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产品中国不销售,斯柯达站在退市边缘

车门视车
关注

日前,斯柯达首席执行官劳斯·泽尔默在新款柯迪亚克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第二代柯迪亚克将不会在中国销售,未来斯柯达是否会退出中国市场也并未明确。

这已经不是斯柯达第一次将是否退出中国市场的念头摆在明面上。

去年12月,劳斯·泽尔默就曾表示:“斯柯达正考虑退出中国市场,并将于2023年做出最终决定。”以及“斯柯达考虑只在中国销售汽车,而非同时生产。”

现今的斯柯达在中国市场正面临着尴尬的处境,原因众所周知。

今年1-9月,斯柯达在华累计销量为18108辆,同比下滑49.7%。其中,销售主力柯米克前三季度的累计销量为4977辆,而曾经的销量担当柯迪亚克只卖出了2925辆新车,月均销量仅有325辆。

2022年全年,斯柯达在华累计销量为4.46万辆,仅为2018年巅峰时期的13%,并从斯柯达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下滑至第六名的位置。

要知道,行业内有个公认说法:“年销10万辆是一个企业的生死线。”

此前已经退市的JEEP、讴歌等品牌退市前的年销量均已不足5万辆。而以斯柯达现今的销量来看,它也已经处在了市场淘汰边缘。

斯柯达于2005年正式进入中国市场,由上汽大众负责生产。2007年,斯柯达在中国的首款战略车型明锐正式上市。之后几年,第二款车型晶锐和第三款车型速派也陆续上市。

此时,上汽大众斯柯达已经迅速完成了由明锐、晶锐、速派组成的在华产品架构,覆盖了中国车市A0、A、B级市场。2010年,中国市场已发展成了斯柯达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

2016年-2018年是斯柯达在华的巅峰时期,连续三年年销量超过30万辆,最高时曾达到年销34万辆。但好景不长,斯柯达在接下来的几年销量暴跌,年销从2019年的28.8万辆下滑至2022年的4.4万辆。

斯柯达销量下滑与市场形势有密切关系。

斯柯达进入中国市场时,国内市场正处在高速发展的成长期,中国品牌对合资品牌构不成威胁,这就让身为“低配版大众”的斯柯达有了可乘之机。

而2018年之后,国内车市逐渐从增量市场转变成了存量市场,再加上自主品牌的崛起和新能源汽车的兴起,对国内二三线合资品牌造成了巨大冲击,斯柯达也不可避免地跟不上趟了。

斯柯达掉队与自身也脱不开关系。

进入中国市场后,斯柯达的很多车型都是和上汽大众在同一生产线上生产的。有业内人士曾表示,同一条生产线上下来的大众和斯柯达,零部件通用化率超过50%。

采用大众的技术和平台,价格却更加亲民,斯柯达迅速找到了自己的独特定位。当时,甚至有句流行语来形容这一现象:“懂大众的,都买斯柯达了。”

但2019年后,捷达品牌宣布独立,“廉价大众”不再是斯柯达的专属标签。这时,斯柯达陷入了更尴尬的境地,比起丰田、本田旗下产品具备的保值率高、结实耐用、操控性强等特点,斯柯达旗下的车型并无鲜明的产品亮点,就连曾经唯一的低价优势也不复存在了。

与此同时,国内汽车市场格局也在生变,电动化潮流席卷而来。短短几年间,过去年销只有几十万辆的比亚迪就超越了一汽-大众登上了销量冠军的宝座。而广汽埃安、长安深蓝等创二代也奋起直追,取得了不错的销售成绩。

另外,造车新势力也成了近几年关注度最高的车企之一,尤其是理想、蔚来等主流造车新势力,其年销量已经超过了部分二线合资车企的年销数据。

反观斯柯达,去年才推出了第一款纯电动车型ENYAQ RS iV,但该车型并未在中国市场上市。

根据斯柯达的战略,它计划在2027年之前投资56亿欧元用于电动化、投资7亿欧元用于数字化。到2030年,斯柯达计划纯电动车型在欧洲市场销量比例将提升至70%以上。

但斯柯达官方并未提及中国市场的电动化规划,目前也没有展露出挽回中国市场的迹象。

虽然关于斯柯达退市的事尚未盖棺定论,但若继续维持现状,结果也是可以想见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删除)

       原文标题 : 全新产品中国不销售 斯柯达站在退市边缘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