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押注溢价,为时尚早
总之一句话,现在的市场环境,不允许小米汽车卖的太贵。
显而易见,如今的新能源车并没有品牌崇拜,昔日王者的丰田、大众,也不存在特殊光环,反而被按在地板上来回摩擦。而消费者买新能源车,第一眼看到的,就是价格;只有在预算之内,才会进一步了解整车产品力。
其实也不难发现,特斯拉、比亚迪、蔚来、理想等,都是处于积累、重塑、奠定品牌力的过程之中,只不过相对比而言,有人快些,有人慢些。但真的很难说,究竟哪家新能源车企,存在所谓的品牌溢价。
市场环境变化多样,自今年年初特斯拉掀起价格战之后,不要说什么品牌溢价,就连产品溢价也在逐渐转变为产品降价。
3月1日的特斯拉投资者日上,特斯拉号称在诸多新概念、新工艺,以及新的设计思路结合之后,下一代特斯拉产品的成本与能耗,将在现有基础上再降50%。“任何车企都无法挑战”,马斯克如是说道。
事实上,这其中透露出来的信号,已经尤为明显——特斯拉要将价格战进行到底,这将是一场革命性地历史推进。
市场瞬息万变,不少车企决定抛弃利润,紧急争夺市场份额,那么站在小米汽车的角度,又会如何选择?
必须承认的是,小米汽车的形象在消费者眼中并不丰富,尤其是在汽车产品的感官上,也是十分陌生。琳琅满目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堆里,小米汽车如果没有能够令人眼前一亮的产品点,价格也不公道,必然会掉进自己挖的“高端陷阱”之中。
那么问题来了,小米造车的内核,究竟是什么?
此前,雷军曾将自动驾驶作为小米汽车的第一突破口,誓要在2024年,进入到行业第一阵营。而有小米手机、小米智能家居做依托,小米汽车的智能座舱,像万物互联等功能,想必也会不弱于人。
然后呢?这些作为内核,足够吗?平心而论,现在的市场环境,真的很难讲技术溢价。
归根结底,说是汽车市场的价格战,其实比拼的还是“性价比”3个字。至少在2023年,汽车市场的主旋律,就是比谁的价格更低,同时去比谁的产品更好。
当然,市场是讲长期主义的,每家车企都需要走一步,看三步。比如蔚来的换电站铺设,理想的“套娃”战术,比亚迪的混动过渡等,都在为将来的竞争奠定基础。
但另一方面,长期主义不能成为“比不过”别人的借口,也不应该形而上地口嗨,却没有具体动作。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做高端汽车也是这样。退一步讲,尽管步步为营向上走的做法,尤为吃力,但确实更适合如今的市场环境。
“买高端,谁买小米”,这是如今手机圈子里的日常;相对应的,随着小米汽车的到来,也将面临着这一尴尬局面。
只不过,那又怎样?
小米汽车想要破局,成为“世界前五”,就需要牢牢抓住一部分市场份额,并不断扩大优势,逆势而上。
大家心知肚明,小米汽车2024年量产,确实晚了,错过了时机;而今,只有走好每一步,切实将小米造车的内核找到,才算得上为时不晚。
原文标题 : 小米汽车,难为无米之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