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传福:比亚迪,筑梦四时

商界杂志
关注

锐公司(ID:shangjiezz)报道

作者/ 马   冬

编辑/ 周春林

悲观的人更容易放大“困难”,但对乐观主义者王传福来说,“寻找”本身是重要的。

当年王传福提议进军汽车领域后,比亚迪董事会一片沸腾,多是反对与恐惧。

有人觉得,在电池行业取得的巨大胜利,冲昏了王传福的头脑,从而导致其产生进军汽车行业的“荒谬”想法。

“一个没有任何‘汽车基因’的企业,入局资金、技术高度密集的新行业,无疑是在‘自寻死路’”。

王传福也确实为当时的想法付出了代价,年亏几千万元。

但是,多年前王传福的“疯狂”之举,也造就了多年后比亚迪在市场的“疯狂”。

对于电动汽车的未来,王传福是中国最乐观的信徒之一。“新事物的发展速度从来不是等比例的,行业格局调整速度比想象的还要快。”王传福说。

从电池做起,涉足新能源汽车、光伏储能、云轨、芯片,比亚迪甚至在疫情期间还造过口罩。三十年,他建立起了“比亚迪王国”。

有人评价,相比于汽车行业的另一个“福”,王传福心念太杂。不过,也有人对他青睐有加。查理芒格对巴菲特这样说,“这家伙(王传福)简直就是爱迪生和韦尔奇的混合体。”既能像爱迪生那样解决技术难题,又能像韦尔奇那样把要做的事情一一搞定。

比亚迪也是有人格的,“Build Your Dreams成就梦想”,王传福这样来定义它。这本质上就是他自己的样子——自信疯狂,追求极致,追逐梦想,不走寻常路。

看比亚迪的十年历程,你会发现这家公司就像一个磕磕绊绊的孩子,不断跌倒不断爬起,同时保持野心。

抛开尘世的浮华,王传福一如既往的低调,江湖已经知道了比亚迪的布局,筑梦四时,正当时。

01——前夜·突袭

作为一个博命式的创业者,他的举动总能引得关注,他的缺点与优点同时深入人心。他常被提起的特质可以列很多:坦诚、较真、儒雅,这些可以归纳为人格魅力,或者“筑梦原动力”。但他也有自己的短板,在很多人看来,这些短板让比亚迪经历过阵痛。 在企业界,少有人像王传福一样,拥有如此鲜明的特点:一面低调,一面大胆,且二者并不矛盾。

但低调并不表明王传福没有号召力。一心钻研技术的民企老板,数年前在嘲讽与孤独中走上造车之路。谁也想不到,不谙汽车的王传福能够走到今天。

然而,命运偏爱有准备的人。王传福和他的比亚迪汽车走向了以往不同于任何前辈的研发之路。当全世界都在为电动汽车左顾右盼时,王传福已经迫不及待地拿出了自己的作品。

每个男人心目中都有一个造车梦,王传福也不例外。2002年,比亚迪香港上市后,王传福就开始考虑第二战场。这时,西安的秦川汽车厂引起了他的关注。

1年后,即使有人用抛售比亚迪股票的行为,宣告他们并不认同“比亚迪要造汽车”这个看似伟大的梦想,但是,签字仪式仍如期举行。

比亚迪以2.7亿元的价格收购了秦川77%股份。

签字的前几天,王传福内心有过挣扎,他一字一顿地问旁边的工作人员,“你觉得我们有戏吗?”得到的答复是,“这是一场危险的游戏。”

事情的确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

1年后,上海,比亚迪推出了自主研发车型“316”。当王传福介绍完“316”后,他看到的却是经销商们尴尬的表情。会后,他愤怒地拿起了铁锤砸向“316”。

从这一刻起,比亚迪开始走上了真正的造车路。过程比较漫长的那种……

10年后,2013年12月24日,王传福穿着灰白色工装,走进一楼会议室。此时“第三起特斯拉起火”的帖子正在网上热议。唱衰特斯拉和电动车的声音此起彼伏。话题自然从特斯拉着火开始。

“我们不希望特斯拉出问题,它做好了我们才会受益”,王传福心里不完全服特斯拉,但是理智告诉他,比亚迪和特斯拉是一个技术阵营的。这不太像一个月前,媒体狂赞特斯拉时,喊出分分钟造出特斯拉的王传福。

2009年王传福登顶胡润中国百富榜首富,喊出比亚迪要在2020年全球产销1500万辆的口号,吓坏了很多人。随后比亚迪在1年后陷入低谷,经历了长达3年的模式调整才回归到平稳。

经历此番起伏后,王传福便不愿再谈具体目标,那时的王传福已经少了些轻狂,多了些持重。“今年大概增长10%~20%,未来是否有硬性指标,这个就不说了吧。”王传福事后解释,不提销量指标跟比亚迪业务调整有关。

2013年王传福决定不再在传统燃油车上跟合资品牌纠缠,核心战略转向新能源汽车。上市的插电混合动力汽车“秦”,未来两年比亚迪将陆续推出代表最新技术成果的混合动力车“唐”和“汉”。按照王传福个人测算,在完全电动化之前,电动和燃油双模式技术可能会占据20年的过渡期。

2013年也是比亚迪造车第十年,王传福没有搞庆典,他觉得前十年都是铺垫,没有太多值得庆祝的。

一方面王传福开始调整战略方向,正面战场求稳,而另一边侧翼强攻提升品牌,“不能再依靠传统燃油车强攻品牌,而要利用新能源汽车突袭还不强大的合资品牌侧翼。”对于在北美被热捧的高端纯电动车特斯拉,王传福称“它只不过是富人的玩具。”

汽车本是一个分工明确的行业,除了发动机技术,传统汽车巨头很多零部件都由博世、大陆、电装等零部件企业来做。但比亚迪代表的自主品牌遇到的尴尬是,国际配套厂都是为大众、丰田配套,不会把优质资源和公平的价格给自主品牌。

王传福也承认专业化分工效率更高,能获得更好的管理、品质和成本要求,但这条规律只适用于产业成熟期。到了技术突进期,零部件企业则未必能同步跟紧厂家掌握技术。这时候就靠厂家来突破技术,快速反应推出产品。

在汽车业内的一片反对声中,王传福一直固执地认定,比亚迪在技术突破领域继续走内部集成和垂直整合战略。按照王传福的思路,比亚迪的汽车智能化技术和产品,采用了由比亚迪电子事业部提供配套的垂直整合路径,只有传感器等少数部件外部采购。比亚迪曾做手机、电脑代工,为其智能化储备了技术和管理基础。

智能化是自主车企品牌突破的另一把钥匙。比亚迪曾经为全球品牌代工电脑、手机等产品,做到最后开始掌握底层操作系统和代码,被称为类IT企业。这也让比亚迪和其他车企相比有先天优势。这也是为什么此前王传福不太服马斯克,喊出分分钟造出特斯拉的底气所在。

“产业本身的特性也使得IT思维无法全面引领汽车思维,IT人批评汽车人反应太慢,有认知上的错误。比如IT软件开发只需一星期,改进只需一个小时,但汽车模具从设计到制造,至少需要6个月,从产品起步到成熟可能需要10个回合,那么就要数十个月,这种差距不是人的思维能改变的。”

王传福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尽管智能化趋势是绝对的,但无人驾驶汽车市场化还很远,当下的议题还是电动化,做好电动车,黎明就会到来。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