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面临来自主机厂的阻力
虽然政策推动下,换电迎来发展风口。不过,机构分析,换电模式在成本、效率方面优势明显,但其发展也面临较多痛点。
东吴证券研报称,充电技术接口的标准化推动了插充模式电动汽车的普及和推广,统一标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目前换电标准化程度较低阻碍了换电模式的进一步发展。
资料显示,目前不同车型的换电方式差异较大。蔚来、特斯拉多采用垂直对插式,众泰、力帆等多采用侧面对插式,北汽新能源采用端面式换电为主,统一标准需要对不同的车身及底盘结构进行改造。
另一方面,各家电池标准并不统一。目前全球有近10家主要动力电池生产商,材料、排列、能量密度等规格各不相同。如果强制要求不同企业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势必会涉及各方利益,甚至遭到反对,主观上会遭遇较大阻力。
由于车企对于电池标准化的意愿不强烈,只在车企内部实现电池标准的统一,导致市场上换电模式规模小、盈利难。换电规模领先的蔚来,当前也仅在内部实现了电池规格的统一。
国际上第一家做换电的以色列公司 Better Place于2013年破产,原因是电池标准化得不到汽车厂家的支持。后来有总结认为,Better Place并没有弄清楚,电动车的电池和现有汽车的发动机一样,是各大车企之间难以共享的核心技术。
国内也存在着类似的困境。因为对于车企而言,统一电池意味着不同发展路径的整车厂,需要将核心技术平台向其它公司开放或实现共享,然而整车厂的核心竞争力即为自身汽车平台,例如大众的MEB、吉利的SEA,发展换电站可能会威胁整车厂的话语权。
据张翔介绍,这其中还夹杂着利益因素。整车厂不愿意把电池包标准化,原因在于电池包的利润很高,约占40%-60%的整车成本。一旦换电标准化后,电池包就可以由第三方来做了,这是车企不愿意看到的事情。
而且换电的情况下,要购买两套电池,成本无疑也增加了。
华西证券也持相同的观点,认为换电模式存在建站成本高、设备可靠性和电池一致性不易保证、技术标准不统一、不易整合协调各方利益等困难。
“电池供应商布局换电业务,需要考虑经济效益。当前,换电领域的商业模式不算明朗。就现在来看,除资金较充沛的‘宁王’外,其他电池厂商布局换电业务的可能性也许不大。”张翔如此表示。
商业模式短期内难落地
相较于仅需几千元的家用充电桩,换电站的重资产属性,前期投入包括了用地、人力、换电设备、电池储备和用电成本等。
根据协鑫能科公告,单个乘用车换电站所需投资额为500.72万元,其中换电站投资260.72万元,占比约52%,此外还需要线路投资、电池投资各为100万元和140万元。
单个重卡换电站所需投资额更多,换电站投资约为420.14万元,线路及其他投资235万元,电池投资350万元,总投资额1015.14万元约为单个乘用车换电站的两倍。
东吴证券测算,上述投资情况下,若服务于日行驶里程200公里的运营车,则单个换电站每天服务100辆车、利用率为24%即可实现盈亏平衡;若服务于日行驶里程800公里的商用车,则单个换电站每天服务20辆车、利用率为5%即可实现盈亏平衡。
不过实际中,各家企业投资庞大的换电站,目前基本处于亏损状态。
以奥东新能源为例,据畅联股份的一份公告披露,2018-2020年,奥动新能源营业收入分别为8247.49万元、2.12亿元、1.9亿元,同期净利润分别为亏损1.86亿元、1.62亿元和2.49亿元,三年累计亏损5.97亿元。
该公司负责人介绍,北京地区工业用电均价在0.87元左右,相对偏高,导致换电站利润微薄;电站客户不足也是换电模式难以盈利的一大问题,在全市运营的34座换电站中,一般换电车辆维持每天70-80辆左右,交通枢纽电站换电车辆数略高于每天100辆,但负荷率也远低于每站24小时内可承担近300次的换电。
据了解,单一换电站的负荷率达到50%才能够实现盈亏平衡。也就是说,一座每天可以换电300次的换电站,每天至少要完成150次左右的换电才能不亏损。
面向大众市场私家车换电的蔚来,想要盈利只能靠卖更多的车来实现。
据晚点LatePost文章,蔚来副总裁沈斐估算,按每度电 6 毛钱、平均每单 50 度电计算,一天换电 50 单、一年收入五六十万,基本可以覆盖场地租金和设备折旧。
如果按照每辆车每周换一次电计算,一座换电站大概要辐射 350 台车,才能支撑一天 50 单,达到盈亏平衡点。考虑到蔚来目前的换电站数量和安装了家充桩的车主,略估算至少需要80万台的总销量才能覆盖换电站成本,这远高于截至去年底蔚来累计交付的16.7万辆。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7月份,NIO Power三周年之际,蔚来总裁秦力洪宣布,“NIO Power充换电体系及BaaS服务向全行业开放。”业界将此举解读为,蔚来在积极争取换电模式标准的主导权,因为合作意味着车企必须采用和蔚来汽车同样的电池包规格和标准。
然而,公开信息显示,目前尚未有车企响应。而且随着宁德时代同样推出面向所有车企的换电服务,蔚来主导行业标准的期望或要落空。没有其他车企的加入,蔚来换电站使用率难以显著提高。随着时间的推移,蔚来的首批电池损耗老化将步入退役周期,届时又是一笔损失。
蔚来做不好的生意,宁德时代能做好吗?张翔认为形势同样不乐观。
“除了蔚来之外,像小鹏、理想,还有大型车企比亚迪和吉利,也是不会跟宁德时代去合作换电,主要还是不想把核心技术开放给第三方。可能是有一些小的车企,比如销量不大的第二梯队、第三梯队的车企,基于宁德时代的流量和知名度去合作,来提升他们的销量。”张翔判断,最近两三年换电商业条件并不具备,所以除了宁德时代,或许短期内不会有第三方、资本的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