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油车产销正式清零!中国汽车产业或由此正式进入“比亚迪元年”!

汽车记录者
关注

上海的新冠疫情没能在这个清明节假期里实现清零,但比亚迪却在今年的3月实现了燃油车的产销“清零”!

谁是比亚迪,二十年来,整个行业为这个话题争论不休。

历史上,比亚迪曾经造就过多次让公众对其身份产生“混淆”的历史性时刻:2002年,比亚迪以手机电池供应商的身份在港股上市,但很快,比亚迪决定要涉足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汽车(比亚迪的这一投资决策在当年甚至遭到了基金经理的砸盘);2007年,比亚迪汽车销量刚刚突破10万辆,就宣布要在2015年成为中国第一,在2025年要成为世界第一;2021年,比亚迪宣布旗下纯电全系切换刀片电池,但其搭载三元锂电池的车型却仍然在销售等。这些或可称之为“比亚迪时刻”的瞬间,迄今为止,仍然有大量的人对其中的细节充满“混淆”同时又十分好奇。

就在数天前,比亚迪再次做出了一个极其重大的决定。这一次,比亚迪的“身份”,从未像今天那样,如此的清晰。

4月3日,比亚迪汽车正式宣布:自2022年3月起停止燃油汽车的整车生产。比亚迪方面表示,“未来,比亚迪在汽车版块将专注于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业务”。这意味着,从2022年起,比亚迪将正式变身为真正的“新能源汽车公司”。

比亚迪是谁?

比亚迪的“身份”,事实上一直是个问题。到底这家企业是和大众汽车、丰田汽车一样,是一家以燃油车起家的传统车企,还是和特斯拉、蔚来、小鹏一样,是一家聚焦电动汽车的造车新势力?要搞清楚这个问题,不如我们去翻看一下历史。

早在2002年,“电池供应商”比亚迪计划进军汽车领域。“因为未来电动汽车市场巨大,所以做电池的比亚迪要进入汽车行业”,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曾这么解释比亚迪为什么决定做汽车。

也就是说,从一开始,比亚迪想要进军的领域,是电动汽车而不是燃油车。这和比亚迪当时的“身份”完全匹配:2002年,比亚迪是一家刚刚在港股上市的手机电池供应商,其锂离子电池和镍氢电池全球排名第三,镍镉电池世界第一。

但比亚迪的这一决定遭到了公司内部和资本市场的“一致反对”。持有比亚迪股票的外资基金公司纷纷向王传福施压,要求王传福改变这一决定。当时,比亚迪的股价一度从18港元跌到了12.5港元。

在这样的背景下,王传福选择了“曲线救国”。

“为了掌握造汽车的核心技术和积累电动汽车研发资金,我们要先从传统燃油汽车做起”,王传福解释道。

在这一思路的引导下,2003年1月,比亚迪以2.69亿人民币的价格火速收购了陷入困顿的地方国企秦川汽车,启动了燃油车的发展道路。此后,依靠燃油车业务带来的源源不断的现金流,以及后来国家财政拨付的新能源财政补贴,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业务渐渐开始有了起色。

根据比亚迪财报,2021年比亚迪新能源补贴收入为58.67亿元,而当年的净利润仅为30.45亿元。这意味着,如果没有补贴,比亚迪当年净亏损为28亿元。由此可见,即便是比亚迪新能源销量突飞猛进的2021年,国家财政补贴仍如此重要。这意味着如果没有燃油车业务输血,比亚迪的新能源车业务恐怕要艰难得多。

从这个角度看,比亚迪是一家产生于特殊时代背景之下,因为上市公司盈利的需求,不得不先进入发展形势一片大好的燃油车领域,以燃油车、手机电池等业务带来的现金流,“偷偷”发展电动汽车业务的“造车新势力”。

相比2014年前后兴起的那一批造车新势力:蔚来、理想、小鹏等,比亚迪可称作“新造车新势力1.0”的时代。

2007年,王传福表达了这样的观点:“2020年是电动车的天下,电动车的技术核心是电池,而比亚迪的核心技术就是电池技术”。2021年,王传福在接受俞敏洪采访时再次表达了同样的观点:电池是电动汽车的核心。这种认知也成就了今天的比亚迪:一家掌握了动力电池核心技术的汽车公司。

这意味着作为“造车新势力1.0”时代的代表,比亚迪和后来成立的小鹏、蔚来等造车新势力完全不同。在小鹏看来,汽车的核心在于运营。而蔚来和理想,同样在用户运营、软件这个方向上更加擅长。

这才是那个真正的比亚迪。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