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乘联会发布的最新产销数据显示,4月乘用车产销环比、同比均呈下降走势。其中零售量为104.2万辆,同比下降35.5%,环比下降34.0%,同比与环比增速均处于当月历史最低值。产量方面,4月乘用车共生产96.9万辆车,同比下降41.1%,环比下降46.8%。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1-4月我国乘用车累计产量已经呈负增长状态,数据显示,1-4月广义乘用车累计产量为644.3万辆,同比下降2.0%,已较去年同期减少12.8万辆。疫情之下,产量的下降为接下来的市场增长带来较大压力。
4月零售量、批发量不及预期
“4月,零售量和批发量都相对达到探底的一个严峻程度,狭义乘用车批发环比下降47%,这是比较严峻的情况。”5月10日,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分析说。
数据显示,4月国内狭义乘用车零售和批发环比均呈大幅下滑状态,其中批发环比下降幅度大于零售。崔东树认为,这是国内乘用车4月生产不足导致的。
图片来源:乘联会
实际上,3月份国内乘用车的生产就已受到疫情带来的一定影响,但3月份形成了批发在努力推动的局面。不过,3月下旬起上海疫情日渐严重,长春疫情又处于比较严峻的情况,由此车企库存开始大量下降,4月有效的库存资源也没有得到补充,进而导致了批发和零售的双降。
值得注意的是,4月乘用车市场最严峻的还是生产问题。数据显示,4月我国狭义乘用车产量为96.9万辆,同比下降41.1%,环比下降46.8%。轿车、SUV、MPV产量均不同程度下滑。
图片来源:乘联会
按照乘联会的分析,4月产量环比、同比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全国各地疫情的干扰。受疫情影响,进口汽车零部件短缺,涉及长三角地区的国产零部件体系供应商无法及时供货,有的甚至完全停工、停运,加之物流效率降低和运输时长不可控,导致了生产不畅的问题。
乘联会数据显示,4月上海地区五家主力车企生产环比3月下降75%,长春地区合资主力车企生产下降54%,其他地区总体下降38%。
“我们认为上海疫情对汽车供应端的影响是巨大的。上海占全国10%的生产量,长春也占10%,两个地区合起来占到20%多的产量。但是它们的零部件的次生影响相对来说是比较大,尤其上海是零部件的核心集散地,80%以上零部件都在上海及周边生产,所以这样的话带来的影响就比较大。”崔东树说,上海疫情对乘用车销量的影响程度在40%左右,这是相对客观的判断。
眼下,上海虽然在全力推动“白名单”企业复工复产,但完全恢复到正常状态还尚需时日,且当前最主要的问题不在于整车厂的产能恢复,而是零部件企业的复工复产。
新能源乘用车较预期损失17万辆
在国内乘用车整体市场不及预期的背景下,4月新能源汽车依旧表现出强韧的势头,同比大幅增长。数据显示,4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量达到28.2万辆,同比增长78.4%;批发量为28.0万辆,同比增长50.1%。
分类别来看,纯电动乘用车4月零售量达到21.3万辆,同比增长63.3%,环比下降40.9%;插电混动乘用车4月零售量为7.0万辆,同比增长148.1%,环比下降17.7%。由此来看,插电混动同比实现了超强增长,且在疫情之下,插电混动的环比下降幅度远低于纯电动汽车。
图片来源:乘联会
崔东树认为,插混环比下降幅度小于纯电的主要原因是纯电车企在上海布局多,4月受疫情影响较大。而插混主要以比亚迪为代表,受疫情、供应链等影响相对较小。
实际上,除比亚迪以外,多家新能源车企4月批发量都有所减少。对比3月车企的批发销量来看,上汽通用五菱批发量较上月减少约2.1万辆,奇瑞汽车较上月减少6249辆,广汽埃安较上月减少约1万辆,而特斯拉批发量骤减,从上月65814辆的批发量降到了1512辆。此外,受零部件供应影响,小鹏、理想、蔚来等新势力车企4月交付量均呈大幅下降情况,而这些车企,产品主要以纯电动车为主。
从整体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看,尽管较去年实现了大幅增长,但环比增幅仍然受到疫情的波及。数据显示,4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量环比下降了36.5%,批发量下降了38.5%。按照乘联会的分析,这样的情况相对历年来说比较异常。
“如果没有疫情影响的话,新能源车的增长速度达到100%以上是完全正常的。而4月新能源车的批发量仅增长了50%,按原来预期,这个月应该达到45万辆的水平,显然一下就损失了17万辆。”崔东树说,4月新能源车的增长也同燃油车一样受到了疫情波及。不过在他看来,目前环境下,自驾车已经成为出行的首选,受高油价影响,更多人会去买新能源车,5月份的新能源车销量环比会有大幅改善。
*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 转载说明 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原文标题 : 4月乘用车产销双降 新能源车批发量较预期损失17万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