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曾多次表示“不会造车”,但华为涉足汽车行业,早已是人尽皆知的事。与大多数资本直接入场的模式不同,华为在造车这件事上一直持以一种“谨慎”的态度,他们并没有投资创建自己的“汽车品牌”,也没有采取买买买的策略,而是以一种幕后人的形式出现。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赛力斯旗下的高端新能源汽车品牌AITO ,虽然表面上看小康集团承担了汽车研发、制造生产等环节的工作,但本质上讲,华为在“设计创意、软件生态、品牌营销、销售渠道”等方面起到的关键作用,才是AITO 最核心的竞争力。
那么基于这种全新理念及合作模式,打造出来的汽车,到底如何呢?我们先来看看销量。
上个月,AITO 首款电动车问界M5 ,共交付5006 辆,而自3月份开始交付以来,该车的累计交付量达到了11,296 辆,创造了国内新品牌,单车交付破万的最快纪录。要知道这还是在“疫情反弹”,零部件供应不足的情况下完成的,确实不容易。
不过坦白来说,以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该车要想实现余承东所提出的“年销30 万辆”目标,还是非常困难的。
首先,问界M5 作为一款新品牌车型,在产品可靠性等方面,尚未得到完整的市场周期检验,大多数消费者对于AITO 的认知仍然停留在一个“陌生”的层面,买车花的可不是小钱,对于不熟悉的新品牌,大多数人还是不会轻易掏钱,即便有“华为”背书,也无法彻底打消顾虑,毕竟华为是科技公司,不是造车企业。
而该车26 万至33 万售价区间,在同级竞品里并不算低,同样的价格,市面上能买的新能源SUV有很多,除了“蔚小理”旗下车型之外,还有大众ID.6 等纯电车型可选,甚至问界M5 高配车型30 万出头的价格,都可以买到特斯拉Model Y 了,而在插混领域,还有比亚迪这种强势的存在。
其次,从新能源汽车最核心的配置“动力配置”来看,此次问界M5 使用的是一套“增程式混动”系统,虽然我们不能片面地说“增程式混动”就一定不好,但至少大多数人还是对其存在一定的偏见,即便是理想ONE 这种已经上道的车型,现在也依然被诟病。
至于车型外观和内饰,以及空间实用性等方面,我觉得问界M5 倒没有太多“槽点”,毕竟对于国内用户的喜好,国产车企向来拿捏得到位,但横向对比其他车型来说,依然不存在绝对的优势。
作为首款搭载华为最新HarmonyOS 智能座舱的量产车,在汽车智能化方面,问界M5倒是有值得期待的地方,特别是与华为自家产品的高度兼容,更是一大亮点。
但客观来说,汽车智能化是行业的大势所趋,各大厂家都在研发自己的智能座舱系统,这并非什么新鲜事物,也不是华为一家才有,对于那些“华为用户”之外的群体,能够从问界M5身上,体会到多少差异化的东西呢?
不知当初,余承东定下“年销30 万”的目标,是营销噱头,还是真有雄心?
不管怎么说,还是要踏踏实实,用产品说话。问界M5 这款车,的确倾注了华为的心血,而在软件层面,它也确实有一定优势,其“软件定义硬件,系统定义汽车”的理念也值得肯定,但从造车这个角度来说,“长期耕耘”才是制胜法宝。
原文标题 : 问界M5上月交付5006辆,华为倾注的心血,能否换来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