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400多家车企消失,下一个是谁?

AutoMan
关注

甚至还来不及记住它们的名字

五年时间,竟然有近400家造车企业消失?

2018年,华尔街日报称,中国电动车制造商已经超过了487家;但到了2023年,有数据显示,能正常经营的新能源车企仅剩下40多家。粗略计算,在短短五年时间,有超过400家新能源汽车企业消失。

中国造车企业在巅峰时期究竟有多少家,精确的数据无从考证,但近年来确实有不少造车企业遭遇淘汰。

小鹏汽车CEO何小鹏前不久表示,2017 年中国有接近 300 家造车新势力,但今年只有 50 家左右的乘用汽车品牌在中国有销量。五年之后可能只有25家,十年之后可能只有数家到10家之间。

何小鹏直言,“今天不管是10万辆一年还是50万~70万辆一年的汽车公司,在5到15年之间都存活不了,在中国能够存活可能最低的数字会是300万辆一年的规模。”

事实上,2023年以来,汽车市场淘汰赛进程确实在不断加快。包括恒大、宝能、威马、爱驰等多家车企面临停产、销售网点退网、发不出工资等问题,在生死边缘苦苦挣扎。

“生死”之年

经历了疫情、供应链紧张、原材料价格上涨等考验之后,不少车企曾寄望2023年迎来转机。但他们需要面对的却是更为复杂的竞争局面。‍‍‍

2023年,新能源汽车国家补贴彻底退出历史舞台。在此之前,由于新能源汽车市场可选车型有限,竞争不够充分,造车新势力不仅享受到了国家补贴的红利,依靠“讲故事、画大饼”的技能,他们也相对容易地融到了大笔资金。但在2023年,新能源汽车行业面临的却是补贴退出、融资艰难、竞争激烈的现状。

不仅仅是补贴的退出,一场广泛席卷新能源及燃油车市场的价格战,给所有身处其中的企业带来压力。市场份额的争夺变得更为艰难,造车新势力的资金链也愈发紧张。

5月10日,爱驰汽车人力资源部发布《关于四月工资延迟发放的通知》,该通知称,鉴于目前面临的资金挑战,公司不得不做出四月工资再次延迟发放的决定。

图片来源:爱驰汽车官方网站

事实上,爱驰汽车称得上最早一批实现量产交付的造车新势力。在2019年,爱驰汽车就已经获得了造车资质。在一众造车企业中,这样的起点并不算低。但遗憾的是,爱驰汽车的市场表现却非常一般。数据显示,爱驰在 2022 年销量仅765辆。2023年1-4月,其销量只有111辆。

时至今日,未能获得市场认可的爱驰汽车难以为继。而曾经与“蔚小理”比肩的威马,也同样处境艰难。

近日,天眼查信息显示,成都威鸿置业有限公司新增一则股权冻结信息,被执行人为威马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股权被执行的企业为成都威鸿置业有限公司,冻结股权数额为1230万人民币,冻结期限自2023年4月27日至2026年4月26日,执行法院为温州市鹿城区人民法院。

沈晖微博截图

早在2023年年初,威马汽车董事长沈晖在社交媒体发文称,“像牲口一样活下去”。几个月过去了,威马汽车依旧未能等来好消息。

2015年,威马含着金钥匙诞生。创始人沈晖曾任著名汽车制造公司菲亚特的高管,并在吉利控股期间参与收购沃尔沃的业务。2016年,威马宣布获得10亿美元的A轮融资,百度资本领投,阿米巴资本、SIG海纳亚洲、百度集团等跟投。2020年,其又获得了100亿人民币D轮融资,成为造车新势力史上最大笔的单轮融资。

但到了2022年下半年始,昔日风光一时的威马负面风波不断,员工降薪、裁员、关店、供应商起诉等负面传闻接踵而至。2023年,威马已不再遮掩其艰难的处境。“过去一年因为疫情和市场环境的客观影响,威马确实遇到一些困难。”沈晖承认。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