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是给东北去工业化?

BusinessCars
关注

重塑的过程最痛苦的是什么?淘汰。

这几年,东北汽车产业的坏消息,接踵而至。尤其是一汽奥迪销售公司搬迁到杭州,撕开了东北汽车工业的“难治之症”。

还记得,当时有传言说,其实早在五六年前,一汽奥迪就想“逃离东北”。言外之意,已经从豪华车销冠位置上跌落的奥迪,再留在东北,可能丢失的不仅仅是“销量第一”,而是中国市场的“半壁江山”。

新能源大势的崛起,让原本蒸蒸日上的东北汽车工业,苦楚变得清晰可见。挣扎与希望,组成了这些年东北汽车工业的主旋律。挣扎的不仅是产业,更是人。BOSS直聘曾发文,“体制内月入上万的工作,也留不下95后东北老铁。”

从人口外流的数据来看,东北36个城市每天都在发生“逃离东北”的故事,年轻人辞去体制内工作当北漂的不在少数。都上岸了,还去当北漂干啥?说是赶一赶互联网的“晚航班”,追一追电动车的“新热潮”。

于是,漫长的季节、漠河舞厅……这些颇有年代感的热词,直指喧嚣且悲怆的东北。

“逃离东北”

一部《漫长的季节》,让人们的视野再次聚焦在东北。那是20世纪的尾端,人们生活在被技术理性控制着的节奏中,关心的多是锅炉运行是否正常,火车加煤烧得快不快。

《漫长的季节》的主人公王想,是一位桦钢厂火车司机,他是典型的“尾端人”,经历过东北工业最辉煌的年代,也随着时代的列车轰隆隆碾过,荣耀与辉煌都被迫隐入尘埃。

他们这一代人,被称为“在工业机制中成长,也在工业机制中衰老”。现在写东北的故事,主基调都是过去值得留恋,现在并不尽如人意,“逃离东北”的故事市场发生,王想的儿子想要离开桦钢,现在的年轻人想要离开东北。

逃离,也上演在汽车工业上。

但是,东北的汽车工业辉煌,从不能一笔带过,寥寥数语也难以讲完。一汽集团所在的长春是中国第一个喊出“要做底特律”的城市,其他后来者皆是“效仿”,已经可以说明辉煌时代,东北汽车工业对中国汽车的引路之意。

什么时候开始改变的呢?

或是从合资放开的第一时间,宝马拿走华晨宝马75%的股权开始,或许从奥迪丢掉豪华车榜首开始,或许从连续19年销量第一的面包车金杯破产开始。总归,一切都已经开始。

不过,只用悲怆这个词,对如今的东北汽车产业来说,是不公平的。因为,这几年很多汽车品牌也在东北开设工厂,主掌东北汽车产业大势的一汽集团,也随着时代大势,做着各式各样的变革与努力。

只是努力的过程中,裹挟着悲怆,属于东北汽车品牌的好日子,正在结束。

2005年后,华晨引进了宝马的生产线,贴牌生产“华晨宝马”,最高年净利可达60亿元。但是,丢掉股权之后,没了宝马的输血,中华、金杯前后脚申请破产重组,大厦轰塌。

在华晨和金杯倒下之后,有些人开始忆往昔。如果,2000年仰融能把金杯、中华搬离东北,迁到浙江,后面的故事会不会不一样?当时的仰融也未曾想到,一个搬家的想法,换来的是长达两年的产权谈判。

“我做梦也没想到,一个‘搬家’去浙江的想法,会引发这么大的风波。”23年后,仰融没成功做成的事,一汽奥迪接着做了,将销售总部搬到了杭州,这被视为对东北汽车工业的暴击。

搬家的原因很直接,就是因为在长春没有办法得到更好的发展。业内认为,一汽奥迪搬家仅仅是一个信号,后来的效仿者还会有。随之而来的是,东北车企积攒的技术人才,也在流失。

“很多年轻人对东北没有太多的留恋。”

在东北开电动车?孤勇者

当东北成为现代都市故事的“边缘”之后,东北的汽车工业也在电动化浪潮的攻势之下变成了一座“孤岛”。

这算不上危言耸听。毕竟垫底的新能源渗透率,和行业大势实在无法匹配。数据显示,2022年东北地区新能源汽车占全国总量的1.56%在宝马坐落的沈阳,现代化工厂都好几座,但是路面跑的、路边停的绿牌车,掰着手指头都数得过来。

即便现在车企能够拿出动辄1000公里以上的续航,但是东北对于电动车的热情仍旧很低。续航和充电,是在东北开新能源车面临的最严重和最直接的问题。

这个问题,从几年前电动车大势兴起之后,就一直在探讨,也在努力改变,但是成果甚微。所以网络上有个段子是这样说的,“谁要是在东北开电动车,一定是家里有矿”。

在东北开电动车,有三大痛苦,“苦地库、苦里程、苦充电”。没有地库,就没有办法安装专属的充电桩,电动车扔在路面一夜,电池与底盘能一同被冻住,电池仓被冻住等,再满的电也得亏掉至少一半。

纯电动车不耐高寒的问题,难以得到彻底解决,趴在雪中,拿着吹风机为电池解冻的画面,很常见。前几日,东北的朋友说,一场大雪又劝退了一些想买新能源车的老铁们。

“我这车就只能放海南开,我老家那用不了。”李师傅是一位东北老铁,来三亚十多年,也跟随着时代大势,从燃油车换到了电动车。他开的是一辆埃安,充一次电够跑一天网约车。

“要是家里没地库安充电桩,就敢买辆电动车,在我们那嘎达那就是孤勇者。”李师傅这话也不算“危言耸听”,电动车“还开不进东三省”,是一件很现实,但又很无奈的事。

并不是说东北人不买电动车,而是买的时候必须有两个前提条件,“家里有辆燃油车,然后还得有地库。”有地库,才能装充电桩,才能保证能充上电。

一个调研数据显示,全国新能源车和充电桩的比例差不多在3:1,在上海北京这样大力推广新能源市场的地方,比例差不多接近1:1,也就是说一到两辆电动车就能共享一个桩。

在东北这个数据就有点离谱了,很多城市的比例超过20:1,也就是说至少20辆电动车共享一个充电桩,“来东北玩,打车别打电动车,因为打不到,都在等充电”。而且充电桩的分配不均,从县城开到长春,可能400公里都没有一个充电桩,“不敢跑,趴窝太常见了。”

电动车在北方不好卖,成为一个公认的事实。与东北市场新能源渗透率刚过一成对应的是,10月份国内市场新能源销量83万辆,渗透率再次超过30%。

但是,并不意味着东北市场只想按部就班卖燃油车,在东三省的规划里,新能源的大势变革是势在必行的。奥迪销售公司搬去杭州的交换条件,就是新能源项目落位长春。

“发展电动化会不会加剧东北衰落?”

上半年的一个统计显示,东北的新能源车里,插混车占到35.8%,占比高于全国水平。也就意味着,在东北想要发展新能源产业,普及纯电的路径现阶段很难走得通,但是插混和增程是个好的方式。

中国科协主席万钢指出,市场潜力尚未得到充分挖掘的东北、西北,如果普及插混和增程,既可解决消费者里程焦虑,又能通过车辆内燃系统预热作用,解决冬天起步难问题,还可带动传统动力系统的转型升级。

当然,想要在东北发展混合动力车型,其中之一的必要条件还是要“充得上电”,如果仍旧充电难,把混合动力当油车开,就失去了推广新能源车型和推动产业升级的意义了。

目前,产业底蕴雄厚的沈阳和长春,正在传统汽车时代的优势上,探索变革的方向。宝马在沈阳是变革的先锋,2022年11月宝马投资100亿元的全新动力电池项目签约。一汽集团带着大众、奥迪与红旗一起“抢抓变革”。热衷于搞充电网络的蔚,也加快在东北地区的充电设施布局。

产业底蕴正是东北老汽车城转型的最大底气。但是,新的担忧在东北老铁的心中又铺开了。

也许是随着产业变革,东北从工业排头兵,到没落,再到复兴,这条漫漫长途走了20年,工厂倒闭,下岗失业的余悸仍旧停留在东北老铁们的心中。

所以,在电动化的大势之下,新的担忧是“发展电动化会不会加剧东北衰落?”

因为变革总是带着一些激进,且不留情面的,“传统燃油车时代的故事还在继续,智能化转型的浪潮已经奔涌而来”,东北的汽车工业底蕴大多在燃油车,一旦加速电动化变革,势必会对产业链进行重塑。

重塑的过程最痛苦的是什么?淘汰。

沈从文曾对艺术家黄永玉说:“大时代像筛子,很多人如沙粒般从眼里漏下去了,耐磨的几粒留在上面。”新一轮的时代沙漏已经开启,经历过老旧工业到现代工业磨砺的东北,也想留在筛子上。

老工业式微,新经济蓄势,怎么留,东北的答案至关重要。

《漫长的季节》里,被迫下岗的王想,在和自己较劲了20年后读到了一首诗,“打个响指吧,他说,我们打个共鸣的响指,遥远的事物将被震碎,面前的人们此时尚不知情。”

东北老铁们,不希望重蹈覆辙。所以,如何解决现实需求和时代大势之间的矛盾,考验着东北老铁的智慧。

换而言之,东三省的工业故事,需要在智能化的浪潮下,寻找新的“共鸣的响指”。

       原文标题 : 电动车是给东北去工业化?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