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努力的结果:比亚迪的电动汽车,一汽丰田造

TMC动力
关注

突然发现在市场上有不少的人对丰田全新的bZ纯电动车有误解,比如以为都是比亚迪的技术,甚至说是比亚迪制造的,实际上丰田在bZ纯电动汽车是打造了一个全球联盟。

作为丰田全新的纯电动品牌,基于e-TNGA纯电架构打造的bZ品牌,大体上可以分为两大部分:

一部分是与斯巴鲁合作开发的纯电SUV产品,首款车型就是一汽丰田和广汽丰田即将正式上市的纯电中型SUV bZ4X,斯巴鲁品牌的车型则叫做Solterra。

另一部分是轿车产品,目前丰田与比亚迪合作的首款车型就是轿车,采用比亚迪的纯电e平台,由比亚迪研发,纳入丰田品牌,由丰田制造。

概念车bZ SDN就是这一款纯电轿车的原型,可以简单理解为纯电版的卡罗拉或者换壳的秦PLUS EV。

也有部分朋友说,丰田的纯电动汽车技术就是用油电混动技术与广汽集团交换而来,这个说法不够全面。

广汽埃安的纯电轿车AION S确实导入了广汽丰田,但依旧悬挂广汽的G字车标,被命名为广汽丰田iA5,仅仅在广汽丰田完成装配和检测部分工序。

只是,当比亚迪、广汽和丰田搅在一起,这起码就是面子大过天的争夺,而不仅仅是车型、技术和市场了。

延续双车战略,中型纯电SUV bZ4X在一汽丰田和广汽丰田同步生产和销售,但那一辆丰田与比亚迪合作的纯电轿车,据悉将只会在一汽丰田的新能源汽车工厂生产,广汽丰田并不会生产。

从现实考虑,丰田纯电车型的规划产量并不大,而且目前更多的是应对双积分需求,并投放到网约车等运营市场。

既然广汽丰田已经有纯电轿车iA5,甚至广汽集团有丰富的纯电动汽车资源,在广汽丰田导入比亚迪电动技术的纯电车型,简直就是一件面子挂不住的事情。

当然,这是不是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比起广汽集团的纯电技术,丰田更加信得过比亚迪,又或者是后者全面自研的电动技术可以与丰田实现更大的优势互补?

曾经我们买一辆汽车,跨国品牌的丰田、大众和现代,自主品牌的吉利、长安和长城,几乎都是在预算范围内的必然选择。

如今我们要买一辆汽车,自主品牌集体向上,汽车快速电动化和智能化,究竟是电动还是燃油,是自主品牌还是合资品牌,相互之间的差距已经不再那么地明显,很容易就让人选择困难症发作。

作为销量增长排名前列的比亚迪、特斯拉和丰田,他们都是当下的流量明星,不一定是最终的选择,却是一个不会错的选择。

所以也就难怪为什么很多朋友会错以为丰田的电动汽车是比亚迪造的。

作为全球规模体量最大、最赚钱的车企,丰田曾与特斯拉合作,打造了RAV4 EV纯电车型。虽然双方最终分道扬镳,但丰田油电混动系统诚然也受益匪浅。

丰田的电动汽车战略是在全球市场打造联盟,覆盖零部件、整车平台和动力技术,甚至夸张来说就是拿来主义。

在中国市场,宁德时代的动力电池已经搭载在丰田bZ4X,海外市场采用的是松下品牌;在全球市场,bZ4X的兄弟车型——斯巴鲁SOLTERRA很快也将正式上市。

作为丰田电动车最优先的市场,丰田与比亚迪合作的首款纯电bZ轿车年内也会正式亮相。在丰田bZ家族外观设计之外,或许将是全套比亚迪的电动汽车技术。

于是,在中国市场上,丰田已经拥有了宁德时代和比亚迪这两大全球电动汽车产业巨头的助力。

丰田在中国市场奉行双车战略,同一款车型以不同的造型和命名分别投放到一汽丰田和广汽丰田两家合资公司,在电动汽车时代,一切都开始变化。

或许是丰田骨子里对电动汽车的不信任,又或者说丰田对电动汽车普及过程中会遇到的困难极其了解,于是,丰田对bZ4X的双车战略作了修正,两家合资车企采用同样的命名和造型,共同推高这个新生市场的规模体量。

这毕竟是丰田面向全球开发的车型,导入两大合资车企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对于丰田首款bZ纯电轿车或许将只会在一汽丰田生产这件事,我们掰开两部分来讲。

一汽集团已经与比亚迪在刀片电池达成了合资合作,而一汽集团目前也没有拿得出手的纯电动汽车资源可以反向输出给一汽丰田,所以一汽丰田投产比亚迪技术的bZ纯电轿车,也是没有选择中的选择。

对于广汽集团而言,虽然与比亚迪还没有正式交锋,广汽埃安翻倍式增长也让人看到广汽集团在纯电动汽车市场的野心,它不会放过任何机会来快速提升自己的规模体量,于是导入比亚迪技术成为一件可能性极低的事情。

以前我们说落后就会挨打,对于一汽丰田导入比亚迪电动技术的纯电车型这件事,虽说是自主车企之间难得的合作,但对于广汽集团而言,它已经有足够的底气向丰田说不,这难道不是自主车企强大的一个明显的标志吗?

比亚迪的强大吸引来了丰田的合作,而广汽集团的强大却可以更加自由地选择自己的车型和发展方向,至于一汽丰田,或许应该想想自己是否就只能做一家制造工厂了。

原创文章,欢迎转发。

— END —

       原文标题 : 不努力的结果:比亚迪的电动汽车,一汽丰田造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