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智能产业园开建,华为还是要造车了?

零碳风云
关注

大力推崇的智选模式

目前华为参与造车采用三种模式,分别为传统零部件供应商、Huawei Inside和智选模式。从华为参与造车的纵深度来看,三者依次递进。HI模式主要向汽车公司提供包括自动驾驶、三电系统、智能座舱在内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而智选模式则搭载了其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合作方产品,此外还能进入华为零售渠道。

尽管传统零部件供应商模式最为简单直接,但已无法适应未来智能网联电动汽车时代。因此,华为将重点转向Huawei Inside和智选模式。2022年,成为Huawei Inside模式和智选模式落地的关键一年。基于Huawei Inside模式,华为先后联手北汽极狐和阿维塔推出极狐阿尔法S HI版和阿维塔11两款车型。而通过智选模式,华为则联手赛力斯相继推出问界M5、问界M7和问界M5纯电版。

从交付数量来看,HI模式和智选模式虽同步进行,但二者交出的答卷差距巨大。

智选模式下的问界AITO系列自去年3月开启交付以来,2022全年交付超7.5万辆。今年1月,问界系列交付量为4475辆,目前已经累计交付超过8万辆。据赛力斯集团官方,其2022年全年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量分别为139132辆和135054辆,同比增长233.64%和225.90%。

在销量持续增长的背景下,赛力斯与华为的合作愈发密切。

这个过程中,华为深度参与了研发,不仅提供相关零部件,还从设计、质量、用户体验、整体的质量管控、OTA的版本升级等方面进行把控,还大力在营销、渠道及销售方面提供助力,赛力斯得以直接进入华为销售门店展示,和华为做了品牌和售卖的捆绑。

相比来看,采用HI模式的极狐阿尔法S(含HI版)2022年全年销量才刚刚破万,远不及年初制定的年销四万辆目标。由长安汽车、华为和宁德时代联合打造的阿维塔11于去年8月上市,官方表示,截至今年2月5日,阿维塔11交付量突破2000台。而这距离其正式上市已过半年之久。

都说赛力斯是华为的“亲儿子”,极狐、阿维塔与赛力斯7.5万辆销量相比,“亲疏有别”立刻显现。实际上,是智选模式的合作形式,才成就了赛力斯的销量大增。经过市场的检验,无论对于华为还是车企,智选模式的确比其他两种合作模式更有成效。

华为曾多次表示,华为不造车,AITO问界就是华为生态汽车,问界这个生态品牌就是华为主导的生态品牌,表明对此模式的认可。

余承东说过,“车企主导的情况下,取决于车企的能力,车厂能力强还可以,能力不强就做死掉。智选模式、问界生态品牌模式,是我们掌控命运,我们要对车企的产品成功负责。”

因此,华为与赛力斯的合作并不是简单的代工模式,实际上双方是联合研发,华为不仅提供零部件,还要从设计、质量、用户体验、整体的质量管控、OTA的版本升级等方面了解消费者的需求,不断地软件升级。华为智选车模式跟赛力斯的合作是最深入、最早的,双方合作成功,赛力斯也是最大的受益者。

可以说,华为与赛力斯的合作,摸索出了一个新的商业模式,就是由华为做生态品牌。据悉,安徽肥西新能源汽车智能产业园建成后,华为与江淮汽车或将也采用智选车模式,共同开发新一代高端智能电动汽车。由此看来,华为正在将车BU重心倾向智选模式。

盈利难题

2022年7月,余承东曾在公开发言中表示,汽车业务是华为目前唯一亏损的业务。2022年华为汽车业务仅在研发上,支出就达到15亿美元,人员投入高达7000人,间接投入超过1万人,其中70%都投在了智能驾驶辅助领域。

在2019年华为成立车BU之时,这个部门就被抬升到很高的位置,彼时车BU独立于华为其他业务之外,徐直军更是在当时公开表示,车BU六年不设盈利目标。

不过,如今华为明显有了更强的紧迫感,最有成效的华为智选业务目前只是做到盈亏平衡,HI模式则出现亏损。

2月22日,余承东在媒体采访时表示,华为汽车业务要在2025年实现盈利。

而要想实现盈利,首先需要完成量的积累。余承东透露,华为车BU要想在2025年实现盈利的目标,得先帮车企卖100万台车。按照目前几家合作车企的销量,这一目标看起来并不容易实现。因此,为加速实现汽车业务扭亏为盈,华为不得不扩大汽车业务的朋友圈,特别是加快拓展智选模式和研发尖端智能汽车零部件。根据中汽协统计数据表示,在中国品牌汽车销量前十五名企业集团中,有三分之一与华为展开深度合作。

同时,还需要不断增加产品,升级迭代,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对于下一步的产品规划,余承东强调会重点面向20万以上的中高端市场,并会推出高阶智能辅助驾驶的版本。据他透露,今年问界M5、M7会推出高阶智能辅助驾驶版,M9也会正式上市。

不过,在日趋激烈的新能源汽车竞争中,在多个实力竞争对手包围中,100万辆车的“小目标”并不容易实现,不断寻找合作车企或许是最快捷的方法。

       原文标题 : 汽车智能产业园开建,华为还是要造车了?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