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瞪大了眼睛”
“他们全都睁大了眼睛,因为中国汽车近年来发展迅速,涌现了一些他们不知道的品牌。” 法国《回声报》的报道称,宝马让约百名高管从慕尼黑来上海参加此次车展,宝马中国市场部副总裁夏辉说出堪称今年上海车展最为经典的一番话。
我们该如何去看待蹲下身来的欧洲人?面对变化,他们往往一边学会东方式的奉承,一边带着西方式的傲慢。
“这会是一种新能源的虚假繁荣吗?因为两年之前我看到的领先者很多如今已经不见了,两年之后,眼下这些热闹的品牌,他们会不会也会消失?”去年继任华晨宝马CEO的戴鹤轩博士(Dr. Franz Decker)是个熟悉中国多年的宝马人,他2016年就加入了华晨宝马。
最了解中国的大众汽车在电动化中国征程中受伤最深——当然,他们的反应也最快。4月18日,包括大众汽车集团董事会主席奥博穆在内的来自德国狼堡的大众集团旗下所有品牌的高管,发布大众集团在华的最新投资和计划。
投资约10亿欧元在安徽省合肥市建立全资研发公司100%TechCo是变化的核心。它整合整车开发、零部件开发和集中化采购的职能。凭借 100%TechCo,大众期待将燃油车时代积累的竞争优势延续到电动汽车时代。大众中国新任CEO贝瑞德认为,未来竞争的关键是产品上市的速度。100%TechCo会拥有更精简、集中化的组织流程,使得新车型研发周期缩短约30%。值得注意是的,100%TechCo不会涉及燃油车开发,将完全专注于新能源车领域。“现在就需要补上这一块拼图,优化决策流程。我们在中国设立了非常重要的中国董事会。现在,中国董事会获得了更高的权限。”贝瑞德表示。
据英国《金融时报》网站4月21日报道,本月回到上海车展的大批外国高管对中国汽车制造商在这段时间取得的快速进展感到震惊。大量新型中国电动汽车和电池技术出现在车展上,所有人都可以看到那些老牌车企面临的挑战。慕尼黑行业咨询师法比安·勃兰特自2019年年底以来就没有来过中国,他说,世界汽车制造商现在处于“关键时刻”。勃兰特说:“在成本方面,快速采用电动汽车导致的规模效应,加上世界级的电池技术创新,使中国车型非常有竞争力,这将让老牌制造商承受相当大的成本压力。”
奔驰全球CEO康林松肯定感受到了压力,“4月份,他在中国待了三周,从香港到北京,再从北京抵达上海,直到4月21日晚上,才飞回德国。”奔驰中国市场总监周娟说,这是她的老板在中国最漫长的一次出差。
奔驰正在学会把压力转向追寻未来的驱动力,在和受到年轻追捧的“何同学”的对话中,自称自己为“OK”的康林松也感受到了中国消费者对于未来的热爱,就像在舞台最中央熠熠生辉的电动大G那透亮的大灯一样,它是本年车展大热之最的比亚迪仰望U8唯一参照。
“我们真的到了可以横扫列强的时候了!”热情而愤怒的网友,在“mini冰淇淋事件”发生时,激动地在键盘上敲下这些被情绪驱动的文字。
但是,真的会是这样如此轻而易举吗?“自信源于底气,傲气则要源自实力!”电动化和智能化的竞争旷日持久,他的格局不会因为三年疫情的封锁而方寸大乱,也不会因为中国市场目前的领先而变得方寸大乱,更不会因为比亚迪、特拉斯和埃安的暂时领先而大局已定。
汽车工业最终将是人力资源、国家工业实力和经济竞争力背书的系统性竞争,“蔚小理”在电动化和智能化上从2015年开始具备了先发优势,李斌、李想和何小鹏这些在科技和互联网领域成就的精英带着趋之若鹜的资本、消费趋势把握和技术降维的优势。也必须看到:和他们生于70年代后期80年代初期的年轻密不可分,当普遍生于60年代的汽车传统管理者还在纠结于传统优势和对趋势徘徊不前的时候,年轻人带着革命的浪漫和“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历史感召力,呼啸而来。
但是,一旦在吉利、长城、比亚迪、奇瑞和长安成长起来,更为年轻的淦家阅、李瑞峰、张卓、李学用和邓承浩这些生于80年代的年轻人走上历史舞台中央,他们也会和李想拌嘴,和余承东比赛吹牛逼,而且学会了用带着技术词语的词汇,优雅地怼人。
李斌、李想只是更早地在这个熟悉的舞台瞪大了眼睛,如今,轮到康林松、齐普策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