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驾驶跨栏期来临:科技企业鏖战智能网联汽车赛道

汽车纵横全媒体
关注

编者按

智能驾驶逐渐成为汽车出行新标配,全球车企都已入局。智能驾驶和新能源成为车企角逐未来市场的两大战略着力点,也是中国汽车产业实现换道超车的战略抉择和关键抓手。低级别智能驾驶已开始实际应用,但高级别智能驾驶与现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跨越法律、生态、技术、安全、路线和投入等“栏槛”。跨栏期到来,预示着智能驾驶全面落地迈向由模糊走向清晰的新发展阶段。

针对智能驾驶新发展阶段,汽车纵横全媒体重磅推出封面故事专题报道《智能驾驶跨栏期来临》。本专题报道共4篇,今天发布第3篇,敬请关注。

汽车智能化浪潮翻涌,在多元共创的大背景下,汽车产业供应商的角色正在发生积极转变,从幕后逐渐走到前台,并撑起了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半边天”。

随着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加速发展,全新的挑战和机遇纷至沓来。站在新赛道上,各方蓄势待发,这其中既有从事终端制造的主机厂,亦有产业链上包含科技公司、初创公司、传统零部件企业在内的供应商。在多元共创的大背景下,汽车产业供应商的角色正在积极转变,从幕后逐渐走到前台,并撑起了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半边天”。华为、地平线、大陆等科技企业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不造车的华为,赋予车辆“灵魂”

华为不造车,而是帮助车企造“好车”。在多个场合,华为高层不断强调这一造车理念。自从华为切入汽车赛道以来,华为便一直坚持走平台+生态道路,围绕三大域操作系统和多域协同框架HAS Core,构建硬件生态和软件生态,助力车企实现软件定义汽车。鸿蒙操作系统是华为打造的面向未来、面向物联网、面向全场景的分布式操作系统。应用在智能座舱领域,可以大幅减少车企的开发工作量和成本,使得智能座舱快速开发。

2022年7月27日,鸿蒙HarmonyOS 3(以下简称“鸿蒙3.0”)如期而至。截至目前,搭载鸿蒙2.0的华为设备数突破3亿,鸿蒙智联产品发货量突破1.7亿。华为终端BG COO何刚表示,此次公布的鸿蒙3.0超级终端将支持包括打印机、智能眼镜、车机等在内的12种智能设备组合协同。

业内人士评论称,鸿蒙3.0新升级的多设备互联等配合华为的“平行视界”技术,进一步解决了智能终端应用生态问题。且基于鸿蒙3.0无缝流转的能力,其重点支持的车载系统也将发挥更智能的互联作用。

据了解,在技术上,鸿蒙3.0创新性的新增异构组网技术,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万物互联,将终端、平台、车机之间完全打通。据了解,基于鸿蒙车机系统,华为已经与近百家软硬件企业展开深度合作,着力改变当前座舱系统硬件固化、应用少、升级慢的局面,联合定义硬件接口,做到硬件即插即用、可替换升级、多样化硬件之间互联互通,并通过API接口开放给应用,快速开发全场景覆盖、多设备协同的座舱系统,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智能化、多样化的服务体验。

在未来,智能驾驶是车企获得竞争优势的战略制高点,而华为的智能驾驶操作系统AOS,将加速智能驾驶产业发展。华为智能驾驶操作系统AOS,同时满足智能驾驶软件开发对工具、车规、安全的核心要求;支持丰富的AI原生开发库,可以大幅提升智能驾驶系统的开发效率。

目前,华为以MDC和AOS为核心的智能驾驶正在快速发展,已经与来自各个领域的100多家企业建立了广泛合作。值得一提的是,华为研发的智能车控操作系统VOS,填补了国内车控操作系统的空白。它支持多厂家异构芯片,已经运行在网关、车身控制器、电动系统、底盘系统、传感器、MDC各种各样的设备上,应用场景广泛。

VOS已经通过车规和信息安全认证、兼容AUTOSAR,并且提供模型化工具链,使原有ECU的代码迁移、新系统的开发变得快捷高效。除了提供三大操作系统,华为提供的SOA服务化开发工具链,可以大大简化开发难度。基于标准化接口,实现硬件即插即用、功能快速开发和OTA升级。

在强大的研发能力加持下,华为还将继续与车企、零部件企业、高校和行业组织的紧密合作,推进联合创新与人才培养,共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新生态。

地平线:国产芯片“新星”

2020年四季度延续至今的“芯荒”,成为整车企业心中的“痛”。在整车企业奔走“寻方找药”时,地平线这颗新星,迎来快速发展契机,并逐渐崭露头角。

作为一家人工智能芯片公司,地平线在过去的几年里,以每年大概一款芯片的速度,发布了征程2、征程3、征程5等三代车规级AI芯片;征程6目前“已在路上”。

与此同时,地平线还打造了一个AI和工具链平台,赋能上层应用。

在域控制器领域,据了解,2022年1-5月,除特斯拉为自研芯片(暂不外供)外,地平线作为第三方供应商,凭借8.41万颗前装搭载量(智驾域控制器)领跑汽车芯片市场。在中国芯片企业中排名第一。

整体来看,地平线通过整体的软件架构,可实现灵活扩展。如在低端的辅助驾驶领域,地平线可以通过L2到L3芯片的升级,增加对前视的感知。基于此功能,地平线成为全球第一个实现8MP摄像头前视自动驾驶辅助系统的企业。

通过对L2、L3实现域控,地平线可以支持高速辅助驾驶;通过采用两颗征程5芯片或四颗征程5芯片的方案,地平线可以实现城区+高速的驾驶辅助,甚至全自动驾驶。

在合作伙伴支持方面,地平线基于芯片系列产品,用TogetherOS打造上层应用。其芯片产品可以与Linux、QNX、Android、AliOS等系统相互兼容,配合先进的AI算法、开发工具链及云端平台,可以实现功能最强化。

地平线还会为合作企业提供参考解决方案,通过“白盒”开放给到需要的合作伙伴和主机厂,实现系统兼容。地平线还向主机厂开放BPU IP授权,进一步支持有自研需求的主机厂开发芯片。

随着智能网联化进一步深入,越来越多的主机厂希望根据自己的产品战略和技术路线,研发定制款芯片。根据主机厂需求,地平线将向主机厂开放BPU IP授权,甚至工具链、工具包、参考设计,以及技术支持,来支持主机厂自主开发设计定制款芯片,在缩短主机厂芯片研发应用周期,降低研发费用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主机厂的差异化竞争力。

地平线这种开放、赋能的合作方式,为其赢得了业界各方的认可,并取得累累硕果。目前,地平线有超过100家的合作伙伴,并跟20多家主机厂共同开发了超过70多款的前装定点项目,累计出货量已经超过100万片。

征程5自去年发布以后,便成为自动驾驶领域最为先进的车规级芯片之一,公开资料显示,地平线征程5已跟比亚迪、一汽红旗、自游家汽车取得定点合,2022年年底将有一款搭载征程5芯片的量产车上市。

地平线总裁陈黎明在2022中国汽车供应链大会上表示,独木不成林,地平线将继续保持开放态度,与合作企业共创共赢,打造一个深度绑定、稳定、掌握核心关键技术的供应链,共同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

大陆集团的变与革

汽车智能网联化浪潮涌动,市场瞬息万变,在科技企业、初创公司快速切入智能网联赛道时,传统零部件供应商也在积极寻变,谋求持续发展。作为传统汽车零部件巨头的大陆集团,早在20多年前,就开始对感知、决策等自动驾驶核心技术进行探索,成为汽车安全技术的重要供应商。在汽车智能网联化势头更为强劲的当下,大陆集团积极拥抱变革,对自动驾驶业务的组织架构进行了及时调整。

2022年1月1日,大陆集团旗下汽车子集团正式重组为五大事业群,原高级驾驶员辅助系统事业部独立成“自动驾驶及出行事业群”,组织架构的调整,意味着自动驾驶业务获得了大陆集团更多的关注。

如今,中国已经成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核心“战场”,如何结合中国应用场景,满足本土客户需求,并在中国本土完成研发和产品落地,是大陆集团拓展中国自动驾驶业务的关键。

为此,基于中国本土市场需求,大陆集团一直在有针对性地实现各类技术和产品模块的本土化生产及应用。

另外,大陆集团也在努力将全球布局的下一代产品率先带到国内,在满足客户需求的同时,也助力新产品更早地投产和应用。在自身革变,加强自身研发能力的同时,大陆集团也在国内“团结”头部科技公司、初创公司。

通过更敏捷、更灵活的合作模式,紧跟“中国速度”、发挥“本土创新”的优势,进一步加强大陆集团在自动驾驶领域的长期竞争力。

2021年9月29日,大陆集团与地平线正式签订合同,联合成立合资公司——大陆芯智驾(上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这场强强携手的合作,对双方各自的业务起到重要拉动作用。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从市场角度看,大陆芯智驾的诞生让大陆集团贴近中国市场,也能积极、快速地响应市场之需;从技术角度来看,地平线的芯片与算法集成到大陆集团的智能摄像头和可扩展自动驾驶高性能计算机系列产品中,充分发挥出两者的尖端智能技术和制造工艺优势。

在产品服务上,区别于部分企业对激光雷达、高算力芯片的堆起,大陆集团更看重创新价值与不可替代的差异点。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大陆集团自动驾驶及出行事业群中国区负责人罗沄表示:“创新的体现并不在于各种豪华硬件的堆砌,这有悖于消费者对车辆的真实需求,更不是大陆集团的发展目标。大陆集团希望正在做的,能代表前瞻性布局、贴合用户需求、关乎未来趋势。如何在创新中体现出差异点,做自己能做到而他人做不到的,这才是我们须创造的价值。”“汽车行业变革迭起,企业早已不能固步自封,更不能短视与忽视新挑战和新机遇。大陆集团始终保持着‘危机感’,这份‘危机感’源于站得高、看得远,能够立足于行业变局,时刻思考如何积极改变、主动出击,从而保持长期竞争力和核心价值。”罗沄如是说到。

       原文标题 : 科技企业鏖战智能网联赛道 | 封面故事:智能驾驶跨栏期来临(三)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