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国内的充电桩保有量已经来到了200万台量级,但电车用户还需要面临充电难的问题,怎么解决这个根本性问题?
在去年充电设施新增的基础建设超过40万台的时候,电车用户是不是仍然觉得充电难?
截至去年底国内公共充电桩数量已经达到了114.7万台,整体保有量达到了261.7万台。从2021年1月开始,充电桩每个月的增速是3.3万台。即便如此,充电桩还是不够用,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经突破了1000万台,从数据上看平均5台车匹配1个充电桩。
那么,充电难最根本的原因在哪儿?
充电桩现状,分布过于集中?
我们所谓的充电难其实也是分使用场景的,例如在你脱离家、公司两个熟悉的使用场景后,来到一个陌生环境下,周围哪里能充电、哪里有空位?这些都是让你可能产生充电难的第一个原因;第二个原因,充电速度的问题,再快充桩被占用的情况下,你只能使用慢充装。
以上两个原因,归根结底指向一个问题,或许是充电桩数量不够?
咱们先了解一下充电桩市场现状:
1.公共充电桩数量是在不断增长的,像开头所说,无论是公用充电桩还是品牌充电桩,都在增长。2021年比2020年充电桩保有量实现了增长近100万台,其中公用充电桩增量约34万台;
2.在整体保有量增长的前提下,共享私庄的数量也缓慢回升,到去年8月,统计到的共享私人充电桩数量是6.8万台。所谓共享私人充电桩,桩主利用闲时可以让其他车主在自己的充电桩下充电,赚取闲时充电费用;
3.随车配套建设的充电桩数量也在上升。去年1-8月随车配套的充电桩,同比增加300%左右,也就是大概约为112万辆电动车有充电桩配套设施。
整体来看,充电桩产业的增速不算慢,大部分充电桩分布在哪里?
个人认为充电设施与电动车销量存在直接关系,2021年公共充电桩前三省市分别为广东省18.1万台、上海市10.3万台、江苏省9.7万台。南方一、二线城市往往都是电车销量的主力城市,而且各地还有不同的鼓励政策导致了这一结果。
看一下今年一季度新能源城市销量前五的城市,分别是上海5.4万辆、深圳3.8万辆、杭州3.6万辆、成都和广州分别3.3和3.2万辆。新能源汽车销量大部分集中在南方城市,所以南方城市配套的充电桩基础设施也相应的更多。
用车环境大部分集中在城市内,为什么还会有充电焦虑的困扰?
以上提到的2021年充电桩前三的省市,按理说应该不缺充电桩使用,但其实也只是满足了解决充电难的第一个难题“建设更多数量的充电桩”,而第二个问题“充电桩利用率最大化”还没有完全解决好。举个例子,用户A需要使用快充桩补电后前往B地点,但周围没有快充桩可用,直接开去B地点续航又不够,但C点有空闲的快充桩但距离超过了续航里程。
再有,小区内的家用充电桩会受到没有固定车位、没有预留充电桩安装位、小区所在地区的电网是否支持建设充电桩。这些问题普遍存在与老旧小区中,而这批用户的充电体验就要比拥有私人充电桩的用户差很多,这个问题需要多方面的调整才能根本上解决,替代方案只能是去周围共用充电桩补能。
充电桩增量,还能在哪些区域有增量市场?
高速服务区,今年4月发布的数据来看,目前全国仅有3102个高速服务区建设了充电设施,总共13374个充电桩,平均下来每个拥有充电设施的服务区最多就4个充电桩。这和新能源保有量突破1000万台的数字相比,公路沿线的充电设施发展滞后,设施量、覆盖面都不足。
也就造成了近几年,节假日高速服务区新能源汽车集中充电,导致的排队充电4小时左右的局面,用户在高速路段没有充电的主动性,而是被动的选择仅有的几个服务区充电,可能续航还有100km左右也会选择把电充满,因为前面可能很少再有充电桩。
为了解决充电难,该从哪方面破局?
中国目前燃油车保有量将近2.9亿辆,也没存在说燃油车加油难的问题。怎么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来到1000万的量级,充电难还没解决好?其实说白了还是补能慢+配套设施不够广的原因,如果能做到像油车一样即加即走、加油站随处可见,那对于每年数万台的充电桩增量来说基本已经实现充电自由,而且也没有了续航焦虑的问题。
就目前而言,充电难的两个场景我们可以大致分为两类,长途出行和家里无桩可用。
或许有人会想,是不是充电形式的问题么?除了充电之外,还有换电站的模式。换一块满电电池能恢复100%的续航里程,确实能有不错的用车体验,但前期成本投资限制住了绝大部分玩家,这可比投资充电桩成本高太多,而且怎么匹配不同厂家、不同型号的电池使用,这也一直是个难点。
虽然蔚来一直在铺设自己的换电站已经有800座之多,但也只能给自己品牌的产品换电,不能给整个行业的用车体验带来根本上的改变。其他类型的换电产品同理,只是解决了1000万台新能源汽车中的极小的一部分适用人群的用车体验。
中国充电桩保有量前三的省市是广东、江苏和浙江省,三个省充电桩保有量综合是35.9万台,占了全国将近17%的充电桩保有量,从而反应了一个问题,虽然充电桩保有量在上升,但分布过于集中。
增加充电桩数量,这只是一个解决充电难的方式,而且它没释放最大利用率的时候就是一种资源浪费。这是一件很考验规划能力的事,在投放更多数量的充电桩之后,能不能很好改善充电难的问题。
面对1000万台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充电难这个问题要破局,一是加快推进充电桩布局的速度、广度,二是电池技术的改革与进步,三是充电技术的改革与进步。提升电池技术,拉高续航里程,缩短充电时间;配套的快充桩比例要比现在高,(现有公用直流桩47万台,公用交流桩67.7万台),合理布局实现高运转效率。
对于电车出行,把续航里程拉高,跑长途的时候能在服务区之间有主动选择权,而不是被动的因为电量不足被迫充电;把充电效率提升,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个人认为现有的快充桩能做到30分钟0-80%的效率缩短到10-15分钟无论从用车体验还是充电桩轮转效率上都会有两方面的提升。
总结
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了多少年,充电难的问题就伴随了多少年,如今已经实现充电桩突破200万台,但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经突破了1000万台,两者的比例有很悬殊的差距。充电桩作为一个配套的必备设施,不管从用量、普及度都还需要进一步增加。
配套设施之外,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电气化架构,是决定续航里程和缩短充电时间最关键的两个因素,就像上文说的续航增加会减少充电频次,缩短充电时间能改善补能体验同时也加快充电桩的运转效率。
作者丨张晨伟
原文标题 : 充电桩突破200万台,老小区和服务区还充电难,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