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价格优势来自补贴?
欧盟委会表示,中国电车在欧洲市占率的快速增长,主要是因为中国电动车相较欧洲车型普遍存在20%左右的价格优势所致。
这一点确实是事实。中国电车相比欧洲电车品牌更具备极高的性价比。
以名爵MG 4为例,续航里程达到350公里,起售价比同级别大众ID.3低了1万欧元。名爵Marvel R在欧洲的起售价不到4万欧元,性价比方面远超同级别竞品,因此取得了欧洲消费者的青睐。
再比如大众ID系列,今年7月,国内南北大众相继宣布降价,其中ID.3降幅最大,起售价从16.29万元降到了12.59万元。这款车放在德国,售价为4万欧元,而中国降价后的售价只要1.6万欧元,这还一度引起德国民众的不满。
但欧盟委员却认为,这个价格优势,主要来自政府补贴。
这个观点很多人都不同意了。美国《通胀削减法案》中,明确给予新能源的补贴就在3000亿美元以上。而日媒测算,中国的补贴额,从2009年开始计算,补贴总额也就3000亿人民币,不到美国的七分之一。
欧盟成员国德国也不认同这个说法。
众所周知,中国在电车领域的价格优势很大部分来自电池。电池占整个电车成本的40%,而制约电池成本的,则是锂、镍等关键资源。而中国,刚好拥有庞大的锂、镍等关键资源和电池产业。
德国汽车专家费迪南德·杜登霍夫在接受瑞士广播电视台的采访时表示,在此背景下,中国电车的成本要比欧洲便宜20%,这和特斯拉类似。
而对于比亚迪这个新晋全球电车冠军未来在欧洲市场的表现,他甚至表示,一到两年内,比亚迪将(在欧洲)建立起更全面的经销商网络。目前,已经能在很多城市看到比亚迪的电动公交车。
4
哪些中国电车品牌会受影响?
今年以来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内卷”,让海外市场成为车企们发力的新目标。据“电车出海”数据统计,目前我国出口海外的电动汽车品牌有比亚迪、吉利、哪吒、欧拉好猫、上汽名爵、零跑、蔚来、小鹏、极星、爱驰等品牌。
如果欧盟反补贴调查正式开始,上述中国车企会受到冲击吗?
据财经十一人文章分析,目前在欧洲市场销售的中国电动车,主力是中国车企收购的欧洲品牌或有欧洲品牌背景的车型,如上汽MG、东风易捷特、吉利领克、Smart。这些品牌中,除了上汽MG和Smart,其余主要在欧洲本土生产,所以虽然在销量上计入中国品牌,但不会受反补贴调查影响。
上汽、Smart、比亚迪、长城、江淮、小鹏等在中国生产,出口欧洲的车企将成为这次调查的主要对象。但长城、比亚迪、江淮、小鹏等品牌目前在欧洲的销量只占该车企总销量的不足1%,影响微乎其微。
Smart目前销量不大,且是吉利和奔驰合资,后者持有该品牌43.397%的股权,反补贴调查对其影响有限。
综上所述,上汽MG是最可能受反补贴调查影响。
原文标题 : 中国电车,刺痛欧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