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车企如何摆脱被国外芯片“卡脖子”的命运?

电动公会
关注

02 国产芯片谁能上位?

事实上,国产汽车芯片也并非白板一块,但完全国产替代还需要一定时间。

最近几年,国内科技公司和智能汽车厂商也纷纷投资AI算力基础设施,比如华为、百度、大疆等都有自己的自动驾驶方案出台,而中国自动驾驶芯片创业公司也在不断涌现。

目前步入独角兽俱乐部的已经有地平线、黑芝麻等,实现量产的自动驾驶芯片,也已经有华为昇腾310、地平线征程2芯片、黑芝麻华山A500等多款。

只不过,因为之前国外厂商的垄断,这些国产芯片出场的几率并不高,能够获得复杂路况场景运用和升级的机会也不高,但如果美国禁止了这些国际厂商对中国的出口,则这种边缘化的情况将大为改善。

而即便是被美国三巨头垄断的高性能AI芯片,我国也不乏替代者。目前来看,声量最大的莫过于国内厂商地平线,和即将量产的征程5。

地平线征程5基于台积电16nm制程打造,AI算力可以达到128TOPS。在核心架构上,地平线征程5芯片的CPU部分采用8核心ARM Cortex A55,AI运算单元采用双核心地平线贝叶斯架构BPU(Brain Processor Unit)。

据了解,征程5已经交付给主机厂进行开发测试,正式量产时间点定在明年。

除了地平线外,华为是另外一个重要玩家。

MDC 810,算力400TOPS,已经实现量产上车,北汽极狐αS Hi版、长安阿维塔11,以及广汽即将上市的新车,都将搭载华为MDC 810。

MDC 810并没有搭载支持通用计算的GPU,而是用“特定域架构”的AI芯片Ascend昇腾负责计算。

当然,国内还有一众值得期待的自动驾驶芯片即将面世,如华山2号、驾之芯V9,分别来自黑芝麻智能和芯驰科技。

可以看到,中国芯片厂商正在不断加码,这里既有供应链危机带来的短期阵痛,也有更深层次的考量——想摆脱被外国巨头卡脖子的命运,自研芯片是一个必须补上的环节。

03 车企自研芯片成趋势

芯片短缺让国内汽车行业险象环生,却又暗藏生机与希望。

面对缺芯和涨价带来的严峻形势,车企自然不会坐以待毙,始终在采取相应手段实施自救,这也引出汽车产业当前又一大关键词“车企造芯潮”。

事实上,在“芯片危机”来临之前,车企造芯就已经大范围铺展开来了。过去一年,长城、五菱、北汽、吉利、比亚迪、上汽、小鹏、蔚来、理想、零跑等国内众多车企都纷纷加入了车企造芯大军。

这其中,一部分车企采用自研方式,如小鹏汽车自研芯片计划已经启动了一年之久;蔚来创始人李斌也在联合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等组件造芯联盟;零跑汽车在自研其智能驾驶芯片之后甚至表示,不造芯片的车企不是一家好的科技公司。

那么,自研芯片计划进展到哪一步了?

理想这边,目前计划将芯片打造成一个独立业务,并通过成立子公司等方式不断扩充团队规模。今年5月份,理想全资子公司四川理想智动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注册资本1亿元,经营范围主要包括集成电路芯片设计、道路机动车辆生产和汽车配件及零部件制造等。

起步更早的蔚来,则已经进入流片阶段,研发进程在国内造车新势力中处于领先地位。

李斌早在2020年就公开表示,蔚来需要“靠两条腿走路”,即一边采用供应商的产品保证量产,一边逐步夯实自己的研发实力。

去年下半年,蔚来被爆出在内部成立独立硬件部门“Smart HW”,将触角从车规芯片延伸至自动驾驶芯片,野心正在不断膨胀。

起步相对较晚的小鹏,自研芯片计划进展也比较顺利。

去年4月份,小鹏汽车组建了规模在10人左右的芯片研发队伍,由联席总裁夏珩直接领导,计划最迟在2022内流片。

在过去几个季度的财报电话会上,何小鹏也多次强调将加大研发投入,包括和自动驾驶、芯片相关的硬件研发业务。

但值得注意的是,车企自研芯片在技术和成本上要求都较高,目前国产大部分自主芯片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功耗偏高的问题,要想造出品质车机芯片,还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和时间成本。

与完全自研芯片的小部分车企不同,更多车企还是选择了与半导体厂商或创业汽车芯片公司合作造芯。

比如,北汽产投与Imagination合资成立北京核芯达科技有限公司;上汽与英飞凌合资组建IGBT企业上汽英飞凌汽车功率半导体(上海)有限公司;吉利集团控股的亿咖通科技与Arm中国合资建立了湖北芯擎科技······其他车企也开始积极和国产芯片企业形成有效互动。

无论是与芯片厂合作还是车企自主造芯,都表明能最快拿到更多芯片是当前车企的第一要义。

缺芯减产对于车企来说是个极大的考验,尤其是对于过于依赖进口芯片的中国车企来说,供应链的安全保障成为他们不得不面对的重要命题。

而此次美国政府一手策划的芯片断供事件,无疑也是对中国汽车产业链的一次重塑。面对行业大考,国内一众车企均已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 END —

       原文标题 : 中国车企,决不能让芯片卡脖子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