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限电,能限住新能源车的“热潮”?

C次元
关注

作者丨崔力文

责编丨崔力文

编辑丨别   致

克服万难,一场“电力满满”的同场竞技,俨然拉开了序幕。

“这里,是中国最包容的地方,你可以尽情地释放属于自己的个性,不必在乎别人的目光。烟火气十足之下,最终迸发出的,则是对于生活的炙热情绪。”

不可否认,上述一段观点在大多人看来,可能略显主观,但在我心中,成都就是这样一座充满魅力的城市,巴适与悠闲。

不然,歌手赵雷也不会在玉林路小酒馆中,写下那句,“在那座阴雨的小城里,我从未忘记你,成都带不走的,只有你。”

而今年,借着车展的名义再次归来,却发现由于持续的高温与干旱,导致电力资源供应紧张,成都“病了”。大面积限电之下,每当进入夜晚,这座被迫暗下来的城市,也不像是以往那般灯火通明。

进而造成的连锁反应,便是各种公共超充站的关闭,走访调查后发现,终端补能严重排队的现象,还在愈演愈烈。

可即便如此,伴随使用体验的大幅下降,依旧没有挡住成都人民追捧新能源车的“热潮”。毫不夸张的讲,但凡站在任意一条主干道的路旁进行观察,便会发现“绿牌”位于这座没有政策限制的城市,能见度与渗透率都远远超出了想象。

那么,不禁好奇,原因究竟为何?

01产品力是唯一的助推剂

“成都的很多人,都愿意去尝试新鲜事物,蔚来、特斯拉或者说新能源车卖得多是有原因的,只要你开过一次、用一段时间,就会明白当中的好。限电只能说是偶发事件,我感觉没有太大的影响,该买的人尤其是那些已经有燃油车选择增购的人,还是会下定。”

实际上,关于文章开篇的问题,曾抛给过位于成都的几位友人,上述一段便是其中收到的反馈。总结下来,在成都,增购用户或许是追捧新能源车的主力军,限电大概率不会影响后续的消费信心。

而在我看来,如果排除B端出行市场因为使用成本等因素的助推,大面积切换至纯电动车不谈,仅就C端私人市场,明显能够感受到例如特斯拉、比亚迪、蔚来、小鹏、理想般的车企,位于这座城市活的异常“安逸”。

作为各自暂时的“门面”,Model Y、汉、ES6、P7与ONE大有一副成为街车的架势。类似大众ID.、问界、极氪、岚图,几家由传统车企所孵化出的独立新能源品牌,同样拥有一定的簇拥者,“多元”已然是对这番景象最好的总结。

至于原因,相较于北上广深,成都较低的购房与还贷压力,导致购车活力激增,以及消费人群的年轻化,可能占据了一定比重。

但望向更深层次,随着时间的推移,新能源车本身的综合产品力,对于燃油车渐渐实现反超,或许才是更大的助推剂。

作为论据,从乘联会公布的1-7月终端数据来看,碍于种种不可抗力,例如疫情肆虐、芯片短缺、停工停产,中国车市的累计零售销量,停留在了1107.9万辆,同比下降3.5%。

相比之下,新能源市场则一片欣欣向荣。1-7月累计零售销量达到273.3万辆,同比上涨121.5%。即便在绝对“数量级”上还存在差距,可明晃晃的“百分比”却不会说谎。

并且回顾过往,新能源车面临的成长环境,实际上在以较快的速度“恶化”。国家补贴持续退坡、充电网络仍存短板、相关技术进步有限、制造成本急剧飙升,但所取得的阶段性结果,还是令人颇为惊喜。

那么,就像本段提到的一样,综合产品力实现了对燃油车的反超,便是最合理的解释,而成都反映出的繁华景象,已然成为其中的典型缩影。

由此将视线聚焦于今天正式开始的第二十五届成都国际车展,能够发现各家车企无论自身储备如何,都还是将注意力,更多放置在了新能源车的亮相与发布中。

可以肯定的是,虽然大环境身处限电之下,但一场“电力满满”的同场竞技,俨然拉开了序幕。

整个过程中,谁会成为全程无奈陪跑、毫无声量与关注度的参与者,谁又将成为站在舞台中央、收获最多鲜花与掌声的胜出者,答案即将揭晓。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