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肉相煎?马斯克的萧墙之难:美国的造车新势力Lucid

长桥海豚投研
关注

二Lucid 汽车: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Lucid汽车分为Lucid Air Dream Range、Lucid Air Dream Performance 和  Air Grand Touring。都以续航长,功率大著称。

图片来自官网

我们下面细说下Lucid的优劣势所在:

2.1 产品优势:

1)三电系统强大:续航长、速度快,功率大,充电快。

我们把lucid 汽车和特斯拉做比较,Lucid的续航相对长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Lucid Air的续航里程为837km,而特斯拉的Model S 为652km,高出约28.4%。

Lucid最高时速和功率都高于Model S 但是低于Model S plaid。

Lucid的永磁电机相对业界领先:

目前业内普遍做法是把电动机、传动装置、控制单元分由不同团队负责,这样很容易出现不协调的问题。

而Lucid技术积累较强大,把电动机、齿轮箱、差速器、逆变器、控制单元都做到一个总成里面,由一个团队总负责。这样一款高度集成的(电机、逆变器、减速器三合一)永磁同步电机。

图片来源:Lucid官网

该电机重量仅为73kg,作为对比,特斯拉普通电机重量为92kg,高性能电机重量为134kg。

该电机输出马力679HP,特斯拉普通电机马力为289HP,高性能电机429HP。

图片来源:Lucid官网

2)Lucid充电快

Lucid Air由于采用了900V+电气架构(之前保时捷的Taycan采用800V+的电气架构已经业界领先了),可支持高达约300kW的快充(约20分钟即可充满300英里的里程),在实测中其峰值充电功率甚至达到了304kW,20-80%的电量SOC区间平均每分钟补能18.2公里。

作为对比,特斯拉Model S Plaid 同样电量区间下的补能效率则为平均每分钟13.4 公里。

此外Lucid Air随车附带的19.2kW便携式充电器也略高于 Model S。

3)内饰豪华,设计出色

相比于特斯拉,Lucid的空间更宽敞,皮饰更加精细。中控触板Pilot Panel集合了驾驶模式、座椅控制、空调控制、车辆设定功能。屏幕的尺寸以及分辨率比同类型车更大更高。

图片来源:Lucid官网

同时Lucid的外型设计有业内领先的风阻系数:风阻系数(drag coefficient),同样的速度下,风系系数越小,汽车受到阻力越小。

Lucid Air风阻系数只有0.21Cd,

对比之下:

特斯拉 Model 3,风阻系数0.23Cd;

保时捷电动汽车Taycan,风阻系数0.22Cd;

小鹏P7,风阻系数0.236Cd;

2.2 劣势:自动驾驶功能偏弱

Lucid Air的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相比三电系统,相比业内同行偏弱。

其ADAS系统包括DMS驾驶员监控系统和14个可见光摄像头、4个环视摄像头、1个激光雷达等32个传感器,但使用的芯片还是Mobileye EyeQ4,单个芯片算力仅有2.5TOPS.

相比之下,特斯拉自研的FSD芯片算力是144 TOPS,且有大量数据积累。FSD Beta“完全自动驾驶”功能目前遥遥领先。

而Lucid Air目前仅支持L2级别的辅助驾驶功能(环视监控、盲点监测、交通标志识别、自适应巡航控制和车道居中、驾驶员疲劳监测、自动泊车等)。

Lucid和保时捷Taycan对比

由于Lucid自身定位是豪华电动车,而保时捷的Taycan系列是目前豪华电动车市场里销量最高的。所以我们也将Lucid和Taycan进行了一番比较。

可以看出Lucid和保时捷的Taycan 相比,速度略快、续航优势明显(续航里程约是保时捷的2.35倍),价格也存在优势。

不过Taycan的优势也很明显:

首先保时捷的Taycan已经初步量产,2021年Taycan系列的卖了41,296 辆,同比增长109%,而Lucid的2021年仅仅交付520辆,预计2022年交付也只有12000-14000辆。

其次Taycan在电动豪华车品牌影能力就比Lucid强很多,奢侈品的调性很足,保时捷官方有句话:“Taycan首先是一辆保时捷,其次它才是一辆电动车”。而Lucid还要花不少时间和财力去搭建品牌影响力。

不过Taycan系列也存在不小问题:

历史包袱,仍然采用经销商模式,该模式对客户洞察又天然不足,也是Lucid的机会。

自动驾驶同样较弱,不能完成整车远距离OTA升级。

产品质量曾经不达标:曾大规模召回过汽车。(原因是后桥上控制臂与后桥、车轮轴承壳体的螺纹连接可能未达到拧紧要求)

总结:Lucid产品有一技之长,“快”,但是有偏科:自动驾驶偏孱弱。

说完了产品,那Lucid所在市场空间如何?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