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车载终端基础技术平台:
智能车载终端也是作为未来多模式通信、多模式定位、智能网关融为一体的基础平台,涉及到核心关键技术,包括异构硬件架构设计、中间组件和基础服务、动态存储介质分配技术、智能安全网关技术、操作系统、OTA动态升级技术,及高精度融合定位技术等。
智能车载终端基础技术平台将融合芯片产业、电子元器件产业、软件产业、行业机构、零部件供应商、主机厂的完整产业链资源,打造基础技术平台的产业生态。
硬件的设计、中间组件和技术服务等,可以在这上面建立起完整的产业生态。一个新的产业链的诞生,能够更好地将芯片等基础平台以及应用平台之间搭建生态,起到很好的桥梁作用。
信息安全基础平台:
未来信息物理系统是以信息特征,包括端管云传输,每个环节的信息都要保障,所以未来同样需要建立起支撑平台,搜集各类数据,然后在数据的标准化、应用的支撑来搭建这样的平台。
现在已经完成平台架构,开发基础平台,包括数据基础层、核心组件层以及应用支撑层,真正意义上为信息安全相关的能力提供有效的支撑。现在通过示范区的建设和相关汽车企业的合作,包括在车端、未来的路端和云端都有很多应用领域快速推进。
覆盖“车-路-云-网-图”全要素,构建系统性安全防护体系,通过共性基础的安全技术与系统,为智能网联汽车中国方案提供安全支撑。
基础数据层:负责安全数据采集和在“车、路、云”层面提供安全防护能力,为核心组件提供安全数据来源;
核心组件层:提供如安全算法、威胁模型、协议、数据库、身份认证等关键、基础、共性的安全能力,为应用支撑模块提供技术算法和组件;
应用支撑层:基于核心组件层提供的技术和组件,聚合成各类应用所需的技术支撑模块,为各类行业应用提供安全接入和能力支撑。
已应用于北京示范区、南京江心洲示范区以及北汽、广汽、比亚迪、蔚来、丰田等车企客户,助力客户提升企业安全能力、提高运营管理效率、满足法规遵从要求,并为平台进一步迭代完善提供了可靠的可落地的技术经验和安全数据累积。
随着电子电气架构演进和基础设施数字化、网联化程度加强,基础平台之间在数据生成和处理计算方面作用发生变化,将形成“单车-边缘云-区域云-中心云”多级体系。
借鉴国外平台(德国VDA可信平台TISAX、日本DMP)实践经验,基础平台将与国际相关平台保持接口,推动国际网联自动驾驶道路的有效合作,推动中国标准国际化。
网联化等级的提升对基础平台自身的计算能力、信息种类多元性、数据传输速率、失效响应范围等更高要求。
计算基础平台和云控基础平台之间的计算处理和车辆实时决策控制权的弹性分配和服务调用,云控基础平台、高精动态地图基础平台金和信息安全基础平台的系统架构,都将发生变革。
以上五大基础平台是针对新型零部件定义和推进,将来的发展也有很强的协同关系,随着新一代电子电气架构的演进和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未来,智能网联汽车的技术平台经过网联以后,对云控和计算平台的要求会进一步提升。
最后,讲一讲未来如何推进五大基础平台产业化,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第一,加强顶层设计谋划,抢抓智能化网联化窗口期。
加强顶层战略布局,围绕智能化、网联化、低碳化,制定网联汽车发展规划,探索产业链上下游单位的扶持和协作方式,明确战略重点和关键里程碑。
以智能化、网联化技术为引擎,推动电动化,支撑共享化,促进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智慧出行等领域协同布局和全面展开,实现高质量发展。
第二,深化行业合作,打造多领域多主体参与的“网状生态”。
加速汽车、能源、交通、信息通信、智能生活家居等领域的跨界融合,提高共识,发挥我国在物联网、信息通信、北斗定位等基础领域的优势,赋能汽车产业,提升核心竞争力。
探索培育各类新型产业业态,形成各类市场主体互融共生、分工合作、利益共享的网状产业生态体系,实现“车-路-云-网-图”高效协同发展。
第三,聚焦卡脖子问题,促进前沿共性技术研发。
针对卡脖子难题,围绕汽车产业整体布局,加强智能底盘、车用操作系统、下一代感知系统、信息安全、智能座舱芯片、人车路云信息聚合平台等技术研发突破,建立全球竞争力。
坚定不移自主创新,加强创新中心、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等单位间合作,通过技术合作、建立国家平台建设、联合实验室、技术中心等途径,促进前沿共性技术研发,持续提升产业创新能力。
第四,投入基础与安全技术研发,成为行业技术趋势开创者与引领者。
积极参与重大研发项目攻关,大力投入基础技术研发,探索从基础技术研究、技术转移扩散、首次商业化应用到大规模应用的新机制。
研究符合中国国家安全和产品规模化认可的开发规范、技术标准,带头实践汽车网络安全、数据安全,提升中国标准价值和地位。
总结来看就是,践行中国方案,全面推动国家数据治理与产业服务应用的综合实现。
要积极推动信息安全基础平台建设,服务国家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监管体系搭建;
依托高精动态地图基础平台,探索地理信息安全防护与高精动态地图合规应用之间的平衡;
加速城市级云控基础平台建设,以车路云融合示范,形成安全监管与服务协同的最佳实践案例;
加速智能终端基础平台、计算基础平台产业化,提升车辆安全防护能力,支撑车路云融合可持续发展。
以上为演讲的全部内容,欢迎收藏、分享。
原文标题 : 解读李克强院士演讲稿 看懂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