做的就是全力以赴来面对人生最后一次创业。雷军会从雷布斯转变成雷克斯吗?这个答案,恐怕只有时间来回答。

此时,雷军或许更像孙大圣。曾有人问,大圣此去欲何,踏南天碎凌霄,若一去不回,便一去不回!

声明: 本文系OFweek根据授权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