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下半年以来,不少全球车企陆续与国内车企在电动车领域开展合作,“逆向合资”似乎已经成为潮流。最近,又传出一个新消息,日产将与东风公司合作研发、生产日产旗下纯电动车。
据悉,日产将使用东风汽车最新公布的“量子智能电动架构”中的S纯电平台进行研发和生产工作,但具体的合作形式目前尚不清晰。不过,“量子智能电动架构”作为东风汽车在今年4月才刚发布的新平台,想来会是目前东风在新能源技术方面的集大成者。据介绍,新的量子架构将配备800V高压快充技术,续航里程可以达到1200公里以上,并支持共享换电。
实际上,不只是日产选择了东风,全球各大车企都在与自主品牌合作造电动车。正如,奥迪与上汽达成共识加深合作,大众汽车官宣与小鹏达成技术合作,捷达品牌有望采购零跑技术平台,丰田和比亚迪合作造bZ3……归根到底,全球的车企哪怕是巨头们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电动化进程缓慢。
其中,日产的电动化转型速度则是更为缓慢,不仅在国内新能源市场上的布局相对滞后、产品矩阵单薄无力,还缺乏卖点突出、产品力出众的爆款车型,在新能源汽车的大军中已遗憾掉队。
迄今为止,日产依旧仅推出了ARIYA艾睿雅一款纯电动车。虽然,它的概念车早在2019年就已经亮相亮相,量产版车型也在2020年下半年发布,但是正式上市却一直等到了2022年8月。
甚至,由于这款车来的太迟,面对在市场中已经拥有一定名声和影响力的自主品牌同级竞品,竞争力微弱的艾睿雅难与之较量。更何况,车身尺寸、续航表现、内饰装修、智能化,艾睿雅的表现都只能算是中规中矩,无论是配置还是核心的三电技术都缺乏突出卖点。再加上,艾睿雅在上市之时还带着合资品牌的架子,偏高的定价让消费者看不到性价比。而这,放在内卷严重的中国车市显然无法打动消费者。
虽然在2024款车型上市后,艾睿雅的门槛价拉低至19.99万元,但整体价格区间仍然处在20万-30万元级的大众消费市场,而在这个级别消费者能选择的电动车产品可太多了,又为何要选择艾睿雅呢?
到如今,就连降价大法也无法拯救艾睿雅的销量。公开数据显示,今年1-7月艾睿雅的销量分别为67辆、64辆、329辆、495辆、297辆、102辆、115辆。在2月份东风日产曾给艾睿雅限时降价6万,而其销量不过从两位数变成三位数,与同级主流自主品牌电车销量相去甚远。
客观来看,日产想要追上现在处于第一梯队的车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仅凭一己之力默默研发,还可能会导致自身在电动化领域的产品越发落后于主流。如此看来,日产选择借本就有着良好合作关系的东风汽车的势,帮助自己实现在电动车领域的“查缺补漏”。既能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省去了大量时间、研发、设施成本,又有助于日产加速布局在华电动产品矩阵。
此前,东风公司副总经理、党委常委尤峥向记者表示:“日产也将使用东风的平台,这是因为我们的企业在智能网联和自动驾驶方面取得了领先地位。此外,这也可以缩短企业的开发周期。丰田的开发周期都是在48个月左右,如果用了国产的技术,开发周期可以缩短到24个月。”
这么看来,双方合作的初衷确实不错,但也存在着一个问题:想法虽好,未来成效如何还不好说。毕竟,放眼整个中国车市,所有的合资品牌在电动化方面都不占优势,产品和销量表现都算不上强势。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说明了一个问题:合资品牌的电车产品缺乏亮点。
日产自然也不例外。日产自研的纯电平台——云图,发布至今只有一款量产车问世,不管是产品还是平台都未得到市场的认可。
再加上,现在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基本围绕三电技术展开,而大部分的核心原材料都集中几家龙头企业上,且当下自动驾驶领域的研究还未形成本质上的区别,电动车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本就难以拉开差距,车企间拼的不过是“造星“造爆款”的能力。
这点,日产很清楚。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删除)
原文标题 : 合作造纯电动车 东风会是日产的救命稻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