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畏过往,不惧将来
在《日本人的活法》一书中,我们曾清晰地看到,贴给日本人诸如“狂妄”、“自傲”标签的同时,“谨慎”、“认真”和“虚心”等词语实则也一并被用在了他们身上。
在这里,我们并不是要对日系电动车产品力不够出挑的问题,从源头给予解释。关键的是在于,希望从骨子看到,日系车企对待产业发展是否总存留一定的紧迫性。
在过去的两年间,首先全身心投入电动车市场的大众,经历了太多从未有过的困窘,从产品铺陈与营销变革,到渠道建设和用户运营,一次次被特斯拉与中国的造车新势力们教“做人”。
见此情形,一众合资车企中,有人不愿推进电动化战略的落地,有人对中国新能源市场的未来还抱有疑惑,不足为奇。但于日系车企来说,随着基盘不断扩充,为了在下一阶段保住现有的趋势,犹豫和谨慎的态度,在此刻并不可取。
回头细想,丰田和本田在发布bZ4X和e:N产品线时,是不是没有过多地强调这些新车的特点和优势?彼时,它们要做的其实是,在中国消费者被后来者悉数笼络之前,如何真切地进行理念的灌输。
平心而论,当前新能源市场格局变化的速度,早已超出了我们的想象。不管中国新能源车企和特斯拉,能自此一并将电动车市场的话语权牢牢握住,留给传统车企的地方,却在以可预见的速度缩小。
大众靠着全套“电动化”的思维所能企及的高度,外界也看到了。但并不能说明,传统车企的技术沉淀没有销路。市场的潜在消费者,只是还在彷徨。
我一直坚信,中国2500万辆有余的汽车市场中,不是所有人都热衷于追捧一辆能表露性格的电动车。就像今日的比亚迪,无论新兴车企中谁在吹嘘自己有何种“盖世神功”,质价比的外表下,“可靠”才是其取悦中国消费者的筹码。
而于日系品牌,同样的道理。你可以说,它们推出的纯电动车平平无奇,无法和同价位的中国新能源车相提并论。可是,若向后再看几年呢?谁能说,此刻的举动是苍白的?
中国车市从来都是一个巨大且包容的市场。5年来,它清退了一大批投机者和式微车企,也给了很多新人成长的沃土。
故而,身居于此的每个人,不能用“二极管”思维来评判孰优孰劣。大胆投身电动化浪潮的传统车企会困于转身之间,也可能是暂时的。
截止目前,官宣2025年前后,在全球市场大范围投入电动车的传统车企,就不在少数。
那现阶段,日系车企是选择与时代对赌也好,或仅仅是在完成电动化的初步规划,它们从未想要与新兴车企为敌。因为,其最终目的都指向“如何保留自己在中国,乃至全球车市的固有份额”。
加之,20余年后的今天,仅广汽本田和东风本田就分别完成了900万和700万用户的积累,南北丰田更是合力赢得了1200万用户的认可。于情于理,从整个日系阵营积极迎合中国电动车市场发展趋势中,能看到些许消费者投来的善意。
受各种外部因素影响,2022年,或将成为所有车企接受考验的一年。但显然,包括日产在内的日系车企,选在这个时间点为电动化唱赞歌,并不会是巧合。市场成熟度的大幅提升,让它们发现了机遇。看似被推搡地向前的步调,说不定藏着的就是“长期主义”。
原文标题 : 拿时间当赌注 |“电解”日系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