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价!裁员!新能源汽车行业开始疯狂“过山车”

互联网风云榜
关注

新能源汽车行业最近搞了一波全民可享的降价盛宴!

4月21日,特斯拉就在官网上放出大招,全系车型在中国大陆直接降价1.4万元。你说猛不猛?Model 3的价格从245900元一下子跳水到231900元,Model Y也从263900元降价到249900元,整个降幅达到了惊人的5.3%。而且这波降价不仅仅是针对中国市场,全球范围内特斯拉都在降价,美国市场的Model Y直接破记录,降到了42990美元,触及历史最低价格!

不只是特斯拉在玩降价游戏,理想汽车也不甘示弱,4月22日理想宣布2024款的L7、L8、L9和MEGA将采用新的价格体系。虽然之前一直说不搞价格战,这次理想汽车还是祭出了“史上首次”降价的大招,降价幅度从1.8万到3万不等。就在理想宣布降价前一天,小鹏汽车也不甘落后,推出了5亿的限时购车补贴,瞬间把市场氛围推向了高潮。

这场突如其来的价格战,到底是市场压力所逼,还是战略新布局的先手棋?这场价格战,又是因何而起呢?

政策退潮,欧美电动车市场预冷

最近,欧美电动车市场正经历销量下滑的挑战。仔细一看,你会发现这不只是偶然。2023年第一季度,根据欧盟委员会的数据,新能源车在欧盟的销量同比下降了14.1%,纯电动车的销量下降更是达到了12.2%。而在美国,今年第一季度电动车销量的增长仅为2.7%,与去年同期的47%的高增长形成了鲜明对比。更尴尬的是,被誉为电动汽车之王的特斯拉,在自家后院美国市场的销量竟同比下滑了13%。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欧美的电动车市场会突然遇冷呢?除了消费者对电动车续航和充电基础设施的担忧之外,更大的影响因素来自于欧美国家对电动车支持政策的逐步减弱。比如,在美国,2023年已经结束了对电动车的税收抵免政策。德国更是大刀阔斧,新的购车补贴政策大幅削减,例如,售价低于40000欧元的车型补贴从6000欧元降至4500欧元,而40000欧元至65000欧元的车型补贴也从5000欧元降至3000欧元。很明显,欧美正逐步放慢电动车产业政策的脚步。这种政策的调整无疑是给电动车市场泼了一盆冷水。

这对全球电动车市场领头羊特斯拉来说无疑是个重击。今年一季度,特斯拉在欧洲的交付量下跌了12%。为了挽救局面,一向以高端形象示人的特斯拉不得不多次降价来提振销量。以Model 3为例,在德国市场补贴后的起售价已经降到约37000欧元,比去年同期降了超过15%,英国、法国、意大利等主要市场的降价幅度也都在10%-20%之间。

显然,随着政策的后退,电动车的销量下降,特斯拉不得不拿出全球降价这一绝招来抢市场。这种变化不只是数字的游戏,更是对整个行业的一次重新洗牌。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夹击下,新能源车企必须寻找新的生存之道。

国内新能源车企生死淘汰赛启动

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价格战正如一场新剧开幕,各方势力齐聚一堂,上演一场你争我夺的淘汰赛。

截至2023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了2041万辆,连续九年全球居首,但这个万亿级的市场却不是一片坦途,而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战场。

根据乘联会的数据,中国新能源车市场的前十大厂商市场集中度仅为73%,与燃油车市场超过90%的集中度形成了鲜明对比。这一数据意味着:还有很多中小企业在市场里挣扎,试图找到生存的空间。但在这场马太效应加速的游戏中,品牌向头部集中似乎是避无可避的趋势。

从年初蔚来“口误式”降价,到理想、小鹏、哪吒等新势力的联合降价,再到比亚迪、长安、上汽名爵这些传统汽车巨头的加入,新能源汽车的价格战愈演愈烈。价格战往往是行业洗牌的一大标志,不少小玩家把削价当成了唯一的生存之道,甚至是孤注一掷的赌注。

而头部企业,为了保持市场份额,也不得不加入价格战的行列,主动降价以保住市场地位。近年来,已有如威马、高合等品牌在这场淘汰赛中败下阵来,至少有十五个以上的新能源汽车品牌消失在市场中。

这场商战的残酷,不仅仅体现在价格上。比如问界和蔚来针对小米SU7的下定客户推出补贴,简直就是“猎人”游戏现实版。

更疯狂的是,理想MPV车型MEGA一上市就遭遇网络水军的恶意攻击,这种舆论战也是异常激烈。据了解,小鹏汽车的一名中层员工因涉嫌参与这场舆论战正在接受调查。

这场商战的本质,是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自我优化和进化。面对生死存亡的压力,每一家企业都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考验。按照产业发展的自然规律,最终能在市场上站稳脚跟的企业品牌,数量将不会超过五家。这不只是市场的自然选择,更是企业生死存亡的真正考验。大浪淘沙,真金方显!在这场淘汰赛中,每一个企业都要经历炼狱般的考验。

产业链成本革命引爆车企价格战

这场新能源汽车价格战的硝烟来源,不仅仅是因为企业们想要自降身价,更是因为一场正在进行中的产业链成本革命在无声地推动着一切。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正处于投资的爆发时期。随着整车销量首次超越燃油车的强劲势头,从矿产资源到核心零部件,比如电池、电机、电控,再到整车制造,巨额资本投入正源源不断地涌入这个行业。

以2023年为例,国内外新建的动力电池项目多达56个,总投资额突破了5455.18亿元人民币,年增长率超70%。这种产能扩张带来的规模效应正在快速释放。例如,宁德时代的CTP技术(无模组电池包技术)和松下的CTC技术(无极耳电池)均显著降低了生产成本,前者将电芯成本降低了超过20%,后者则提高了电池包的体积利用率至75%以上。

这种技术进步导致当前主流磷酸铁锂电池的平均成本已降至0.7元/Wh以下,比2021年下降了超过30%。随着政府对新能源车补贴的逐步减少,车企被迫在降本增效上下更大功夫。特斯拉在上海的“兆瓦工厂”模式就是一个典型例子,通过高度自动化提升了生产效率,平均每辆车的生产成本降幅超20%。

同时,国内车企如比亚迪、理想等通过垂直整合的策略,自主研发和生产“三电”核心部件,有效控制了供应链,显著提升了成本管理能力。种种迹象表明,产业链的成本革命正在悄然改变游戏规则,这一变革为车企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降价空间,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

这种成本革命也使得车企在面对政策退坡和补贴减少时,具备了更强的价格自主调整能力。他们不再完全依赖于政府补贴来吸引消费者,而是通过成本控制和价格策略的灵活运用,主动抢占市场先机。因此,产业链的这种成本优化,实际上为车企构筑了一道竞争防线。

在电动车这个话题上,欧美市场的态度就像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预示着未来的不确定性。随着欧美对中国出口电动智能汽车施加更多的贸易保护措施,想依靠欧美市场来爆发增长,似乎变得越来越不现实了。看来,对许多车企来说,未来的路可能就是在中国市场的内卷中挣扎求存。

但是,简单的降价换量策略,虽然看起来是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却并不是长久之计。正如哈佛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所强调的,真正的竞争力并不仅仅来自价格,而应该是建立在产品差异化、优质服务和强大品牌形象之上。

新能源车的降价浪潮,表面上看是一场激烈的价格竞争,但其实质是行业的一次深刻洗牌和升级转型。在这场无硝烟的战争中,降价仅仅是众多竞争手段中的一种。那些真正能在市场中脱颖而出的企业,将是那些能够通过持续的创新来推动发展、在市场中构建独特竞争优势的企业。

       原文标题 : 降价!裁员!新能源汽车行业开始疯狂“过山车”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