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界新M7爆单后,理想开了个会

超电实验室
关注

02理想怎么破?

当一家车企的车卖得越来越好,对手变得越来越多的同时,原本薄弱的部分也会逐渐显露出来,这波问界新M7的逆势翻盘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理想显然意识到了这点:

——自己在智能驾驶的投入已经略显保守和谨慎。

36氪报道称,在这次理想秋季战略会议上,智能驾驶成为核心议题,李想在会上反思并总结道,智能驾驶的投入应该提前半年开始,也就是从去年中就要全力以赴,而不是今年初才开始加大力度。

会议上达成了一个重要的共识,那就是“补落下的课,通过加强投入来破局”,毕竟理想的账上还趴着700亿的现金。

王兴、陆奇等一众股东大佬在会议上,谈及对理想智驾的态度也均表示“加大投入,甚至可以牺牲一些效率”。

复盘理想智驾研发的时间节点,理想在2021年宣布开始搭载高精地图,同年12月才落地高速NOA。2022年的8月,在理想在L系列上正式交付了智驾2.0系统。

也是从那时开始,理想将智能驾驶分为了AD Max和AD Pro两个产品。AD Max 2.0采用了英伟达OrinX芯片和禾赛车规级激光雷达,交付了首个视觉融合激光雷达的高速NOA产品;AD Pro 2.0采用了地平线征程5芯片,交付了首个纯视觉感知的高速NOA产品。

直到今年的9月,理想汽车发布了城市 NOA 技术和通勤模式内测,并宣布了其开城计划,但值得注意的是,理想汽车的开城计划也只是仅限于早鸟用户可以享受。

在这样的节奏之下,不难感受到理想汽车智能驾驶功能实际落地能力,已经与小鹏汽车、华为等一众友商存在了一定差距。

所以在这次战略会议上,智能驾驶的研发在理想内部也被提到了空前的高度。

先是理想内部负责感知和系统的负责人分别晋升为副总裁,国庆后的第三天,理想汽车官方公众号就放出了超过50个智驾社招岗位。

其中涵盖了软件算法、大模型、车辆硬件、测试、运营等领域,智能驾驶算法工程师等一系列职位,大部分职位起薪在3万元左右,大模型与自动驾驶相关的岗位,最高月薪可以达到9万元。

目前理想智驾的招聘岗位,已经多达63个,涵盖了视觉感知算法、自动驾驶模型、仿真平台、地图数据引擎等多个门类,智驾研发团队也已经增加到800人。

种种动作表明,智驾业务的权重在理想内部被大幅拔高。相应的,在面对目前问界新M7的强势反攻下,现阶段的理想决定扬长避短,继续强化家庭市场的产品长板,不再和新M7针锋相对。

据36氪的报道,销售端话术也有所改变,不主动提起问界M7,如果有车主问起,就说理想明年会推出的一款L6车型,与问界M7是一个价位的产品。

此次之外,理想汽车的产品SOP计划也已经延展到2027年。在此期间,理想汽车的技术平台会经历一次翻天覆地的迭代。预计到2026年,全新一代技术平台会推出,将具备全自动驾驶能力。

03两者终有一战

战略会上,理想林林总总规划了很多方面的内容,还提到了出海计划。

理想方面认为,在相对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出海都不会是理想的战略重心,2028年后可能才会郑重考虑出海事宜,在这之前将会以平行出口为主。

今年7月,李想本人也曾发微博称,理想汽车在2025年之前不会考虑海外市场,会集中全部资源实现2025年目标:做到中国市场所有豪华品牌销量的第一,年交付量达到160万辆,还要实现 5000 亿元的营收。

理想远大,但也确实有达成的可能。成立仅8年,理想就成为了目前国内仅次于比亚迪市值第二高的车企,46个月的时间,就达成了50万辆的交付成就。

理想汽车是如何做到的?

李想公开给出过答案,成长是理想汽车的核心驱动力,每次遇见瓶颈的时候就是疯狂吸收成长的时候。在他的字典里,成长是由两部分组成的闭环,一是学习,二是训练,也就是实践。

而李想本人就是一个非常善于学习且爱反思的人,学习对象就是同为竞争对手的华为。

早在六月份,李想深夜发布过一篇小作文,其中反思了理想ONE为何提前停产的原因,李想承认,就是因为初代问界M7的发布,华为的超强能力直接让理想ONE的销售崩盘、提前停产,团队都被打残。

打不过的情况下,理想选择了向华为学习,李想称所有理想的管理团队,人手最少购买了10本华为的公开书籍阅读。

发现理想在产品研发、销售服务、供应制造、组织财经等方面遇到的痛不欲生的问题,华为已经在十几年前就解决了,甚至是二十年前就已经解决,这给了他极大的震撼。

而且理想推行了接近于华为的人才职级制度,把职级拆分得更细,如原先的P9序列对应为新职级的20多级,这样可以让“晋升速度会更快一些,有激励作用”。

同为增程式技术,相似的产品定位和细分领域,让问界和理想注定相互纠缠。问界老款M7冲击了理想ONE,如今的全新M7让理想又一次感受到了危机。

两者终有一战,究竟谁能胜出?还有一个问题是,理想L7和问界新M7,你会选谁?

       原文标题 : 问界新M7爆单后,理想开了个会...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