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利暴降84%的网红小牛电动,原形毕露的互联网思维已无人买单?

柴狗夫斯基
关注

高价与低质:网友:智商税

小牛电动车的走红路径,与大多数有着互联网思维的网红品牌相似,高大上的概念,无死角的营销渗透,就可以实现高价销售。

据媒体报道,2017年——2020年的小牛电动车均价保持在4000元以上,比同行同类产品的价格贵2倍。

这么高的溢价从何而来?是产品质量吗?是优秀的售后服务吗?或许并不是。

一直以小牛电动车的质量和售后服务屡遭诟病,在黑猫投诉平台,相关投诉达近两千条,不少消费者表示,遇到质量问题在售后得不到很好的解决。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不少消费者表示,小牛电动的服务处处充满套路。

比如有消费者表示,线上购买的订单 ,声称线下同步 ,可以线下提车 ,实际上线下门店老板拒绝线上订单线下提车,如果非要提车,店老板表示不知道要等多久,如果线上退款,在店里买,2-3天就可以提车。

还有消费者表示,自己的小牛电动车无法显示电量、定位和时间,去维修,被告知2g芯片无法使用定位服务,需要更换中控,该消费者发出疑问,不能显示定位,那时间和电量为何也不能显示,这不是强势消费者更换吗?

注入此类投诉,不胜枚举,比如还有消费者投诉小牛电动车强制购买服务等;

也有不少消费者表示,小牛电动车就是智商税。

有消费者表示:相比于同等价格的其他品牌电动车,小牛的性价比真的太低了。

还有消费者表示,小牛电动车真的是鸡肋一样的存在,除了避震调教的不错,其他都是花里胡哨的鸡肋,千万不要被奸商的广告给弄迷糊。

同样,今年315晚会中,央视对电动自行车行业违规改装提速问题进行了集中报道,其中小牛就是其中之一。

小牛电动相关人士当时回应表示,“我们内部正在核实,有消息第一时间同步。”

但另据媒体报道,小牛电动对这种违规改装内部是完全知情的。据中国财经网报道,去年,中国网财经记者现场实测,小牛电动自行车UQI动力版,在现场销售人员不到一分钟的操作后,该电动车的最高限速便被解除。

对于这一可能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违规操作情况,中国网财经记者以书面、电话的形式多次反映给小牛方面,希望进行采访,对方均不给予明确回复。

而电动车违规调速在行业是个顽疾,据媒体报道,市场上有多个品牌的电动自行车都存在可调速的暗门。

营销里的护城河,从来没有门槛

卖的比别人贵,但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屡遭质疑?道理何在?或许背后就是那些被包装出来领先的、但被消费者认为是花里胡哨鸡肋的东西。

毕竟对于电动车这种工具来说,基本的徐行、人性化的操作、安全性才是本质所在。

不说小牛。如今这类打着智能化旗号的智能产品,大多数都是为了差异化而智能化,很多花里胡哨的功能本质上并没有提升体验,而是通过各种操作,给消费者徒增烦恼。

我们又以电动车为例,还有什么智能化,能比插上钥匙就骑走来的更智能与便捷?

而这些智能化,最终也都是供应商的东西,门槛实在太低了,除了在前期营销方面能抢占一些先机,很难真正建立起品牌护城河。

俗话说:一个人最缺什么就会越炫耀什么?

如今的小牛电动,从昔日的电动车界小米,到跌落神坛,背后或许就是将所谓的互联网思维做了前置项。

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品牌快速的成长,但是无数的先例也告诉我们,能长期可持续的并不多。

尤其当产品和服务大量落地后,消费者对这个品牌也有了更深刻的认知,他们在营销和实际体验中,自然会作出最正确的权衡。

显然,如今的小牛电动已经碰到了天花板,卖不动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2021年开始,小牛电动一改高端低调,向中低端市场下探,让其单价首次跌破3000元,但这似乎并没有挽回整体颓势,尤其到了今年二季度,营收、利润更是双双高位下滑。

这是否也意味着,小牛电动“智商税”这一质疑,已经开始深入人心了?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所谓的互联网思维,经过多年在各行各业的复制,已经原形毕露,已经再难有人为其买单了……

柴狗夫斯基?©

作者|小柴壹号

编辑|谭松

       原文标题 : 净利暴降84%的网红小牛电动,原形毕露的互联网思维已无人买单?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