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3/ 产品表现
威马到目前一共发布了4款型号的车,分别是EX5(EX5-Z)、EX6、W6、E5(5 Pro),还有一款M7预计今年下半年交付。
EX是最初的车型,从W6和M7开始才确定统一的命名规则:
W代表SUV产品,M代表轿车产品。
这也并不是缺少规划,起初威马EX5就是专门为网约车设计的。直到现在,威马的前五大客户占比43.4%,其中成都明欧凯一家占比就17.2%。
给网约车企业供车模式让威马最初有稳定订单和收入,可多数新势力最初普遍不是卖不出去,而是产能跟不上,这样的选择已经很说明问题。
威马将产品价格普遍定位在15-30万之间,称其为“中国主流市场”,按理说,这个价位的销量应当会增长很快。
威马在财报中没有公布具体各车型的数据,只能看到W6的。
去年4月推出W6后,8个月总计销量是7900,W6的售价在16-19万,主流市场,新品8个月总销量都没过万。
新势力销量最低迷的蔚来,ES6一个季度的销量就过万,ES6可是比威马W6贵一倍。
今年6月,威马公布的销量是4007辆,7月是2036辆,这个数据现在连第二梯队都排不上了。
威马汽车在被市场抛弃。
沈晖说,“新能源赛道,是一个长期的赛道。”
可现在半场落后这么多,除非对手半场开香槟,威马做出爆款,否则怎么做到头部?
Vol.4/ 财务状况
做出爆款谈何容易,更何况现在威马的财务问题焦头烂额。
从2019年到2021年,威马汽车的营收分别为17.62亿元、26.72亿元和47.43亿元,增速都在50%以上。看过了造车新势力的数据,这样的增速只能算很普通。
但亏损却非常不普通。19-21年,威马净亏损分别为41.45亿元、50.84亿元和82.06亿元。典型的亏损规模超过营收规模。
为何?成本和各项费用开支是罪魁祸首。
以21年为例,成本66.9亿,平均一辆车创造10.7万元收入,却要付出15.2万元成本,造一辆亏一辆。
费用开支上,营销费用率20.8%、管理费用率57%、研发费用率20.7%,单是这三项费用就占了营收的98%。
看现金,2020年-2021年D轮三个系列融资近20亿美金,到2021年底剩41.6亿,今年一季度又减少了近5亿。蔚小理可是有400-500亿,根本不是一个量级。
相比蔚小理的理想的资金状况,威马资产负债率高达202.4%,偿债压力极大,流动比率为1.1倍,短期偿债的压力也不小。
威马还在苦苦等待港交所的消息,身旁的零跑,即将在月底上市。
回顾这么多年的发展,威马身上体现出了很多矛盾点。
过度重视工艺,却对产品没有明确的市场定位。
花大力气建生产线,却对产品力缺少打磨。
满足C2M定制,却有一半收入来自B端网约车。
拿着一手好牌,花了大钱,却没有打造出爆款产品。最终导致如今的困境。上市、产品力、营销、汽车质量一个都不能少,可每一个都让人焦头烂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