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6月1日,国际儿童节、上海复工日,威马汽车上市主体威马控股给上海、以及所有的股东和员工送上了一份儿童节礼物——正式公布了赴港IPO的消息。但是,关于IPO的核心信息,如估值、拟募资金额尚未公布。 根据港交所的文件显示,威马汽车累计销售8.35万辆,累计收入91.76亿,收入增长的同时亏损也在增加,近三年累计亏损为174.35亿元。但,2015年成立的威马累计融资超过350亿元,最重磅的融资莫过于2020年9月上海地方国资领投的100亿D轮融资。
对于威马汽车来说,这个IPO可谓是来之不易。此前,威马汽车全力冲刺A股科创板,2021年2月完成上市辅导,当时有希望成为首家在A股上市的造车新势力,但是,最终还是要转战港股。 虽然都是IPO,但A股首家造车新势力的光环和标的稀缺性,不是港股IPO能够比拟的,对于威马来说,赴港IPO的钱途如何呢?威马汽车的赴港IPO和前不久吉利系亿咖通的赴美通过SPAC方式IPO,让自动驾驶、激光雷达等汽车科技公司,又到了思考赴港IPO,还是等待赴美IPO的时机。
01赴港IPO挑战大于机遇
威马在招股书中表示,IPO募集所得资金净额将主要用于研发车辆平台和下一代智能电动汽车、扩大销售和服务网络并进行品牌推广活动、投资生产等。但,并没有透露募资金额,或者是目标募资金额。 实际上,在无法成为A股首家上市的造车新势力后,摆在威马面前的IPO道路理论上有很多,包括赴美IPO、赴港IPO,甚至还可以跟着蔚来去新加坡IPO,但是,鉴于种种客观原因,对于威马来说,能够选择的也就只有赴港IPO了。
相比更活跃的A股或者美股市场,港股的弊端是很明显的,最大的弊端有两个:1、流动性不足;2、估值偏低。这对于威马这样尚未表现盈利能力的公司而言,赴港IPO的挑战甚至是大于机遇。 但是,2015年成立的威马,不得不走向二级市场。同期成立的蔚来在2019年就赴美IPO了,理想和小鹏也在2020年相继成功赴美IPO。威马2021年冲刺A股科创板第一家上市的造车新势力的策略也是对的,但是,结果不尽如人意,只能选择转战海外资本市场。
从威马提交给港交所的文件来看,威马汽车和造车新势力的蔚小理差距比较大,主要体现在销量上,三年累计销量仅为8.35万辆,不如蔚小理2021年一年的销量,对于汽车这样讲究规模效应的行业来说,就有巨大的问题,也能解释为何蔚小理能够成功赴美IPO并且获得资本市场的认可。
对于威马来说,更大的挑战在于零跑、哪吒两位势头凶猛,月销量稳定在1万辆了,而这两家企业也有意赴港IPO,加上高合汽车,届时,流动性不高的港股将会至少6-7家造车新势力上市,对于每一个在港股IPO的新势力都不是一个好消息。
失去了科创板首家上市的造车新势力的光环,被迫选择赴港IPO,对威马汽车来说,挑战大于机遇。香港资本市场能够给予威马什么样的估值,拭目以待。对于其他汽车科技公司而言,将会基于威马的表现而选择赴港IPO还是等待赴美IPO的机会。毕竟,亿咖通前不久被爆出要赴美IPO。
02赴港IPO,还是等赴美IPO
在威马汽车正式宣布赴港IPO的前几天,吉利系的亿咖通被媒体报道称将要赴美IPO,方式是通过SPAC的方式,估值达到38.2亿美元,预计在年底前完成。 车智君认为,亿咖通在这个时间节点还能赴美IPO,叠加最近包括各种吹风会、以及中美就中概股审计底稿的谈判进展,都意味着赴美IPO可能又在滴滴退市后会出现新的机会。
这就出现一个问题,对于汽车科技公司来说,包括一众的自动驾驶公司、激光雷达公司等等,究竟是选择赴港IPO,还是等待赴美IPO。
就现阶段而言,赴港IPO的难度会比赴美IPO的难度要低,毕竟亿咖通能去美国通过SPAC的方式IPO,并不意味别的企业就一定可以走同样的道理,毕竟每个企业所能带动的资源是不一样的。
但是,赴美IPO的好处是明显的,美股对于汽车科技这类的硬科技公司的接纳程度会更高,投资人更愿意相信汽车科技这类的成长股,而港股的投资人风格反而是更倾向于有稳定收益的价值股。更重要的是,美股的流动性可能会优于港股,这是所有公司需要考虑的问题。
一旦一个公司上市了,但是流动性是匮乏的,例如最近在港股IPO的瑞科生物,市值21.54亿港币的公司,一天成交额才几百万港币,这样的流动性和没有上市是没有区别的。举这个例子,是因为作为生物科技公司的瑞科,和大多数汽车科技公司类似,目前营收规模不大、亏损状态,因此在港股估值低、流动性匮乏。
当然了,美股也有类似的情况,IPO后市值一路下跌,成交额一天几十万的公司比比皆是。因此,归根到底,还是要把公司的业务做好,业务好了,基本面也就会好,这对于机构投资者,还是个人投资者,都会有更高的投资价值。这也是所有希望IPO公司需要做的,记住,IPO只是新的起点,而不是终点。
原文标题 : 上海领投100亿的威马汽车,赴港IPO钱途几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