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大家仔细看看造车新势力们的车,会发现一个比较明显的特征,那就是大家造车的定全,面向的是中高端。
比如理想,30万以上档,蔚来也主要是30万甚至更贵档次,华为问界系列,也是30万左右,小鹏虽然也有便宜的车型,但更多的也是30万这个档次。
事实上,不只是蔚小理,华为问界等,大家看看国产新能源汽车,基本上进攻的都是中高端,对于几万到十几万档次的中低端车,虽然也有涉猎,但很明显,有点看不上的感觉。
30万+的汽车贵不贵?其实挺贵的,看看燃油车市场就知道,30万+的汽车,基本上都是为BBA这样的品牌准备的。
至于丰田、大众等全球销量最高的品牌,更多的都是针对10-20万档次的,这个才是真正的走量市场。
很多人表示,这可能是造车新势力们有点飘了,一开始就杀向BBA的战场,都瞧不上丰田、大众们的战场了。
那为何造车新势力们,一开始就瞄向了中高端,而不是面向低端市场?
原因在于低端产品,其实是很难与燃油车竞争的,因为电动车本身很多核心元件就成本高,比如电池,再比如各种各样的芯片,还有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等,要想把这些功能配齐,自然就要往30万走了。
10多万的电动车,只能把一些核心的东西,都减配掉,比如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等,只能是实现最基础的电动化,坦白讲,这样的车,与燃油车相比,竞争力其实是不大的。
而造车新势力们,走的是苹果路线,那就是推出精品的、功能齐全的,配置领先的电动车,那当然,就不能是盯着10多万的市场,先要冲击30万+的市场。
这样不仅树立起了自己的品牌形象,更能够将智能化、电动化的优势发挥出来。而在占领了中高端市场后,再往低端市场发展,就容易得多了。
毕竟一旦自己的形象就是低端品牌,那么未来就很难向高端发展,就比如某些国产手机一样,已经定位于“屌丝品牌”了,想冲击高端,真的是难上加难啊。
原文标题 : 造车新势力们,是飘了么?疯狂杀向中高端,瞧不上低端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