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郑开车@谈擎说AI主编
在电动化的战场上,留给大众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最近的一份财报,反映出大众集团在电动时代大门前所处的尴尬局面。
上周四,大众集团发布财报称,第二季未计特殊项目前营业利润为47亿欧元,同比下降27%,财报解释称,大宗商品对冲交易的负面估值影响拖累了业绩。影响业绩最直接的是交付量,大众财报数据显示,第二季度交付量198万,同比减少22%,预估值则为200万。
虽然二季度利润有所下降,但营收却同比增长3.3%,来到695亿欧元。从上半年整体来看,调整后营业利润131.9亿欧元,同比增长16%,同时上半年营收则来到1,322.9亿欧元增长了2%。
怎么评价这份业绩?
其实这份财报与大众当下尴尬的局面有些相似。上半年营收利润的增长,说明公司挣钱能力不弱,老牌汽车巨头的势能还在,但对比后来者特斯拉、蔚来、小鹏动辄两位数的增长,朝气略显不足。
这似乎也透露出,电动化时代大众想要重现昔日欧洲品牌领袖风范,要走的路还很长。
新势力“紧逼”下进退维谷
一个行业中,往往会有“开创者红利”,奔驰发明了汽车占住了这个领域金字塔顶长达百年,福特创造了流水线生产,纵身一跃成为世界汽车产业巨头。
作为汽车产业燃油体系中的元老,大众是旧秩序的维护者,也是直接受益者。这种受益体现在财报中,就是高端品牌支撑起利润增长。
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是,大众集团高端品牌撑起了上半年的财务增长。其中,奥迪经营利润同比增长达到51%、保时捷利润同比增长22%,而大众品牌利润则下降8%。
对比之下,二季度的27%的盈利下滑中,大众品牌可能“亦有贡献”。
对于财务表现,大众集团表示是因为半导体供应紧张导致订单大量积压。待供应缓解之后,订单会进一步释放。业绩预期方面,大众集团方面预计全年销售额将同比增长8%-13%,交付数量也将同比上涨5%-10%。
大众品牌销量下滑,确实与汽车产业缺芯的环境有关,在芯片库存使用上,大众集团可能更加“照顾”奥迪、保时捷等高端车型以保证交付,且由于主机厂控量销售,部分奥迪、保时捷车型甚至要加价提车,这无疑对对财报中利润率的拉升有促进作用。
不过,结合市场竞争层面来看,这种“偏芯”的做法,可能会置大众品牌于险地。
一方面,国产在A到A+甚至B级车市场步步紧逼。燃油车10到17万元左右的市场中,吉利星瑞、名爵6pro、传祺影豹等车型竞争,高尔夫、速腾、朗逸甚至是凌渡等车型都很难说再有绝对优势。
另一方面,在SUV市场中,长城、长安、吉利等部分车型向上,对南北大众旗下12-20万元这一主流SUV市场的冲击不断。途岳、途观等车型虽然市场口碑仍在,但口碑上的优势能够撑多久还是未知数。
集团层面对于奥迪、保时捷的“偏芯”,无疑给了竞争对手们一个向上的窗口期,即便是日后芯片产能恢复,体验到“国产真香定律”的消费者们,面对大众品牌下的车型,恐怕就多了一丝犹豫。
燃油车的基本盘恐有动摇之外,新势力带来的冲击也在刺激着大众紧绷的神经。
在谈擎说AI看来,国内售价20万以上的B级车市场,是新势力与旧势力的交战的“斯大林格勒”。这一细分市场是新势力崛起,国产品牌向上突围的key market,也同样是大众等德系“军团”为代表的欧洲品牌以及丰田、本田、福特、通用等日美系品牌必须守住的市场。
为什么这个市场这么重要?答案就在于“大众人群的高端化认知”。以前为什么大家都觉得大众就是高端?不是因为大众有保时捷,有宾利,而是因为迈腾、帕萨特卖得好,开出去特“有面儿”。
深入来看,这与人们的收入结构有关系,统计数据显示,我国 61%的人平均月收入3000元以下; 4000元-5000元人群占6%;有14%的人平均月收入在4000元到8000元。
虽然抖音中提玛莎拉蒂的网红很多,但现实中,开得起迈腾、帕萨特,就已经超过了80%的人。再加上国人对三厢轿车的执念,谁站稳了售价20万以上的B级车市场,谁就在中国最广大的人群中树立起了高端化的品牌形象。
新势力的进场,使得这一合资品牌的“自留地”日渐有不保之势。
比如29日发布的比亚迪海豹,售价定在了21万元-29万元这一区间,打的就是这一关键市场。从市场的热度和反馈来看,如果上市之后没有什么产品力的硬伤,那么国产品牌很可能进一步吃掉这个关键市场的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