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来回港上市,亏100亿时也很淡然的李斌,如何看待行业和自己?

和牛财经
关注

蔚来的创始人李斌是一位极具争议性的人物。

2014 年,被誉为“出行教父”的他拿出全部身 1.5 亿美元创立蔚来,在朋友圈拉来了马化腾、刘强东、雷军、李想、张磊等人组成最豪华的投资天团;

2018 年,不到四岁的蔚来在美股上市,“新造车第一股”风头无两;

2019 年,蔚来陷入退市危机,李斌被称为 2019 年中国“最惨的人”;

2020 年,蔚来收到合肥市政府的 70 亿投资绝处逢生;

2021 年底,在 NIO Day 上的一句“我完全不明白,为什么现在还有人买油车”又把李斌推向了风口浪尖......2022年3 月 10 日,蔚来“二次上市”,正式登陆港交所开始挂牌交易,股票代码 9866.HK。首日开盘价每股 160 港元,港股市值 2670.41 亿港元。 李斌在二十余年的创业生涯里,创办了三家企业并且上市,易车网、易鑫金融和电动汽车品牌蔚来,在国内的企业家中,这样的成绩是少有的。

越来越多企业押注电动汽车,而且是在特斯拉已经获得国内市场一席之地的情况下,同领域的企业压力不断增加,蔚来也是其中之一。

2019年,蔚来亏损了100亿多人民币,李斌深陷泥潭,却仍淡定处之。

作为创业的老兵,过去的经历对现在的李斌有什么样的影响?他如何看待行业和自己?和牛商业(ID:heniushangye)根据公开的访谈资料,整合了相关内容,以下是李斌专访内容整理:

01 3个专业、50份工作和97年的30万

我很小的时候,父亲在南京的一家煤矿工作,母亲就在煤矿旁边的服装厂打工,我一直跟着外公外婆和舅舅生活,是货真价实的留守儿童。我在家里就帮外公放牛,照顾小卖铺。 中考的时候,家里人都觉得,我考个中专就行了,但我并不这么认为。当时父亲那个单位效益一直不好,我们家生活还是很紧张的,但是他们认为已经足够了,但我已经比他们想得远了。 虽然我是生在一个小山村里,但中专不是我想要的,能在悬崖边上把自己捞回来,这是一种本能。 我很早就开始折腾怎么赚钱,上高中的时候无意中买了一本书,名字很长,叫《测测你的情绪、智力、体力周期》,我觉得这书有点意思。

我那时候是高中生,我想如果我给初中生每个人测一下,让他们参加中考,看看是不是自己最佳的时期,然后每个人收5毛钱。 但是后来没有实施,那时候我给初中班主任写了封信,希望他帮助我,对他也有好处,给他提成;结果被他告到我们学校了,于是就泡汤了,这是一次失败的经历。 我是1996年从北大社会学系本科毕业,上学校的时候还修了法律专业,另外我的计算机其实更好一点,上学的时候比较会考试,考试比较好。

这样三个专业同时学,到了期末,我一个星期要考十七门试。

(1992年,李斌刚上大学)

大学的时候我边学习边打工,做过50份工作。当时大学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中关村一家办公用品店做推销,每天从北大骑车到海淀到处跑,我给卖了两千来块的东西。 后来我就不干了,有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觉得这个老板不行。当时苹果就在新世纪日航饭店的裙楼里办公,我给苹果推销东西,他们说要买一个白板,我们公司没有那个白板,我就跑到北大南门一个体育文化用品商店买了一个,我给他们免费送了一下货,他们挺高兴的。 但是后来却被我们老板骂了,我觉得老板不行,我就不干了。

这件事也给我后来创业带去思考。 我是想得比较清楚的,大一很简单地迷茫了以后,就确定了将来要自己创业。那个时候创业很难,我在96年年初的时候,和几个同学一起创办了个公司,叫南极科技,当时注册资本是3、4万人民币,基本上都是我们这些人写程序挣来的一些钱。 我们帮别人在互联网上建网站、租空间,当时的空间是很贵的。我记得卖得最贵的一个,75M卖了4万块钱,卖给国家环保局的一个科学研究院,这个生意有点意思。 后来在这个行业,有一个公司叫旺旺,它开始的比我晚,我是1996年开始的,它是1997年开始的。

旺旺做得也不错,后来被阿里巴巴收购了。当时我注册的一个域名就是“南极洲”,我觉得这个域名非常好,把一个大洲的域名注册下来。 到了1997年初,我们这个公司大概有二、三十人,每个月的营收大概也有二、三十万人民币。在今天来看,当时这个数字确实非常小,那个时候也没有像现在这么一个好的环境,到工商局去注册公司的时候,还不知道流程。

我们都是自己挣钱养活自己,我的那两个创业的伙伴,他们两个其实已经每人都有二、三十个大学的offer了。

我们当时编了一个软件,如果那个软件拿下来可以挣400万,但是很不幸我们没有拿下那个项目,所以他们最后他们在1996年的时候出国,都去MIT(麻省理工学院)读博士。 后来公司每个月营收二、三十万,每个人只能收这么多钱,现金流也很紧张,也没人投资。

这个时候有人帮我介绍IDG的人,IDG的人现在都是鼎鼎有名的投资家,说你这个项目没什么意思,四个人租一些服务器都可以干了,没有门槛。 当时我年纪也小,我觉得人家都是从美国回来的大佬,我觉得人家说得对,我就有点心虚,后来他们投了旺旺。 有时候常规真的是害人的,不能太相信常规。 2000年的时候,我的那个创业伙伴其实给我留下的是一个很伤心的经历,就是创业伙伴之间的背叛。

所以一个好的团队是可遇不可求的,如果有一个志同道合的创业伙伴,应该好好的去珍惜。但是这个并不是创业的先决条件,并不是说我一定要有这样的团队才能创业,关键的是你要真正想清楚你为什么要去创业。 坦诚永远都是风险最小的方法,这是我自己在跟投资者、同事、创业伙伴打交道的时候一个自己的原则。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