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给“插混元年”打个样?

汽车公社
关注

导语

Introduction

一方面小心试探,一方面勇敢领先。

作者丨杨    晶

责编丨杜余鑫

编辑丨朱锦斌

“比亚迪、理想卖得好在预料之中。”

长安UNI-K iDD上市前夕,长安汽车副总裁杨大勇非常坦诚地表达了自己对新能源市场的看法。尤其是在中国汽车产业转型中,在燃油车与新能源车产生激烈争论,在新能源车之间不断比拼之际,更能体现出一家车企的战略眼光。

比亚迪和理想去年在混动市场有多成功?比亚迪的插混车型占据了比亚迪新能源近一半的销量,理想仅凭借一款增程式SUV卖了9万多辆。2021年曾经被视为过渡方案的插混车型,包括被人诟病没有技术含量增程式,展现出了强大的竞争力。

从逢年过节关于电动车的新闻报道来看,纯电动车型到目前为止依然没有摘掉里程焦虑的帽子。去年开始一波原材料涨价、今年开始电池涨价、油价上涨等消息络绎不绝,更是成为了混动车型发展的催化剂。

2017年长安汽车发布新能源战略――“香格里拉计划”,蛰伏4年后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在燃油车到纯电动的过渡期间,首先推出插混动力。而3月10日上市的长安UNI-K iDD则是长安汽车首款插混车型,象征着长安汽车向新能源领域迈出了崭新一步。

1小体量的插混元年

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整体呈现出“两头大中间小”的不均衡状态。以“蔚小理”、特斯拉为首的电动车企成功占位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而随着五菱宏光MINIEV、长安奔奔EV等一系列产品的爆发则形成了较为规模的低端新能源领域。

实际上,参考燃油车市可以看出,中国车市健康态的情况应该是呈现“纺锤形”的中端市场更为广大。而当下这一“沙漏型”的结果是新能源汽车市场并不成熟的体现,好在随着技术的进步,消费者意识形态的改变,中端市场开始有了改变。

乘联会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新能源汽车零售端销量达298.9万辆,其中纯电动车型244.4万辆,同比增长168.6%;包含增程式在内的插电混动车型销量达54.5万辆,同比增长171.2%。也就是说,插电混动车型增速超过了纯电动车型。

即便纯电动车型依旧是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主力军,但在纯电车续航衰减、补能设施不完善、保值率低等难题尚未解决之前,市场非常欢迎能显著降低油耗的插混车型。并且随着长安、长城、吉利、奇瑞等品牌的插混车型先后落地,插混市场或将成为新焦点。

有一点必须强调的是,纯电动是未来的方向,但是现阶段仍然是燃油车到纯电动的过渡期,而插混车型就是过渡期的过渡性产品,是当下的最优解。也就是说,插混车型是燃油车的接替者,而不是要去抢占纯电动车型的市场份额。

就如五菱宏光MINIEV点燃微型电动车市场一样,比亚迪的DM-i也点燃了插混市场。为什么是比亚迪?最重要的还是价格。浸淫混动十几年的比亚迪,在技术实力上已今非昔比。并且凭借着对电池技术的钻研和销量提升平摊,比亚迪插混车型的成本一降再降。

13.69-20.49万元的秦Pro插混、14.98-17.28万元的宋PLUS插混,这两款车抢占了15万元以内的绝大部分插混市场。那么难题就来到了其他自主品牌这边,吉利的雷神动力插混车型尚未面世,长城的DHT车型在魏牌中,瑞虎8 PLUS鲲鹏e+产品号召力不够。

在原本燃油车热销的10-15万元市场比亚迪已经先入为主,其他自主品牌还在考虑,要不要将成本下压承担亏损,消费者会不会认可比亚迪之外的插混车型。虽然插混是趋势之一,但是去年54.5万辆的插混市场容量整体还是偏弱小。

这一把该如何赌?从技术储备、成本控制、产品布局、市场规模和消费意愿等等方面考虑,这些自主品牌或多或少都在插混市场小心试探。它们不像比亚迪那样没有传统燃油车领域的包袱,在发展电动化时必须守住燃油车份额,这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就拿长安汽车来说,为什么全新iDD插混系统不是搭载在CS75PLUS这款销量担当的车型上?如果CS75PLUS iDD能够成功,不仅可以快速获量,还可以为以后所有的插混车型平摊成本,推出更有竞争力的产品。其实,对于这个问题,长安汽车有着很周密的思考。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