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e-power车型的慢慢引入,日产汽车似乎正在逐步实施他们于去年发布的“2030愿景”计划,尽管从进度来看,他们的电动化速度不及大众及两田,但总体来讲,还算是有了一些进步。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日产汽车于今年2月,开始了一系列“工厂改造计划”。
据悉,位于美国密西西比州的日产坎墩工厂,已经启动了正式的改造,预计在2025年左右重建完成,而改造之后,该工厂将会生产英菲尼迪及日产旗下的两款全新电动车。
事实上,这家工厂已经为日产汽车服务了整整19年,从2003年投产以来累计下线的新车多达500万辆左右,其中包括日产在海外的多款主力车型,例如:Altima(海外版天籁)Frontier等。除了常规的乘用车生产线,该工厂也拥有其他车型的生产能力,包括轻型卡车等。
综合来看,这是一个非常全能的工厂,它对于日产而言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这一次,之所以日产不惜以影响产能为代价,而对其进行大刀阔斧地改造,也是为了响应他们之前所提出的转型新能源的计划,以最终实现2030年的产能目标。
据日产首席运营官「阿什瓦尼·古普塔」所述,这一次针对密西西比工厂的改造投资,只是今后几年,他们众多计划里的一项,未来他们还将对全球范围内的多个工厂进行改造,使其能够同时生产燃油车和新能源车型同时,还能兼顾一些动力电池及其他经营项目的生产。
从这位日产高管的口中,我们不难看出,与大多数传统车企的转型思路不同,日产显然更希望在现有生产资源的基础上进行转变,尽可能延长燃油车型在市场上的销售时间,压榨这些车型的剩余价值,而不是一次性投入大手笔,盲目进入全新赛道。
这样的做法当然有利有弊,从短期来看可以改善日产在新能源赛道上落后的状况,并且节约成本,做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但长期来看,这种稍显保守的转型方式,会对他们统筹管理协调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如何在不大规模建设新产品线的基础上,利用原来车型打造出,具有竞争力的纯电新车,也是摆在他们面前的一大难题。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日产现在所面临的转型压力确实不小。类似「聆风Leaf」这样曾经热销的纯电车型,也进入了产品寿命周期的末段,与其他新能源车型相比,竞争力已明显不足。
而已经亮相的SUV车型Ariya,最快量产也要等到明年左右。就算是,前不久曝光的基于CMF B-EV平台打造的两厢纯电小车,也不过是基于玛驰Micra改造而来的替代车型,且大概率不会引进中国,在市场上掀不起太大波澜。
所以,目前的日产确实没有一款可以拿得出手的新能源产品。对此,他们目前的思路是,先利用e-power增程式混动系统,来实现旗下经典车型向新能源的过渡,再通过“旧厂改造”、“资源重复利用”等手段,逐步打开电动产品的生产线,完成品牌电动化转型。
虽然,这样的策略看上去有些保守,有些被动,但也总比“无动于衷”要好,至少在这种肉眼可见的“改变”中,他们可以不断试错和改进,最终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
至于,他们最终能不能实现,想要在2030年前“推出23款电驱车型,旗下新能源车型占比50%以上”的远大目标,还需时间的进一步检验。
原文标题 : 日产新能源计划再次曝光,和其他车企相比,有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