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进化与生存能力
不要小瞧进化能力,虽然看起来有点虚,但它决定了这个公司能不能活得久、活得潇洒、越活越大。有的企业现在是牛,跟着潮起,但进化能力不行又跟着潮落。而进化能力强的公司就能跟着潮起,然后反复跨步到新的潮起,虽然浪起浪又落,但它日不落。
我们看比亚迪近30年来从手机电池到汽车,每次的跨越都是开创性的,战略进化行之有效。
最初在电池市场,寻得镍镉电池的突破口——成本和品质,发挥自主设计生产线,以手工代替机器的半自动生产模式,制定把电池生产从资本密集型转变为劳动密集型的竞争策略。
97年年销售额近1亿以后,王传福意识到中国的充电电池厂商想要质变,必须涉足锂离子电池行业,否则将永远落后于国外竞争对手,涉入锂离子电池。
03年成长为全球第二大充电电池生产商后,进军汽车领域,靠逆向研发、拆解汽车低成本建立了一条生产线,成立后便迅速确立以燃油汽车、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为主要发展方向。09年成为了销量第一的自主品牌。
当然比亚迪的成长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也有战略上的失误。电子代工业务两大客户摩托罗拉&诺基亚的崩溃;2010年对汽车和光伏投资的冒进,致使两项业务近十年的入不敷出;疫情面临现金流打击和停产风险之时,迅速推出口罩业务化危为机。三次绝地逢生,让我们看到比亚迪战略进化背后超强的生存能力。这也给比亚迪的战略投资者吃了一颗定心丸,预期下一次的转危为安。
3、市场地位和品牌力
据乘联会数据,1-11月比亚迪的市场占比已达17.8%,远超随后的上汽通用五菱和特斯拉中国。近期投资者电话会议中,比亚迪透露其2022年新能源汽车销量目标在110-120万辆,目前行业对明年新能源市场的预测大概在450-500万辆,这意味着明年其市场占有率可能会升至25%左右。
比亚迪的市场地位销量已经证明,而比亚迪市场地位背后更核心的是其对消费者心智的占领。占领心智是高级营销,不知道何时起,比亚迪和新能源车中间的符号变成了等号,它早在2008年就推出首款新能源汽车,04年就首次以新能源概念车亮相北京车展。
08年是什么时候,04年又是什么时候,2008年特斯拉发布第一辆电动车Roadster;08年国内销量仅有899台,当时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也就百分之0左右,没有几家车企做新能源车,估计也没有几个分析师在研究这个赛道,消费者大多也是皱着眉看诟病很多的新能源车,但比亚迪却接它出了“冷宫”。正是因为涉入的足够早,与新能源标签的牵连足够深,才能在消费者脑海里把比亚迪和新能源汽车画个约等号。这种早期的心智占领,一定程度上有着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作用。
当你想买新能源车的时候,你买的是不是比亚迪两说,但这个牌子恐怕是要在脑海里溜达一圈的,这就是心智占领,这就是强大的品牌力。这也正是我们认为在强者如云,内外夹击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比亚迪赢面依然在的重要原因之一。
但凡事都有两面性,早期形象对比亚迪也有另一面印象,因在传统汽车中国产车的弱势地位,使比亚迪一直是处在中低端市场的平价形象,如何在新赛道中开辟新程式,更好的打入利润丰厚的高端市场,如何让高端市场的潜在客户群认可比亚迪,也是丞待解决的一个矛盾。好比蔚来小鹏虽然切人市场晚,横空出世便打入高端市场,消费者一旦接受这个设定,就会给予其高端认知,而给比亚迪的认知则恰恰相反。
再一,比亚迪现在的市场地位并不代表其将来的市场地位,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大势所趋,各种造车势力的一拥而上,未来竞争格局会发生怎么的变化也犹未可知。比亚迪车当下的市场地位虽然毋庸置疑,但比之几年前,是有所下降的,2019年其市场占有率尚且在24%左右,故未来随着新老势力的双向夹击,比亚迪的市场地位面临的挑战也不容忽视,市占率究竟是提升还是下降我们还要画个问号。但我们认为市场环境虽变,但还是会有比亚迪的一席之地,风险点在于这块地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