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造车会成功吗?或许没有那么乐观!

新能源大爆炸
关注

文章仅记录《新能源大爆炸》思想,不构成投资建议,作者没有群、不收费荐股、不代客理财。

“这是新能源大爆炸的第408篇原创文章”

小米造车会成功吗?没有那么乐观!甚至可以说,形势非常严峻!

01  值得尊敬的雷军

前几天,雷军又开了自己的年度演讲,又是上半场熬鸡汤,下半场讲产品的流程。 雷军这次又给大家熬了满满的一碗鸡汤,讲述了他创业几十年遭遇过的失败经历,以及这些经历带给他的非常珍贵的感悟和收获。

不过今天咱们重点要讨论是了小米汽车有没有机会成功的问题。

先说一下,leo个人对雷军是非常敬佩和尊敬的。

leo个人坚信商业救国,任何企业家,只要遵纪守法,就值得尊敬,对于那些在某个领域做出了开创性贡献的,就更值得尊敬了,而雷军就属于其中之一。

他带领金山做出了办公软件,实现了中国办公软件国产自主化,不用担心办公软件被人卡脖子,也让普通消费者可以免费使用办公软件。

另外,他创办的小米更是将山寨机赶出了市场,让消费者用跟山寨机一样的价格,就可以用上品质不错的手机,以及其他性价比很高的消费电子,同时,也推动了中国的手机产业链的发展。

再加上,雷军极其勤奋,不论是在金山时期,还是创办小米这些年,以及这几年各个互联网大佬都纷纷退居二线之后,他依然冲在最前线,非但没有什么绯闻和负面新闻,甚至还非常的亲民。

不论从哪方面看,雷军都是一个优秀和优质的企业家,这样的企业家,完全值得人们的尊敬。

leo自己也是小米手机的用户,算不上粉丝,但这几年一直都用的小米,也给家人买了很多小米手机,甚至其他的消费电子,都会第一时间想到小米,它不是品种最好的,但性价比确实不错,可以很好的解决用户的选择困难症。

但是具体到小米汽车会不会成功,就完全是另一个大问题了。

02  小米汽车可能很难成功

先摆上leo自己的观点:没有那么乐观,而且这还是客气的说法,要不是出于对雷军的尊敬以及他过往成功经历的希冀,我认为小米造车不会成功,这是我个人最真实的想法。

为什么这么说呢? 先看一下小米造车是什么时候宣布的:2021年3月份。 这个时候的小米是什么情况? 这可以说是小米过去这些年来活的最滋润的时候。

二级市场上,小米集团股价刚创了历史新高,雷军终于不用再亏欠那些上市时候鼎力支持他的朋友们,也可以可以给那些因为喜欢小米手机,而买了小米股票的消费者,舆论上,也不用再被嘲讽“年轻人的第1只股票然后就巨亏”。

在二级市场辉煌的走势背后,是小米11的狂卖,小米11发售价3999元起,是小米冲高端的产品,最终爆卖300多万台,妥妥的大爆品,小米的高端化初见成效!

除此,小米在欧洲市场干掉了苹果和三星,登顶,在去年Q2 成为全球出货量第二的手机厂商,在6月份更是登顶全球!

彼时,华为由于芯片断供,被迫让出巨大的市场,市场都认为这块市场,尤其是高端机市场,将是小米来抢占,小米11的成功也给了大家非常大的信心。

总之,那个时候的小米,一切看起来都那么的美好,前途无限,可想而知,那个时候的雷军有多么的意气风发,真正的人生的巅峰,雷军一定觉得没有自己搞不定的事情。

再加上当时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处于大爆发阶段,但距离格局已定,看起来还有非常大的距离,2021年1月份国内新能源汽车零售的渗透率也才6.8%,这个节奏,跟国家此前预估的2025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20%的节奏差不多。

那么小米2021年开始入局新能源汽车,2024年开卖,虽然不能说入局很早,但至少分一杯羹还是没问题的。

万万没想到的是,仅仅一年多的时间,小米的境遇就发生了翻天覆地一般的巨变。

最直接的冲击是小米12 未能延续小米11的成功,小米的高端化进程暂时受挫,华为空出来的市场,几乎都被苹果和三星吃掉了,具体看苹果13卖的多火爆就知道了。而且除了高端机,其他价格段的也受到了荣耀的巨大挑战。

结果就是小米在过去一年的手机市场节节败退,虽然依然稳住第三的位置,但距离苹果和三星反而越来越远了,甚至经营利润都转负了。

再叠加过去一年互联网板块的利空压制,小米的股价再次破发。 而且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速度也严重的超出了小米的预期。

假如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跟国家预期的2025年渗透率达到20%,那么2024年小米汽车正式开卖,喝点汤,甚至努努力吃点肉是没有问题的。

只是没想到过去一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爆发是如此恐怖,今年7月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经要逼近25%了!大幅度超前于国家的预期。

可想而知,如果小米汽车还是2024年推出来,国内能留给它的市场空间有多少?

更不要说,汽车这东西跟手机又不一样,产品要复杂的多,而且涉及安全问题,不可能为了赶上市进度而牺牲太多的工期,小米汽车能在2024年推出来,已经非常不错了。

我们再假设:小米汽车如期在2024年推出来,甚至再快一点,2023年底就出来,小米汽车的机会就很大吗?同样不容乐观。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