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攻”号角响起,大众安徽化身中国“狼堡”,正欲进场抢蛋糕

汽车公社
关注

导语

Introduction

“反攻”号角响起,大众安徽正欲进场抢蛋糕。

作者丨张之栋

责编丨罗    超

编辑丨朱锦斌

前有俄乌冲突搅动风雨,后有“妖镍”蛊惑人心;市场的主动权在这场动荡中,悄然更替。

从原材料的上涨,到各级生产商的代工涨价,再到疫情因素导致的产能受限,汽车芯片、动力电池等诸多零部件的供应链体系,表现的是那样的弱不禁风、摇摇欲坠。

但“市场、商场、战场”就是这样残酷,哪有那么多的晓风残月,血与火的教训才是主角。

此背景下,不妨将目光再聚焦到中国市场。

尽管供应链问题依旧存在,但毫无疑问的是,国内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以及消费者对相关领域的认知程度,都能排在世界的前列。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中国市场逐渐成为了,各大车企竞相追逐、互相竞争的“试炼场”。

蔚小理等头部造车新势力的月销量纷纷过万;特斯拉2021年国内销量高达32.07万;比亚迪也凭借自己的混动优势,不断扩充着自己的市场份额……

群雄逐鹿之际,作为曾经的王者,大众又怎么会轻易放弃这巨大的蛋糕?

无可厚非,通过1年多的努力,大众ID系列在国内的新能源市场已经闯出了些许名头。但同时也必须承认的是,原有的大众体系,包括设计、技术、销售等方面,还真不一定能够适应现在的“中国国情”。

于是,痛定思痛,被称作“大众亲儿子”的大众安徽,带着任务来了。

“In China, For China”

大众安徽的定位显而易见——立足中国市场,做更多与中国用户契合的研发。

回顾江淮大众到大众安徽的转变,虽然离不开合资股权放开的政策利导,但值得一提的是,大众集团以75%的股权占比“重注”大众安徽,无疑是勇气与智慧的表现。

一方面,大众战略性放弃对上汽大众和一汽-大众更进一步的股权控制,可以很大程度避免对原有市场基本面的破坏;另一方面,立足新晋新能源汽车之都合肥,无论是供应链体系的一体化,还是在自由度的把控上,大众安徽都能得到更有效率地发挥。

正如大众安徽CEO葛皖镝所说:“无论是全球车型,还是针对中国推出的车型,在车型的功能化方面,我可以确定的是,大众安徽会有非常大的、更大的话语权。”

简单理解,大众安徽的发展过程,拥有的不仅仅是“75%的控股权和100%的运营权”,还具备着在中国特定市场,不弱于“狼堡”的自主权。

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还是与目前中国特殊的市场环境有关。

众所周知,大众在智能化方面做得并不好,又或者说,于中国市场中,大众如今的智能化还并不能让大部分消费者满意。

大屏、智能语音、智能驾驶、极简风格等,当然不能完全代表智能化和科技性的概念,但在“人有我无”的大环境下,消费者们衡量一款电动车时,往往还是会以自身第一观感为主。

所以,为了更好地开拓中国市场,大众安徽另外一个职能便是专注于“本土的智能化”。基于此,葛博士也是对大众安徽的中短期目标进行了披露:

“短期,我们一定会先把关注点放在大众安徽第一款车型上,保证这款车型带有强烈大众安徽的特点和风格的,要在这款车型上充分体现出我们的技术和生产优势;中期来讲,大众安徽希望生产和研发出具有中国特色、能够满足中国消费者需求的车型。”

显而易见,大众安徽独有的研发职能是其“与众不同”的关键所在。

按照葛博士的说法,哪怕是大众最新的SSP平台,大众安徽也在其研发过程中也提出了非常多的诉求,不仅会保证SSP以后在中国、在大众安徽的落地使用,而且一定要满足和兼容中国消费者和未来市场的要求。

但话又说回来,期望和预想终归是美好的,所谓“In China, For China”的理念,真的能够水到渠成地贯彻到底吗?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