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个维度看大众的电动化转型:失败or成功?

电动大咖
关注

02

失败故事的背后:大众的成功故事正在浮现

大众电动化转型是一个宏大的命题,由于篇幅所限,我们当然不可能面面俱到,但是我们可以从成功刷新微软的CEO萨提亚·纳德拉的那本名为《刷新》的自传中找到一个可靠的参考系,去挖掘大众背后的成功故事。

一家企业的刷新,抽象来看,其实是三个层面的刷新。

首先,当然是产品的刷新。

这当然是刷新的基本前提,比如微软从提供的PC操作系统,到提供基础设施层面的云计算服务。

对于大众来说,产品层面最重要的刷新,就是研发了纯电开发平台MEB。电动大咖在《电动化浪潮中的宝马:豪赌了,但赌错了》一文中,清晰地表达了这样一个观点,传统燃油车巨头电动化的转型意志是否坚决,就是看它是否斥巨资打造了电动化开发平台。

大众的意志无疑是最坚决的,一出手就是600亿欧元,最核心成果当然就是电动化开发平台MEB,作为纯电开发平台,它整个平台的架构和布局,全部围绕底部的电池组。因为不需要给前置发动机、变速箱及传统系统留空间,所以车身可以拥有更长的轴距和更短的前后悬挂。

也就是说,按照MEB的设计,形成了硬件—系统平台—各种应用的层级,打个比方,大众将来开发电动车就和选手机是一样的,看好了硬件配置,再下载应用程序,简单明快。

当然,MEB平台的最大优势当然就是节省成本,由于新能源平台的结构更简单,通用率高,用MEB平台生产的电动车型相较于于传统燃油车MQB平台,成本上降低了30-40%。

相比其它传统燃油车巨头,大众已经跨出了电动化转型最为至关重要的一步。

就中国市场而言,上汽大众、一汽大众也是众多燃油车同行中最为努力的。和犹豫的日系车、进展缓慢的韩系车以及躺平的法系车相比,南北大众疯狂卖货,卖力吆喝自家产品,如上汽大众的 ID.3、ID.4 X、ID.6 X,一汽大众的 ID.4 CROZZ 和 ID.6 CROZZ等等。

其次,是产业链的刷新。

要知道,三星之所以能做到全球市场的份额第一,根源在于三星几乎掌握了手机生产的全产业链,这是国内手机厂商甚至苹果都不具备的能力。可见,对大众而言,电动化转型的成败与否,具体而言,能否制霸全球市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对产业链的掌控程度。

有一次词叫“暗能力”,简单来说,你做一件事,会培养出其他的能力,这些能力眼下虽然不能变现,但是也许在未来会有一天,你会凭借这些暗能力,找到新的业务和赛道。比如阿里巴巴因为举办“双11”,为了应对巨大的流量,所以它的网络技术能力很强,这一暗能力,为现在的阿里云奠定了基础。

对于大众这样一家上百年的汽车帝国来说,它的暗能力,就是协调庞大产业链的大规模运作能力。

目前,在我看来,大众对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全面渗透,它的暗能力正在发挥巨大的作用。

首先是电动车智能化方面的大动作。

要知道,在软件智能化方面,大众曾经遭到过令人震惊的失败,2020年8月,大众的OTA模块,不堪重负,难以给即将交付的新车ID.3安装系统软件,结果只能让大众的工程师连夜加班手动更新。这一尴尬窘境成为大众乃至整个欧洲汽车产业的缩影——由于错过互联网时代,欧洲本土根本没有能够胜任智能化转型的互联网技术公司。

这就是欧洲燃油车巨头想要转型的先天不足。这一原罪性的缺失让许多分析人士认为,欧洲的智能化根本没戏。

但是这不意味着大众只能干瞪眼,就在去年10月13日,有一条产业界的大消息,那就是大众汽车集团宣布投资24亿欧元,折合人民币168亿元,旗下的软件公司Cariad与地平线成立合资企业,大众占股60%,预计在2023年上半年完成。

这意味着,大众将采用资本运作的逻辑去弥补技术上的短板,用合资乃至收购的方式,去搭建自己的全产业链。换句话说,既然我先天不足,那我就先融入这个圈子,先上牌桌再从长计议。

要知道,之前大众的芯片合作伙伴是美国的高通,这次把合作扩展到地平线,在我看来,这并非是简单地认可中国的技术,大众的根本目的,是深度绑定中国产业链,利用中国巩固自己的全球优势。

当然芯片产业方面的合作是已经公开的了,大众在产业链其它方向上,未公开的动作更是频繁。

比如外界普遍猜测大众正与比利时巨头优美科合资入股加拿大锂矿、大众与淡水河谷及浙江华友钴业对印尼镍矿的大规模投资也在进行中。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