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ID在市场中终于取得质的突破,这会是合资阵营追赶的号角声吗?

引擎视线
关注

中国新能源市场的第二章

过去的三十年,关于“谁是全球最成功的车企/品牌”这个问题,即便争吵三天三夜也未必能有一个令多数人信服的答案。但如果问“谁是中国最成功的车企/品牌”,那么答案非大众莫属。

从第一家现代化的合资工厂开始,到全球销量的三分之一,大众的崛起和中国市场息息相关。大众是中国汽车产业发展道路上的模范生是不可否认的。

从大众ID销量连创新高,看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分层

大众汽车首席执行官赫伯特?迪斯(Herbert Diess)于今年9月在慕尼黑“德国国际汽车及智慧出行博览会”(IAA Mobility)举行前向媒体表示,该公司向电动汽车转型的速度“不可能”加快。当绿色和平(Greenpeace)和德国环境行动组织(Deutsche Umwelthilfe)声称将对新能源转型过慢的大众、宝马以及奔驰采取法律行动时,迪斯发出了这样具有警告性的回应。

环保人士的出发点和批评或许不无道理,但对于大众而言,某种程度上确实有失偏颇,起码在现阶段而言,迪斯是诚恳和客观的。

目前,大众已在开发电动汽车方面投入350亿欧元,根据规划,未来10年,大众将持续推出数十款专用电动汽车。

迪斯表示:“我们还能更快吗?不能。我们现在真的已经很快了……”他还说:“因为这种转型非常复杂,需要巨额投资。不只是资本分配方面的约束,在建厂扩大电池生产能力方面也存在约束。”

大众已经在竭尽全力推进这一进程了。中国市场算得上是一个缩影。

从大众ID销量连创新高,看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分层

从ID.系列进入中国两家合资公司的工厂开始,与之相匹配的经销模式便被同步启动了。渠道层面,ID.家族目前在国内的销售模式是介于传统4S店和品牌直营店之间的代理制,其优势在于价格透明统一,可与消费者直连。

截至目前,上汽大众和一汽-大众在全国的代理商的数量双双超过700家。这一速度无疑是惊人的。

12月15日,国轩高科还向大众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非公开发行股份完成新增股份登记并正式上市,至此大众中国正式成为国轩高科控股股东。这一举动,意味着大众汽车集团在中国进一步拓展了电动化布局,在电池技术储备、电池和原材料供应等方面获得支撑。

根据大众汽车集团的规划,标准电芯将在2023年进入产品导入阶段,至2030年覆盖大众汽车集团旗下80%的电动车型。国轩高科成为首个获得标准电芯研发合同的定点开发商,旗下子公司位于合肥的动力电池生产基地已正式动工,规划年产能50GWh。

从最核心的零部件电池开始,到其最为擅长的产品平台、车型,再到经销网络,大众已经具备了一条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条。

当这个市场中行动最快、最努力的玩家还是那个模范生时,对于它的竞争对手而言,这显然不是一个好消息。

尽管通用、丰田、本田、福特也都表示要加速在中国的电气化转型,但无论是规模还是速度,它们现在和大众的距离显然有持续拉大的趋势。但无疑,大众当下的选择注定是它们明天的共同选择。

虽然无法界定这个明天有多远,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第二章已经着墨了。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