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降本增效为行业发展趋势,智能座舱具备深度演绎潜力

财闻网
关注

随着自动驾驶等级的提升,在传感方面,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等传感器的数量需要不断增加,并且计算平台的算力要求逐步提升,软件成本的占比将不断提升。

根据安波福统计,随着智能驾驶系统的不断升级,单车价值量也不断提升:L0及L1级别的智能驾驶系统,可带来275-325 美元的单车价值量提升;L2级智能驾驶系统由多个传感器、控制器及功能组合而成,可带来450-550美元的单车价值提升。

而L3级智能驾驶可以实现驾驶员在特定条件下的完全脱离,目前看一般会配置激光雷达,其单车价值量会有较大幅度的提升,可达4000-5000美元,远高于L2级。

随着自动驾驶程度的逐步深入,传感器不仅仅要在种类方面拓宽,实现多传感器的感知融合,同时传感器的数量要随着感知要求的提升而逐步增加。L2 级别的智能驾驶可以通过单个摄像头+3 个毫米波雷达的组合方式实现。

L3 级别的智能驾驶不仅要融合激光雷达的感知方案,同时毫米波雷达和摄像头的数量提升。而到了 L4/L5 级别,由于需要更多的冗余,自动驾驶系统需要更多的感知硬件。

自动驾驶降本增效成为发展趋势

根据黑芝麻智能测算,10VNOA 功能下,域控制器 BOM 成本可以控制在 3000 元以内,支持 50-100T 算力;到 2024 年,100T 算力的 NOA(域控制器及芯片+高精地图和定位模块+系统集成开发+测试验证,以视觉 BEV算法主导,不带激光雷达)成本预计可从目前的 1.5 万元大幅降至 7000 元以内)。

行泊一体域控按照算力分布主要包括几大类方案:入门级 L2/L2+:目前已有众多车型实现了 L2 级辅助驾驶功能,多采用智能前视一体机,采用 1R1V/3R1V 等方案,量产成本低,平台算力一般低于 5 TOPS;L2 级主要采用地平线 J2/J3、安霸 CV 系列、Mobileye

EyeQ3/4 及升级版 EyeQ6L、TI TDA4VL、瑞萨 R-CAR V3H 等中低算力芯片。

L2++:2023 年,轻量级行泊一体和高速 NOA 是各大主机厂重点量产的功能方向,多采用 5R5V 或 5R6V 的配置方案,搭配高精定位和高精地图模块,可实现端到端高速领航自动驾驶、自主泊车、记忆泊车等功能,此类系统多采用 1-3 颗高性价比 SoC,域控平台算力多在 5-20TOPS 左右;同时,为进一步降本,单芯片行泊一体域控正成为趋势。

L2++Pro 升级版:随着芯片成本降低, 轻量级行泊一体域控算力逐渐升级到 30-70 TOPS,可运行 6V、7V、9V、10V、11V 感知方案,以实现更强的视觉算法;在芯片层面,演进路线已经呈现,比如 TI TDA4VH、黑芝麻 A1000、瑞萨 R-Car V4H、EyeQ6H 等新品均计划在 2023-2024年 SOP 量产装车。

L2+++:主打高性能行泊一体和城区 NOA,已无限接近于 L3,基于 BEV感知算法,在城区自动驾驶可实现“去高精度地图”,可搭载 1-3 颗激光雷达或 4D 成像雷达,计算平台算力多在 100TOPS 以上;在芯片层面,芯片厂商大算力芯片架构设计主动迎合 BEV 感知算法,并将 BEV 算法框架交付给客户。

L3/L4:目前主要应用于 Robotaxi,预计 2023 年中国 L3 级自动驾驶驾驶标准有望发布,从标准草案、定稿发布再到系统研发、SOP 量产部署,仍然有着十分漫长的周期。

智能座舱具备深度演绎潜力

智能座舱为汽车消费升级的主要领域之一,具备深度演绎的潜力。从部件应用角度来看,智能座舱的变化可以分为现有部件的升级和新增部件。

其中现有部件中的中控屏、仪表盘、后视镜、芯片、氛围灯、音响系统、座椅系统等均具备持续升级的潜力。而座舱域控制器、语音系统、HUD、无线充电等部件能够为消费者带来更多的使用体验。

从关键部件渗透率角度来看,当前液晶中控渗透率已经处于高位,液晶仪表、数字钥匙等产品处于渗透率的稳步提升阶段,而 HUD、座舱域控等全新产品目前渗透率依旧处于低位,后续具备较大提升空间。

传统座舱的架构由分散的子系统组成,而随着座舱功能的日益丰富,传统分布式架构将无法满足。座舱域控制器以集中化的架构完善座舱功能的交互性,能够打通硬件分布式的限制,降低系统的设计难度,降低各子系统的通讯难度和系统成本。

根据毕马威《智能座舱白皮书》统计,2026 年座舱域控制器渗透率有望由2022 年的 4%提升到 34%,市场规模达到 171 亿元,且随着更多功能的集成,域控制器的单车价值量有望提升。

竞争格局方面,安波福、伟世通、佛吉亚、哈曼等传统国家化零部件厂商均实现量产配套,而国内厂商中德赛西威产品已经迭代了多次,并获取了多家主机厂定点.

       原文标题 : 自动驾驶降本增效为行业发展趋势,智能座舱具备深度演绎潜力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