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惊醒一群装睡的人

汽车公社
关注

帝国主义不是纸老虎

历史总是这样传承着,年轻总会被更为年轻的后来者模范、追随和最终的超越。在这个热闹的四月里,在上海春意盎然的街头、路边和花团锦簇的热情中,相信每一个深刻理解和洞察中国电动化和智能化趋势的BBA管理层,每一个亲眼目睹比亚迪、理想、埃安和银河E8的产品的研发人员,每一个在人头攒动的中国品牌感受到消费热情的CEO们,除非他们装睡不醒,否则一定会心有所动。

这些触动,最终会在多少程度上影响他们的决策?我们不得而知,但是这个行业的规律一再证明:唯有上下同欲者胜!如果这些前瞻性的变化不能抓住,这些拥有百年荣耀的巨人不仅会在中国电动化和智能化市场失去先机,而且最终会失去现在所有。所以,譬如斯特兰蒂斯CEO唐唯实这类傲慢与偏见者毕竟是少数,康林松、齐普策和奥博穆一定瞪大了眼睛。

而且,决定一个行业发展,除了先发优势,还必须要有持续研发投入、人才梯队和持之以恒的长期主义雄心。140多年来的汽车行业发展规律也再次证明:电动化和智能化是未来的趋势,但是安全、制造能力、品质管控能力和供应链能力,也是未来具备交通工具功能的汽车的必备,也是未来技术平权之后,形成稳定和规模性持续输出能力的必备。

奔驰、宝马、奥迪、大众和丰田、本田……,这些有着显赫历史和名字的领先者们,它们对于各自属地化优势市场的消费习惯、文化与宗教偏好、民粹与民族主义缠绕的先天性优势,有时候,这些是比技术更难穿越的壁垒。

全球年9000万辆的汽车销量中,欧洲和美国目前稳定在1500万辆左右,日韩稳定在500万辆左右,如果再算上封闭的印度市场的400万辆和日本占据绝对优势的东南亚市场600万辆,而相对薄弱而且有相对优势的市场如非洲和南美,他们目前的电动化配套能力还远远不足,这让中国的成本优势和电动化先发优势并无用武之地。

全球电动化的普及速度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考虑到相应配套能力以及各国政府的去碳化差异,全球的电动化进程一定是线性而非曲线达成。这时,在中国市场上一味迎合本土化需求而坚决去燃油发动机的企业,将在全球化的征战中面临新的烦恼。

反观大众、丰田这些全球化运营多年的跨国公司,一旦他们意识到电动化不仅是事关中国市场地位,而且事关未来全球的生死的大事件,他们一定会在决策与技术路线上迅速理清纠纷与方向,全力以赴开赴战场,一方面迅速跟进电动化的补缺与追赶,一方面利用全球化布局优势缓慢汲取传统油车市场的最后一滴利润。

虽说大象转身很难,但是大象转身了还是大象,不会成为一只病猪。以他们庞大的资金储备,足够深厚的人才梯队,只要市场还在,只要他们不愿意成为时代的落伍者,他们的年轻人同样会接过时代的交接棒,就像李书福次第递给安聪慧、淦家阅;王传福递给李云飞、赵长江和张卓一样。

这个时代,终归是属于年轻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在最好的年龄,接过不同阶段的接力棒而已。恰如2000年前,年轻的特洛伊战士格劳科斯对阵强大的迪奥墨得斯时,在被杀死前平静地说:“人生犹如树叶枯荣,秋谢春发,人类也是一代出生,一代凋零!”

4月26日下午5点,在距离当日闭馆还有半小时,我倦坐在5.1和5.2展馆中间通道的台阶上,疲惫蔓延在身体的每一个角落。我站起来,拿起电量不足20%的手机,和熙熙攘攘的人群一起,走向出馆的楼梯。身为一个媒体人,何其庆幸躬逢这一时代,虽它充满混沌,虽它筚路蓝缕,但透过虚实之间,总能寻觅前方、坚毅前行。

所以,疲惫、焦虑、诧异和些许欣喜,夹杂着疑问和寻路未来的答卷一起,抛给国家会展中心蜂拥而至的各色皮肤的每个汽车人。他们要抖擞精神,去重整这四分五裂的山河;他们要瞪大眼睛,擦亮被朦胧缠绕的真相;他们更需要加大油门,穿越漆黑的隧道,追逐尽头那一缕光。

       原文标题 : 上海惊醒一群装睡的人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