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发布猜想:华为系、新势力如何应战?

深眸财经
关注

02

招兵买马入店在即,“一山可容二虎”?

小米汽车SU7的实拍图登陆工信部后,又开始紧锣密鼓地高薪招人卖车:店长底薪2万起、零售管理岗年薪最高60万。而且,不止是北上广深,佛山、东莞、太原、福州等城市,都在招销售店长或销售主管。

值得注意的是,首批招募的销售员工,并不是在小米之家任职,而是在独立的汽车门店带队。

这被业界解读为,小米汽车至少在人员和产品端,都会先采取直营的模式。根据业内人士的估算,开一家直营店,每月的运营成本不低于20万。

华为能将问界汽车开进华为手机店,为什么小米汽车不能开进小米之家呢?要知道,小米在全国拥有超过10000家的“小米之家”门店。

事实上,初起开张的直营店,担负的角色只是快速提升人们对小米汽车的认知,同时也为小米汽车开进小米之家进行“打样”。

这一点,从小米第三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的讲话中可以得到佐证,他说,“未来小米汽车的全渠道规划会全面融入到小米整体的新零售之中去。”

这就首先将“华米之争”带入到了销售主战场。在多个城市,往往有小米之家的地方,就会有华为的专卖店。在小米将汽车开进小米之家后,“华米之争”首先就演变成“客源之争”。而小米能给店长、销售人员开出如此高的薪金,也侧面说明了小米汽车对终端销售竞争力的高度重视。

有道是一山容不下二虎,但是在城市主流商圈里,无论是小米还是华为,都自然而然地选择在人流密集的高端商圈开店。这就难免会产生竞争的胶着。也意味着华为和小米的门店店长、销售将承担更大的压力。

03

华为系、新势力、小米汽车之间的高阶竞技

先说华为和小米,不造车的华为,比造车的小米在汽车市场竞争力上更为捉急。因为,与小米能全盘把控自己的造车、卖车等所有计划相比,华为对车企的掌控力是有限的。

尽管像赛力斯作为华为最早的车企合作伙伴,对华为可谓“言听计从”,让建工厂就立马建成了偌大的智慧工厂。但是,随着华为智选车模式的“界”字辈从问界扩大到智界,再到未来的各种“界”,加上华为车BU与长安等车企拟成立新的合资公司,不造车的华为,能伸手的地方将越来越少,更多的是作为智能驾驶、零部件等的供应商,获得为这些车企优先甚至是独家供应的资格。

当然,这里的一个前提是,任正非会一直签署华为坚决不造车的文件,以此给余承东戴上一个紧箍咒。而如果华为一旦放开造车,那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天,就将发生大的变局。

不过,在华为车BU独立公司成立之前,华为和小米的竞争远不止聚焦手机。随着小米汽车进度不断加速,余承东在汽车领域不断拓宽朋友圈,两家在汽车领域的竞争也将愈演愈烈。

作为科技企业里跨界搞汽车的两大巨头,华为是赋能车企造汽车,而小米是重金投入自己造汽车。当两者在汽车市场相遇,就难免会产生竞争。甚至说,凭借华为和小米都是全栈自研的开发能力,以及都在智能驾驶上持续发力,并都围绕万物互联生态做大文章,这就使得二者注定要在汽车市场上处处针尖对麦芒。

而华为虽然喊出不造车的口号,但是作为华为车BU CEO的余承东,其天然的“攻击性”,已经让新势力和自主品牌等一众车企感到疲于应付。而时刻挂在嘴边的“遥遥领先”从手机圈传染到汽车圈,也成了笑柄般的存在。

当然,理性的看,智能汽车市场上的华米之争,随着小米汽车的上市,只是揭开了冰山的一角。当整车、三电系统、自动驾驶乃至供应链等无法牵制小米汽车之际,或许余承东还会有更具“攻击性”的“遥遥领先”的竞争玩法。

而对于“蔚小理”来说,其与小米的关系就有些复杂了。

2014年11月,顺为资本作为联合发起人,参与了蔚来汽车的创立。据后来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回忆,雷军是第一个知道其想做高端智能电动汽车的人,也是第一个决定投资蔚来汽车的投资人。

“不熟不投、只投人、帮忙不添乱。”这是雷军十多年的投资经验的总结,这也是其投资小鹏汽车的理由。

2017年,何小鹏加入小鹏汽车,出任小鹏汽车董事长。也是在这一年底,小鹏汽车宣布完成A+轮融资,顺为资本出现在了小鹏汽车A1轮的投资名单中。

2019年下半年,新能源车投资市场处于“寒冬期”,蔚来汽车甚至一度被唱衰“面临破产”,小鹏汽车也是风雨飘渺。当年11月,小米集团又参与了小鹏汽车C轮融资,这被认为是“救命钱”。彼时,何小鹏在朋友圈写道:“这个冬天不冷,今天的广州艳阳高照。”

事实上,蔚来汽车和小鹏汽车也都参与了小米集团物联网生态的建立。目前,小米手表能够作为蔚来车主的智能遥控器,小米手机可以充当小鹏的车钥匙。

这种又是投资又是业务合作的关系,很难说在小米汽车入局后,彼此之间会如何“相处”。

至于理想汽车,可能李想对小米也是“爱恨交加”。业内都知道的是,小米的二代平台之后大概率会上马增程式车型,有业界人士给出的时间点是2025年推出增程式车型。而这被一些业内人士解读为抄了理想的后路。

不过,据36氪报道称,小米集团高级副总裁王川与理想汽车CEO李想交流较多,并曾参与小米内部的中高层集训。而作为小米联合创始人的王川,同时也理想汽车的个人投资人。

由此来看,无论是华为与小米的“冤家路窄”,还是小米与“蔚小理”三家的交情,似乎都在指向一个关键词,那就是“和为贵”。

当外资车企也开始抱团之际,当特斯拉基于生产成本优势而在中国市场大打价格战之际,当2022全球智能汽车产业峰会上,奇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琅喊出“挑战很艰巨,最典型的就是‘缺芯少魂’。”

当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表示,到2030年,我国芯片规模预计约300亿美金,需求数量约合1000亿至1200亿颗/年,汽车芯片的需求越来越大,缺口也越来越大。”

此情此景之下,中国新能源车产业的各方应该走良性竞争之路,少一点各种“卷”,多一些核心技术攻坚和取长补短,这无论对于华为系、“蔚小理”还是小米汽车,都是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好事。

因此,华为系、“蔚小理”与小米汽车之间的高阶竞争,说白了是一场自主技术、智能驾驶、车手互联、生态系统等层面的较量与切磋。

“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新能源汽车的未来,终将是在同质化的躯壳和透明的成本与售价中,找寻差异化的竞争价值和溢价能力。这也才是包括华为、小米、蔚小理以及自主品牌车企们,面向未来的生存法则。

*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原文标题 : 小米汽车发布猜想:华为系、新势力如何应战?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