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员是唯一选择?
“裁员宜早不宜晚,宜快不宜慢。”
由于正在经历向电动汽车过渡的阶段,全球汽车企业纷纷采取裁员和收购策略以降低成本,自从去年以来,国内外各大巨头均开始“人员优化”,而且是毫无征兆的。
在外界看来,与谷歌、Meta和微软等科技巨头所面临的裁员浪潮有所不同,汽车行业裁员的主要原因在于受市场持续低迷、供应链不稳定以及地缘政治等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需要注意的则是汽车产业转型过程中一些传统工作岗位逐渐消失,但同时也催生了如软件开发和新型零部件等新兴岗位。
这也让人联想到了去年马斯克在宣布收购推特后,仅仅7天便开启了“清洗式”大裁员,虽然并非汽车行业,但波及范围甚至包括CEO、CFO等高管,也包含设计师等普通职员。马斯克给出的直接原因是:每天亏损400万美元,裁员是唯一选择。
所以毫不意外,越来越多的汽车企业也选择裁员用来及时止“损”。
裁员的背后
5月4日,据财联社援引外媒消息,通用汽车在其位于底特律郊区的工程中心裁减了数百名全职合同工。
此次裁员产品研发部门拥有数千名工程师、设计师和其他员工,负责开发未来的汽车模型。该公司曾于1月提出一项计划,将在2023年底前削减20亿美元的年化开支。公司高管表示,正在采取措施以应对经济和汽车市场状况恶化。
另据美国汽车工人联合会4月25日公开的一封信显示,Stellantis集团计划在美国裁减约3500名小时工。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并非Stellantis首次裁员,在去年7月,Stellantis也曾在意大利裁员1820人。今年2月份,据意大利工会的一份声明显示,Stellantis与大多数工会签署了一项涉及至多裁员2000人的协议,裁员2000人。
Stellantis集团首席执行官唐唯实在媒体电话会上表示,他需要考虑在北美和其他地区生产电动汽车的额外成本,并可能采取对策来保护利润率。在接受彭博电视台采访时,当被问及是否可能进一步裁员,他表示,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今年2月份,福特汽车宣布,为削减成本并在电动车市保持竞争力,未来3年将在欧洲地区裁员3800人。福特汽车称,该公司计划通过自愿离职的方案实现裁员目标。截至目前,福特汽车已因电动化转型裁员超过1万人。
这股裁员的浪潮也波及到了中国市场。上周三据相关报道称,福特中国近日开始裁员,按照N+3来赔偿,人数超过1300人。截止目前,福特方并没有就此事给予否认,并表示公司正在打造一个更加精简、灵活的组织结构,将资源投入到具有优势的核心业务上,努力实现在华业务目标。
在外界看来,持续的亏损,电气化转型上的迟缓是导致“裁员”的主要因素。据福特中国的数据显示,2022年福特中国市场全年销量为49.6万辆,同比下跌33.5%,市场份额为2.1%,在中国亏损5.72亿美元。
几乎是和福特同步,5月4日,沃尔沃汽车宣布计划在瑞典裁减约1300名办公室员工,以削减成本。未来几个月沃尔沃全球运营部门Volvo Personvagnar将裁减约1100个工作岗位。
与此同时极星汽车官方也宣布,作为努力削减成本的一部分,其将在全球范围内裁员10%,并且已经冻结了招聘工作。
据极星首席财务官Johan Malmqvist表示,公司正致力于降低运营成本。他指出公司正在“对我们的员工队伍采取目标明确的措施”,并补充道:“鉴于当前的宏观经济环境,公司正在努力控制成本。”
而在中国市场,在全球市场风生水起的韩系品牌起亚也因“裁员”一事闹得沸沸扬扬。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悦达起亚为实现电动化转型,业务及人员结构需要整合,该公司安排管理岗员工分批次轮休,第一批轮休时间长达一年,此举被外界认为是“变相裁员”。
紧接着悦达起亚也从侧面证实了裁员这一事实,并称,“此次公司内部人员的变动情况,是为顺应全新的电动化时代,积极主动创新变革,加速向电动化品牌转型而进行的正常调整。”
虽然裁员目前只是几家车企的举措,但裁员背后的真相其实格外残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