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德奇袭滴滴,华为腾讯对线高德,网约车战事的下半场或许才刚开始

数字力场
关注

03  

同样是切入出行市场,复制滴滴很难,复制高德相对容易——它的壁垒,从技术依托上看,是数字地图;从C端角度看,是用户基础(即流量规模)。

美团、百度具备这方面的条件,华为、腾讯也一样。在聚合模式将模式压得更轻的背景下,它们入场,既省去了用户教育成本,也省去了市场铺设成本,鉴于前期互联网平台在合规上做了大量工作,聚合平台要承担的监管负担也更轻。

如果说,高德是在从滴滴的虎口里夺食,那华为、腾讯就是想从高德的虎口里夺食。

这会让网约车战事下半场变得更加激烈:几大巨头在连接、技术、生态上的能力储备,让它们都有足够实力在网约车聚合平台领域各自搅起一片风浪。

做聚合平台,的确可以让这些巨头们收获流量「租金」+SaaS服务费用,但这份收益未必能高出流量和技术服务成本太多。

对几大巨头来说,它们以聚合模式切入网约车市场,也许还有更深层次的追求——

高德:1,借助本地生活服务闭环筑牢,完成地图导航工具-出行平台-生活服务基础设施的进阶;2,用大出行数据反哺支付、金融等体系,也为其带来更多落地场景。

华为:1,着眼于高精度地图对自动驾驶感知层的支撑作用,为花瓣地图优化提供应用数据支持;2,通过运营车辆投放,为华为打造的智能互联汽车面向打车人群种草,也给华为跟更多汽车厂商深入「灵魂」的合作创造机会。

腾讯:1,服务B端既能实现积累的To B能力复用,又与自身发力产业互联网的方向契合;2,跟出行服务商的合作,可以为车云一体化铺路。

这其中,出行数据和车云服务,是重要的解码关键词。可以预见的是,无论高德还是华为、腾讯,最终都免不了要将业务往汽车产业链中延伸。

▲高德、华为、腾讯们最终会将触角伸向汽车产业生态链。

就目前看,在网约车市场中,出来搅局的平台背后,也都有车企的影子。

像去年融资77亿元的T3出行,就是由长安、一汽、东风等联合控股;融资38亿元的曹操出行,身后站着吉利;享道出行的背后是上汽;嘀嗒出行的背后是蔚来。这些车企既是借此拓展C端,又是以此「曲线卖车」。

而阿里、华为、腾讯当前对于汽车业务的态度都是「不造车,只帮车企造好车」,它们做聚合平台,必然会跟那些车企「绑定」得更深。

到头来,在滴滴已经制霸C2C网约车市场的形势下,阿里、华为、腾讯等巨头采取的聚合模式和车企B2C模式的结合,会在分食网约车市场剩余空间的基础上,借此实现在汽车领域的纵深化布局。

包括滴滴在内的网约车市场头部玩家们,瞄准的更多的是车云一体,是车联网,是自动驾驶。

这是网约车战事下半场的典型特征:大家争的看似是网约车市场市占率,其实是出行连着的汽车产业前景。

04  

也得看到,巨头们的「聚合牌」看起来轻巧,却很容易被风险问题点中死穴。

跟网约车平台得在技术、服务、资本、效率、营销、品牌、风控上全面把控有别,网约车聚合平台控的主要是数据流,但对「链」嵌入得还不够。

由此而来的问题就是,聚合平台的服务品质比直营的要低一截。

看上去,网约车聚合平台以聚合方式分散了风险,将风控责任主要转到了接入平台的身上。

按现有的责任框架,乘客虽然通过聚合平台约车,但与乘客形成运输合同关系的,是具体接单的网约车平台公司。

这样一来,网约车平台要守住的是红旗法则下的主体责任,网约车聚合平台眼下要尽的则是避风港原则下的技术撮合责任。

▲在将来,网约车聚合平台要承担的监管责任必然会加重。

但在出事后,责任承担问题也是聚合平台回避不了的拷问。

揆诸现实,网上出现的跟网约车聚合平台相关的投诉量正急剧上升。

许多用户的理由很简单:我就是通过你打的车,你给我派了哪家网约车平台的车,那我管不着,凭什么出了事你就踢皮球?

值得注意的是,数据显示,截至去年7月,我国仅有236家网约车平台取得经营许可,却有7448家和「网约车」相关的企业。很多不合规网约车平台,就是钻到了聚合平台上求生。

这容易让网约车聚合平台落得个审核不严的罪名。

如今,聚合平台已成主流的网约车派单平台,不少人就因此呼吁,要制定针对性的新型监管办法。

接下来,在网约车战事进入下半场的情形下,决定某个网约车聚合平台能否走远的关键,或许就在于:是否能通过多重能力赋予,帮助接入平台进行不合规风险管控。

毕竟,锅太多了,想甩也甩不掉。

而监管也不会允许谁游走在监管之外。

05  

网约车战事下半场的战火业已燃起。

上半场争消费者业务,下半场争汽车产业生态链。

从消费本位角度看网约车,格局甚微;把网约车置于大交通的视域和物联网的框架下审视,才算是打开了格局。

就此看,程维4年前的那句话就挺有前瞻性:

交通产业的下一站,是新能源、共享、智能化。

       原文标题 : 难成第二个滴滴,就做另一个高德?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